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爾·馬克斯·德莫賴斯
拉斐爾·馬克斯·德莫賴斯 Rafael Marques de Morais | |
---|---|
出生 | 安哥拉羅安達 | 1971年8月31日
國籍 | 安哥拉 |
職業 | 記者 |
組織 | 馬卡安哥拉 |
知名於 | 報道安哥拉的人權、腐敗、血鑽事件。 |
獎項 | 珀西·戈博扎獎(2000) 公民勇氣獎 (2006) 查禁目錄自由表達獎 (2015) |
拉斐爾·馬克斯·德莫賴斯(葡萄牙語:Rafael Marques de Morais,1971年8月31日—[1]),安哥拉記者和人權活動家,因其對政府腐敗及血鑽事件而獲得了多個國際獎項。目前他仍然是報道安哥拉政府腐敗的急先鋒。[2]
早年生活
[編輯]在他的童年,德莫賴斯對「國家不斷惡化的狀態感到不安」。「我從未聽說過律師,不知道什麼是人權,更不明白反腐是什麼意思」, 他後來回憶說「我意識到,解決有關這些的問題的方法就是成為一名記者」[3]
他獲得了倫敦大學金匠學院頒發的榮譽文學學士,以及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頒發的非洲研究碩士。[2]1992年他作為國有報社安哥拉日報的一名記者開始了他第一份工作。
在日報工作不久,德莫賴斯在一篇有關即將舉行的總統選舉的報道中,援引了反對派領導人的多斯桑托斯對當局的批評。文章沒有被刊登在報紙上,但他通過一些手段將他的報道投給了電視台。由於他「傾向發表不受歡迎的社會評論以及枯燥的報告文學」,馬克斯被連續降職。有一天,他被分配寫有關最新的國家統計數據的報道,他把政治分析包括在報道中。 「這是最後一根稻草」,他後來告訴記者。他被解僱了。[3]
由於1998年安哥拉內戰繼續,1999年他出版了「炮灰」一書,並徵集要求結束戰爭的請願書;德莫賴斯因此被官方電台以及報紙攻擊。[3]
專政的唇膏
[編輯]1999年7月3日,德莫賴斯在獨立報紙雅格娜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專政的唇膏」的文章(在葡萄牙語中又有警棍之意,一語雙關). 文中, 他批評安哥拉的總統若澤·愛德華多·多斯·桑托斯. 馬克斯稱總統桑托斯是一個獨裁者,他還在文章中指出,總統對「國家的破壞和國家機構災難性的狀況」負有責任,並「應對造成無能、貪污和腐化的政治和社會價值觀念負責」。[3] 這一 「宣言」被稱為「與惱羞成怒的政府官員的口水戰的最後手段:一個請願,要求結束該國的殘酷、長達數十年的內戰」。羅安拉被國家刑事調查司(DNIC)調查員傳訊,審問大約三小時後釋放。當天晚些時候在與天主教廣播電台Ecclésia的訪談節目中,羅安拉重申了他對總統的批評,並講述了國家刑事調查司是怎樣對待他的。[4]
1999年10月16日,德莫賴斯在自己家中在槍口威逼下遭到武裝快速干預警察和國家刑事調查司20名武裝人員的逮捕,沒有告知他逮捕的理由。他被帶到日常警務股,拘禁盤問達七小時,之後移交給國家刑事調查司,該司調查人員審問他五個小時。儘管沒有被起訴,隨後他仍然遭到國家刑事調查司副檢察官的正式逮捕。羅安拉被單獨拘禁在羅安達戒備森嚴的中央索證試驗室,不准他見律師和會見家人,並受到監獄官的恐嚇,這些人讓他簽署文件,聲明「在拘禁期間如最後死亡或受傷,中央索證試驗室或安哥拉政府不負有責任。」但他拒絕簽名,當局隨即不提供給他和食物。
當對德莫賴斯的絕食被大眾知曉之後,他被轉移到另一所監獄,准許他見律師。同日,其律師向最高法院申請人身保護令,質疑逮捕和拘禁羅安拉的合法性,安哥拉法院對此既沒有確認,也未分派法官或進行審訊。在那裡他得到了食物,但監獄內十分擁擠,「睡覺的時候要靠在全是跳蚤的牆上」他回憶到。[3][5]
得益於由開放社會研究所(Open Society Institute)的努力推動,安哥拉所面臨的國際壓力日益增加。11月25日,德莫賴斯被具保釋放,並首次告知對他的指控。保釋條件要求德莫賴斯「不得出國」及「不得發布任何言論或向記者講話」。德莫賴斯幾次請求對這些詞語予以澄清未果。[3][6][7]
按照保護新聞工作者委員會的報道,多斯桑托斯政府隨即「謾罵並反對德莫賴斯的活動」。比如在2000年的1月19日有關新聞自由的議會辯論中,立委門德斯·德卡瓦略說,如果德莫賴斯一直在批評總統,那麼他「不會活到40歲。」[7]
審判
[編輯]省級法院判定德莫賴斯犯有濫用新聞罪 ,罪名是誹謗,認為德莫賴斯發布在1999年7月3日發布的報紙文章以及廣播訪談含有針對安哥拉總統和首席檢察官(但由於控方沒有檢控,因此不應予以處罰)公職和個人身份的「攻擊性言語和詞句」。法院裁定羅安拉「採取行動意圖傷害」,定罪依據為《第22/91號新聞法》,法庭判決羅安拉六個月的監禁和100萬寬扎(Nkz)的罰款,以「阻止」類似行為,同時命令支付10萬寬扎,賠償「受冒犯者」的損失,並支付2萬寬扎的法庭稅。保護記者委員會則指責說「22/91新聞法違反了1992年安哥拉憲法中第35條保證言論自由權的相關內容。」[7]
儘管原定上訴在最高法院審判,德莫賴斯的案件交回刑事分區法院,案件由未經法律訓練的前秘密警察Criminal Divisional Court審理,[4] 原定3月10日的審判被推遲到3月21日。3月21日,Cangato命令旁聽者,包括美國和葡萄牙使館官員,人權活動家和記者離開法庭,在此之後,審判秘密召開。
