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
白先勇 | |
---|---|
罗马拼音 | Pai Hsien-yung |
出生 | 中华民国广西省桂林县 | 1937年7月11日
现居地 |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塔芭芭拉 |
职业 | 小说家、昆曲制作人、讲座教授 |
国籍 | 中华民国 美国 |
教育程度 | |
创作时期 | 1958年至今 |
文学运动 | 现代主义 |
代表作 | 《寂寞的十七岁》 《台北人》 《孽子》 《纽约客》 |
伴侣 | 王国祥 |
父母 | 白崇禧(父) 马佩璋(母) |
白先勇(1937年7月11日—),台湾知名文学家及剧作家,出生于广西桂林。其代表作有小说集《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与散文《树犹如此》等,是二十世纪华语文坛重要的创作者,得到余光中、夏志清等多位知名作家、评论家的一致推崇。其代表作《台北人》在《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中名列第七,是在世作家中最高排名,也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最优秀的中文小说之一。近年较少小说作品,而是将精力转至编写书评与昆剧之振兴。近期作品为数部父亲白崇禧的传记和关于红楼梦的导读。
生平
[编辑]1937年生于广西桂林[1],父亲白崇禧是前中华民国国防部部长、中国国民党新桂系将领,母亲马佩璋;白先勇排行第八,另有九名兄弟姊妹(五人仍在世),香港著名电台主持人白韵琹则为他的堂姑[2],而家族大多仍居住在台湾。白先勇的家系先祖可追溯自元朝进士伯笃鲁丁,为中亚地区的色目人[3]。
白先勇7岁时经医师诊断患有肺结核,不能就学,童年时间多半独自度过。抗日战争时他与家人短暂居住重庆,日本投降后,在1946年迁至上海和金陵。小学曾就读于桂林市正阳路中山学校(1943年至1944年[4],现为桂林市中山中学)[5]、南洋模范小学。1948年迁居英属香港,曾就读九龙塘学校(小学部)及喇沙书院[6]。不久之后国共内战爆发,中国国民党战事失利,白先勇全家遂随之于1952年移居台湾。
1956年在建国中学毕业后,由于他梦想参与兴建三峡大坝工程,以第一志愿考取台湾省立成功大学(今国立成功大学)水利及海洋工程学系。翌年发现兴趣不合,转学至国立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系改为攻读英国文学。
1958年大学部3年级时,在《文学杂志》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金大奶奶》。2年后与同学欧阳子、陈若曦、王文兴、李欧梵、刘绍铭等人共同创办《现代文学》杂志,并在此发表多篇创作。[7]
1962年,白先勇的母亲去世。据其自传文章《蓦然回首》提及,“母亲下葬后,按回教仪式我走了四十天的坟,第四十一天,便出国飞美了。”母亲去世后,他飞往美国爱荷华大学的爱荷华作家工作坊[8]学习文学理论和创作研究。当时父亲前来送行,这是白先勇与父亲最后一次会面。
关于母亲的去世,他感受到“母亲一向为白马两家支柱,遽然长逝,两家人同感天崩地裂,栋毁梁摧。出殡那天,入土一刻,我觉得埋葬的不是母亲的遗体,也是我自己生命一部分”[9],以致初到美国时,无法下笔写作。直至同年圣诞节于芝加哥度假,心里感触良多,因而再次执笔,写成《芝加哥之死》,于1964年发表。论者以此为其转型之作,夏志清称此文“在文体上表现的是两年中潜心修读西洋小说后的惊人进步”,而“象征方法的运用,和主题命意的扩大,表示白先勇已进入了新的成熟境界”。
1965年,取得艺术创作硕士学位后,他到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国语文及文学,并就此定居。1993年为治疗晕眩症,开始练习气功。1994年退休。
1999年11月1日发表〈养虎贻患——父亲的憾恨(一九四六年春夏间国共第一次四平街会战之前因后果及其重大影响)〉(台北:《当代》,147期)一文,开始为父亲白崇禧立传。
2004年,中国大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作品集《青春.念想——白先勇自选集》以及新作《姹紫嫣红牡丹亭》。2008年9月,趋势科技捐赠一百万美金,在台湾大学成立“白先勇文学讲座”,敦聘国际素负声望之重要学者到校讲学。
2015年12月17日,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颁赠二等景星勋章[10][11]。2017年8月起,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2021年获得第25届台北文化奖,后获颁国立台湾大学名誉博士。
