跳至內容

草稿:呂西安·戈德曼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呂西安·戈德曼(Lucien Goldmann)
出生(1913-07-20)1913年7月20日
 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
逝世1970年10月8日(1970歲—10—08)(57歲)
 法國巴黎
機構社會科學高等學院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高等研究應用學院
伴侶Annie Goldmann法語Annie Goldmann
時代二十世紀哲學
地區西方哲學
學派馬克思主義
主要領域
認識論社會學
著名思想
發生學結構主義

呂西安·戈德曼(法語:Lucien Goldmann,1913年7月20日—1979年8月8日)是一位羅馬尼亞猶太裔法國哲學家社會學家巴黎社會科學高等學院的教授(1959-1970),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法國社會學Annie Goldmann法語Annie Goldmann的丈夫。[1]

生平

[編輯]

戈德曼於1913年出生於羅馬尼亞的一個猶太教牧師家庭,雖然他出身於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但他的童年是在當時(羅馬尼亞)摩爾多瓦省東北部一個叫做博托沙尼的小鎮上度過的。

1930年代,戈德曼進入了布加勒斯特大學學習法律。他開始閱讀馬克思的作品以及各種帶有社會主義思想的書籍,並參加當地的社會主義青年活動,最後因此被政治驅逐出境(被當作托洛斯基主義者)[2]。1933年,戈德曼進入了奧地利維也納大學,開始接觸馬克斯·阿德勒以及盧卡奇·格奧爾格等人的作品。盧卡奇的早期著作——特別是《悲劇的形上學》(選自《靈魂與形式》)、《小説的理論》以及《歷史和階級意識》)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34年,他來到了巴黎,並進入了巴黎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博士課程。1939年,他申請加入法國軍隊未果。1940年,他在蘇黎士大學攻讀哲學博士學位,並自薦成為了讓·皮亞傑的助手。[3]1945年,戰爭結束後,他重新回到了巴黎,進入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進行研究工作。1959年,戈德曼進入巴黎社會科學高等學院,主持社會學研究項目,與羅蘭·巴特成為同事(但他們爭論不斷)。

60年代,戈德曼的主要工作是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開設專門文學社會學研究班,圍繞各種類型的文學作品進行文學社會學深入研究。

1970年,戈德曼參與了五月運動,同年於巴黎去世。[4]

思想

[編輯]

雖然許多巴黎左派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堅定地維護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5],但戈德曼堅持認為,馬克思主義當時正處於嚴重的危機中。因此,如果馬克思主義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徹底重塑。他拒絕了傳統的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觀點,並對在動盪的1960年代感染法國左翼圈子的結構主義反人文主義英語Antihumanism理論提出了質疑。[6]這也許解釋了戈德曼的作品並不受一些法國人歡迎的原因,儘管讓·皮亞傑阿拉斯代爾·麥金泰爾都認為戈德曼是「當時最優秀、最聰明的馬克思主義者」。

他不認為人類的未來會產生於歷史的必然規律,而是會產生於一場賭注,就像帕斯卡的賭注中賭上帝的存在一樣。[7]

文學

[編輯]

戈德曼提出了文學辯證社會學的研究方法,創立了發生學結構主義的文學研究流派。

戈德曼對位於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分析交匯處的文學作品進行了分析,同時又超越了它們。他認為,「世界觀是理解人類思想的直接表現中必不可少的概念的工作方法。」[8]而文學作品是一種「世界觀」的表達,而這種世界觀是一群人的結果(而不是單一個體的結果,因為他們對這種世界觀只有相對的認識)。只有該群體中的某些特權成員才有能力透過他們的文學作品為世界觀提供連貫的形態和結構。因此,文學作品始終是跨個體而主體的世界觀的表達。(發生學結構主義)

作品

[編輯]

[9] (首次出版年份)

  • 《康德哲學中的共同體與世界》(英文版:Immanuel Kant),1945
  • 《隱蔽的上帝》,1955
  • 《論小說的社會學》,1956
  • 《朝向一種小說的社會學》,1956
  • 《辯證法研究》,1959
  • 《馬克斯主義與人文科學》,1970
  • 《心理結構與文化創造》,1970

參考資料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Category:使用創建條目精靈建立的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