刑事分區裁決,德莫賴斯為證實其批評言論的善意依據而提供的包括總統講話文本、政府決議和外國官員的聲明在內的證據不可受理。羅安拉的律師離開法庭以示抗議,指出他在這種情況下無法代表訴訟委託人。法院隨即指派一名不具律師資格的政府官員做德莫賴斯的辯護律師。法院判決,德莫賴斯的行為不包含在其享有言論自由的憲法權利之內,因為行使這項權利受憲法承認其它各項權利的制約,例如名譽和聲譽權,或「主權機構和國家象徵應該得到的尊重。」最高法院維持了監禁六個月的判決,[8]並下令德莫賴斯需支付法庭稅2萬寬扎,賠償受害者3萬寬扎。[9]
美國國務院對德莫賴斯沒有得到公平審判表示關切。[9] 總部位於美國的保護記者委員會表示「強烈譴責」及抗議。[10]10月27日,在國際壓力下,最高法院改變了對德莫賴的判決為緩刑,條件是未來五年不得「誹謗政府」。[11] 他還被勒令賠償對總統的損失。直到2001年2月底,他的護照都被當局沒收。[3][5]
後期
[編輯]繼誹謗事件後,馬克斯專注於結束安哥拉內戰,召集了250名民間和宗教領袖聯合呼籲和平解決問題。[1]2001年7月14日,他在採訪因當局為了利益而被強拆而無家可歸的村莊居民時,再次與英國廣播公司的記者賈斯汀·皮爾斯一起被捕;[12]
從1999年到2002年,馬克斯寫了一系列的文章關於在卡賓達省(一個豐厚石油腹地)發生的一系列血鑽事件和腐敗,根據他的公民勇氣獎的引文 "他為揭露出殘暴的安哥拉軍隊以及政府和外國石油商之間的勾結讓他置身於極其危險的處境"。[1]
2003年,他寫了卡賓達:痛苦的一年,揭露數百起政府軍侵犯民眾權利的事件。他揭露為了採礦作業,私人保安公司與安哥拉軍方對當地村民的殺害和恐嚇。2011年11月,他發表了刑事申訴,指控安哥拉將軍在鑽石開採方面所犯的罪行構成危害人類罪。
2008年,他成立了一個名為馬卡安哥拉的反腐網站。[3]
其他活動
[編輯]馬克斯已經參加了一些國際會議和研討會,包括在2004年12月17日舉辦的諾貝爾經濟學大會「石油收入 - 對於開發中國家是是福是禍?」中的報告「安哥拉的石油魔咒」,以及2005年3月,由紐約大學和國際和平學院主辦,在紐約華盛頓特區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的演講「超越血鑽:與安哥拉鑽石有關的新人權報告」[6][13]
批評
[編輯]德莫賴斯被批評由於從慈善家索羅斯手中接受贊助[14] [15] 最近,馬克斯還收到了全國民主基金會的贈款,一個據稱與CIA有關[16]的非盈利組織。[17]
贊同
[編輯]在2000年,他收到由美國國家黑人記者協會頒發的珀西·戈博扎獎[18] 2006年,他獲得了由諾斯科特帕金森基金頒發的公民勇氣獎讚揚他"堅決抵抗邪惡而承受的巨大的個人風險".[19]在2015年馬克斯獲得了自由表達獎[20]
2015年10月1日,拉斐爾·馬克斯·德莫賴斯被宣布為2015年阿拉德獎的接收方;與共同獲得者John Githongo分享10萬加元.[21]在談到他的提名時,馬克斯說:「在我面臨當局對我的隔離和騷擾的壓力時,這是對我工作很大的一個激勵。這次提名對於安哥拉中相信腐敗是一種刑事犯罪而且是嚴重的禍害,揭露這種問題是十分重要的市民們提供了希望的曙光。」[22]
參考連結
[編輯]- ^ 1.0 1.1 1.2 2006 Civil Courage Prize. Civil Courage Prize. 2012 [5 August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8).
- ^ 2.0 2.1 About Us. Maka Angola. [4 August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0月8日).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Regan-Sachs, Rebecca. Angola: Marques in Angola - the Perils of Speaking Truth to Power. allAfrica. [May 6,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5).
- ^ 4.0 4.1 Rafael Marques on Trial. 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 31 March 2000 [4 August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13).
- ^ 5.0 5.1 Rafael Marques de Morais. Civil Courage Prize. [May 6,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8).
- ^ 6.0 6.1 Rafael Marques on Trial. 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 [May 6,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13).