作品
[编辑]白先勇的小说作品,除了《孽子》是长篇小说,独立成书外,其他短篇小说作品都收录在小说集《谪仙记》、《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和《纽约客》内。
小说
[编辑]小说作品 | 发表年份 | 发表刊物 | 收录于 |
《金大奶奶》 | 1958年 | 《文学杂志》五卷1期 | 《寂寞的十七岁》 |
《我们看菊花去》 | 1959年 | 《文学杂志》五卷5期 | 《谪仙记》、《寂寞的十七岁》 |
《闷雷》 | 《笔汇》革新号一卷6期 | 《寂寞的十七岁》 | |
《玉卿嫂》 | 1960年 | 《现代文学》第1期 | 《谪仙记》、《寂寞的十七岁》 |
《月梦》 | 《现代文学》第1期 | 《寂寞的十七岁》 | |
《黑虹》 | 《现代文学》第2期 | ||
《小阳春》 | 1961年 | 《现代文学》第6期 | 《寂寞的十七岁》 |
《青春》 | 《现代文学》第7期 | ||
《藏在裤袋里的手》 | 《现代文学》第8期 | ||
《寂寞的十七岁》 | 《现代文学》第11期 | 《谪仙记》、《寂寞的十七岁》 | |
《那晚的月光》/《毕业》 | 1962年 | 《现代文学》第12期 | 《谪仙记》、《寂寞的十七岁》 |
《芝加哥之死》 | 1964年 | 《现代文学》第19期 | 《寂寞的十七岁》 |
《上摩天楼去》 | 《现代文学》第20期 | 《谪仙记》、《寂寞的十七岁》 | |
《香港——一九六〇》 | 《现代文学》第21期 | ||
《安乐乡的一日》 | 《现代文学》第22期 | ||
《火岛之行》 | 1965年 | 《现代文学》第23期 | 《谪仙记》、《寂寞的十七岁》 |
《永远的尹雪艳》 | 《现代文学》第24期 | 《谪仙记》、《台北人》 | |
《谪仙记》 | 《现代文学》第25期 | 《谪仙记》、《纽约客》 | |
《一把青》 | 1966年 | 《现代文学》第29期 | 《台北人》 |
《游园惊梦》 | 《现代文学》第30期 | ||
《岁除》 | 1967年 | 《现代文学》第32期 | |
《梁父吟》 | 《现代文学》第33期 | ||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 1968年 | 《现代文学》第34期 | |
《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 | 1969年 | 《现代文学》第36期 | 《台北人》 |
《谪仙怨》 | 《现代文学》第37期 | 《纽约客》 | |
《思旧赋》 | 《现代文学》第37期 | 《台北人》 | |
《满天里亮晶晶的星星》 | 《现代文学》第38期 | ||
《孤恋花》 | 1970年 | 《现代文学》第40期 | 《台北人》 |
《冬夜》 | 《现代文学》第41期 | ||
《花桥荣记》 | 《现代文学》第42期 | ||
《国葬》 | 1971年 | 《现代文学》第43期 | |
《秋思》 | 《中国时报》 | ||
《孽子》(长篇小说) | 1977年 | 《现代文学》复刊号第1期连载 | 《孽子》 |
《夜曲》 | 1979年 | 《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 《纽约客》 |
《骨灰》 | 1986年 | 《联合文学》第26期 | |
《Danny Boy》 | 2001年 | 《中外文学》第30期第7卷 | |
《Tea of Two》 | 2003年 | 《联合报》副刊 | |
《Silent Night》 | 2015年 | 《联合报》副刊 | 《纽约客》(2017年再版) |
著作改编
[编辑]获奖
[编辑]出版履历
[编辑]- 1967年,《谪仙记》(短篇小说集,丛书编号:“文星丛刊 258”,文星书店出版。
- 1968年,《游园惊梦》(短篇小说集,丛书编号:“仙人掌文库 258”,仙人掌出版。
- 1971年,作品开始被译成英文(第一篇为《谪仙记》),其作品陆续被译成英文、韩文、德文等语言。
- 1971年,《台北人》(短篇小说集,丛书编号:“晨钟文丛 27”),晨钟出版。
- 1976年,《寂寞的十七岁》(短篇小说集,丛书编号:“远景丛刊 58”),远景出版。
- 1978年,《蓦然回首》散文集出版。
- 1980年,《白先勇小说选》出版。
- 1982年,《白先勇短篇小说选》出版。
- 1983年,《孽子》出版。
- 1984年,《明星咖啡馆》。皇冠出版。
- 1986年,《白先勇自选集》。华汉文化事业公司出版。
- 1995年,《第六只手指》。尔雅出版。
- 2002年,《树犹如此》由台北联合文学出版社出版。
- 2002年,《台北人》出版30周年纪念典藏版。