- ^ 7.0 7.1 7.2 Angola: Outspoken journalist will be tried. 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 [May 6,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8).
- ^ Rachel L. Swarns. Tightening Controls on Media Worry Journalists in Angola. The New York Times. 20 September 2000 [4 August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6).
- ^ 9.0 9.1 Journalist convicted of defaming Angolan President. BBC News. 31 March 2012 [4 August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6).
- ^ Angola: Outspoken journalist will be tried. 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 6 March 2000 [4 August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8).
- ^ Angolan journalist's sentences reduced. BBC News. 27 October 2000 [4 August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6).
- ^ Justin Pearce. Free Press Threatened in Angola. BBC News. 14 July 2001 [4 August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0).
- ^ 2006 Civil Courage Prize Honoree. Civil Courage Prize. [May 6,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8).
- ^ Agoravox.. [2015-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2).
- ^ Jornalbriefin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Sott.. [2015-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5).
- ^ Voltaire Net.. [2015-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6).
- ^ Past Special Honors Recipients.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lack Journalists. [5 August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7).
- ^ Civil Courage Prize. civilcourageprize.org. 2010 [11 May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9).
- ^ Angolan Journalist Rafael Marques De Morais Wins Freedom Of Expression Award Days Ahead Of Defamation Trial In Luanda. Forbes.com. 2015 [25 March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3).
- ^ Rafael Marques De Morais & John Githongo. Allard Prize for International Integrity. Peter A. Allard School of Law. [2 October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3).
- ^ Rafael Marques De Morais: Allard Prize Finalist. Allard Prize for International Integrity. Peter A. Allard School of Law. [7 August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