- 2002年,《昔我往矣:白先勇自选集》,香港天地出版。
- 2004年,《姹紫嫣红牡丹亭》在大陆出版。
- 2007年,《纽约客》在台湾出版。
- 2008年,《白先勇作品集》,天下文化出版。全套12大册,随书附《青春版牡丹亭—牡丹一百DVD》。
- 2008年,《白先勇书话》,隐地编,尔雅出版。
- 2010年,《白先勇与符立中对谈:从台北人到纽约客》(台北:九歌出版社,2010年)
- 2012年,《父亲与民国:白崇禧将军身影集》(分上下册),台湾时报出版。
- 2014年,《止痛疗伤:白崇禧将军与二二八》,与廖彦博合著,台湾时报出版/香港天地出版。
- 2015年,《牡丹情缘:白先勇的昆曲之旅》,台湾时报出版。
- 2015年,《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台湾时报出版。
- 2016年,主编《现文因缘》,完整记录《现代文学》杂志创刊、休刊、复刊、停刊、重刊的故事与因缘,台湾联经出版。(本书乃天下文化《白先勇作品集.白先勇外集2》的增修版)
- 2019年,《八千里路云和月》,台北联合文学出版社出版。
- 2020年,《悲欢离合四十年:白崇禧与蒋介石》(三册),与廖彦博合著,台湾时报出版/香港天地出版。
- 2020年,《红楼梦幻:〈红楼梦〉的神话结构》,与奚淞合著,台湾联合文学出版。
私生活
[编辑]性倾向
[编辑]白先勇的长篇小说《孽子》除了描述骨肉亲情外,对于台北部分男同性恋社群的次文化,以及同性性交易等情节亦直书不讳。《孽子》以一名因其同性性倾向遭父亲逐出家门的少男“李青”的视角,讲述一群以1970年代台北新公园为集散地,不为主流社会所接纳的男同性恋者的故事。父子的亲情与冲突,亦为本书之主题。2003年,台湾公共电视台将其改编为同名电视剧。
宗教
[编辑]白家是本奉回教的回族,但白崇禧对教内比较严厉的教条一向都不赞同,白先勇更脱离了伊斯兰教[15]。白家虽是回教出身,但白先勇接触过不同宗教(包括回教、天主教)后,则对佛教更有认同感,而笃信佛教。[15]
嗜好
[编辑]白先勇自认影响他一生最重要的小说是《红楼梦》,在美国大学时亦曾开设相关课程。
幼年时与家人在上海听了梅兰芳复出演唱的昆曲《游园惊梦》(俞振飞、言慧珠等合演),自此触发了对昆曲的热爱,对其推广、保存及传承不遗余力,并自诩为昆曲义工。
编著、主编的昆曲推广读物
[编辑]- 《白先勇说昆曲》(2004年)
- 《姹紫嫣红牡丹亭:四百年青春之梦》(2004年)
- 《牡丹还魂》(2004年)
- 《姹紫嫣红开遍:青春版牡丹亭巡演纪实》(2005年)
- 《曲高和众:青春版牡丹亭的文化现象》(2005年)
- 《色胆包天玉簪记:琴曲书画昆曲新美学》(2009年)
- 《昆曲新美学 经典影音讲座: 以“青春版牡丹亭”与“新版玉簪记”为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9年)
昆曲大型舞台公演制作
[编辑]- 《青春版牡丹亭》(2004年4月29日世界首演,台湾公视录制全程实况多次转播,巡回公演已超过500场,涵盖英国、美国等全球多国)
- 《新版玉簪记》(2008年11月8日世界首演)
- 《昆曲走进校园2009台湾行》(《西厢记》、《烂柯山》、《长生殿》、新版《玉簪记》2009年台湾首演,2009年DVD发行制作)
评价
[编辑]旅美学人夏志清教授曾说:“旅美的作家中,最有毅力,潜心自己艺术进步,想为当今文坛留下几篇值得给后世朗诵的作品的,有两位:於梨华和白先勇。”他甚至赞誉白氏为“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五四以来,艺术成就上能与他匹敌的,从鲁迅到张爱玲,五、六人而已。”
欧阳子认为,“白先勇才气纵横,不甘受拘;他尝试过各种不同样式的小说,处理过各种不同类式的题材。而难得的是,他不仅尝试写,而且写出来的作品,差不多都非常成功。……白先勇讲述故事的方式很多。他的小说情节,有从人物对话中引出的《我们看菊花去》,有以传统直叙法讲述的《玉卿嫂》,有以简单的倒叙法(flashback)叙说的《寂寞的十七岁》,有用复杂的“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表白的《香港——一九六〇》,更有用“直叙”与“意识流”两法交插并用以显示给读者的《游园惊梦》。……他的人物对话,一如日常讲话,非常自然。除此之外,他也能用色调浓厚,一如油画的文字,《香港——一九六〇》便是个好例子。而在《玉卿嫂》里,他采用广西桂林地区的口语,使该篇小说染上很浓的地方色彩。他的头几篇小说,即他在台湾时写的作品,文字比较简易朴素。从第五篇《上摩天楼去》起,他开始非常注重文字的效果,常借着文句适当的选择与排列,配合各种恰当‘象征’(symbolism)的运用,而将各种各样的‘印象’(impressions),很有效地传达给了读者。”
学界有白先勇的写作传承属于张派的说法,台湾作家符立中则对此提出异议。[16]
注释
[编辑]- ^ 文化部 台湾大百科全书 白先勇. nrch.culture.tw. [2022-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5).
- ^ 秀碧. 白韻琹謝偉俊陸惟華侯杏妹秀碧在香港會展廣場皇朝會聚餐共度良宵. 苏港交流促进会. 2023-06-08.
- ^ 白先勇:《树犹如此》
- ^ 郑文晖、陈若颖. 白先勇小說欣賞.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1: 245.
- ^ 蒙天祥. 憶桂林中山小學 (PDF). 《侨协杂志》第141期. 2013-07 [2023-01-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3-16).
- ^ 白先勇憶幼年時光:顛沛逃亡宿命從桂林開始(3). 中国新闻网. 2010-03-26 [2023-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1).
- ^ 國立臺灣文學館文學好臺誌. [2023-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7).
- ^ Iowa Writer's Workshop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7-05-02.
- ^ 白先勇:《蓦然回首》
- ^ 谢佳珍. 表彰貢獻 總統贈勳余光中白先勇. 中央通讯社. 2015-12-17 [2015-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2) (中文).
- ^ 中華民國104年11月12日總統令. 中华民国总统府. 2015-11-12 [2015-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4) (中文).
- ^ 第五届郁达夫小说奖揭晓--新闻--中国作家网. www.chinawriter.com.cn. [2023-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0).
- ^ 第25屆臺北文化獎.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2023-10-05 [2023-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0) (中文(繁体)).
- ^ 伍成邦. 白先勇談同性愛. 《明报》. 2001-09-20 [2010-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 ^ 15.0 15.1 何荣幸; 李维菁; 谢锦芳; 郭石城; 高有智. 叛逆 白崇禧白先勇的基因密碼. 2008-10-04 [2010-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1).
- ^ 琴台客聚:白先勇與《現代文學》. 香港《文汇报》. 2010-12-07 [2011-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18).
外部链接
[编辑]- 白先勇的新浪微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李奭学:〈括号的诗学──从吴尔芙的《戴洛维夫人》看白先勇的〈游园惊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时报出版-白先勇作家专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东华大学-台湾文学数据库
- 台湾大学图书馆 - 白先勇文学讲座特展
- 台湾大学图书馆专题书单 - 当代中文作家系列 - 白先勇
- 趋势影音 - 白先勇老师影音作品专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画像
[编辑]- 白先勇 / 江启明 (Kong Kai Mi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ortrait Gallery of Chinese Writers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Library 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