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给巴尔石头城
世界遗产 | |
---|---|
官方名称 | Stone Town of Zanzibar(英文) La ville de pierre de Zanzibar(法文) |
位置 | 坦桑尼亚(非洲) |
标准 | 文化:(ii)(iii)(vi) |
参考编码 | 173 |
登录年份 | 2000年(第24届会议) |
坐标 | 6°9′53.80″S 39°11′55.64″E / 6.1649444°S 39.1987889°E |
桑给巴尔石头城(英语:Stone Town、斯瓦希里语:Mji Mkongwe)是坦桑尼亚桑给巴尔的主要城市桑给巴尔市的老区之一。石头城与新城恩格阿姆博(斯瓦希里语:Ng'ambo)相对应,意为“另一侧”,位于桑给巴尔群岛的主岛安古迦岛的西海岸。本城早前是桑给巴尔苏丹国的首都,历史上是香料贸易和19世纪的奴隶贸易中心,殖民统治时期它仍在桑给巴尔有重要的地位。
石头城在东非的历史和艺术方面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它的建筑,尤其是19世纪及其之前,主要受斯瓦希里文化的影响,此外像摩尔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欧洲文化等都或多或少产生了影响。2000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由于石头城的遗产,当地也是坦桑尼亚重要的旅游地,与此相关的旅游产业相对比较发达。[1]
历史
[编辑]中世纪桑给巴尔
[编辑]有关“桑给巴尔”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爱利脱利亚海周航记》(公元一世纪至三世纪),其中提及的Menuthias岛被认为是今日桑给巴尔[2]。桑给巴尔,类似附近的海岸地带,于公元一千纪期间迁入了班图人。近期在桑给巴尔西北角的Fukuchani考古发现,表明6世纪已存在定居的渔农业社会。发现的大量抹灰篱笆墙表明有木造建筑。而且还发现了贝壳珠、磨珠机和铁渣。有证据显示当地有限度地参与了长途贸易:已发现少量进口陶器,不到总陶器发现量的1%,主要是从波斯湾地区来的,其历史可追溯至5至8世纪。与姆科托尼(Mkokotoni)和达累斯萨拉姆等当代遗址的相似之处表明,社区已形成统一的群体,发展成沿海海洋文化的第一个中心。考古证据推论约于八至十世纪时桑给巴尔已成为东非斯瓦希里海岸印度洋贸易据点的中心。[3]
香加尼(Shangani),发展成石头城以前的渔村,只是微不足道的11世纪斯瓦希里遗址。八至十六世纪时,更大的市镇,包括温古贾乌库(Unguja Ukuu)、基济姆卡济(Kizimkazi)和通巴图人(Tumbatu),是岛的主要势力。葡萄牙人于16世纪初在香加尼兴建了一座教堂,而到了17世纪中叶温古贾北部的女王又在这建造了一个房子。17世纪,桑给巴尔人和奔巴人将葡萄牙人赶走时,当地贵族邀请阿曼苏丹在当地行使政治权力,以换取对葡萄牙报复的保护。葡萄牙教堂的一部分改建成阿曼要塞,驻有50名士兵。苏丹还任命了地方总督,但政治权力仍主要归属于姆维尼·姆库乌(Mwinyi Mkuu),当时的法蒂玛女王。[4]
在附近奔巴岛的发掘工作,尤其是在拉穆群岛的Shaunga的发掘工作,为建筑发展提供了最清晰的画面。最早期的建筑是木造的(约1050年),后来用上泥土和珊瑚壁(约1150年)。这些房屋不断用更加永久的材料重建。到了13世纪,房屋是用石造的,并用泥浆粘合,而14世纪出现用石灰粘结石材。只有较富裕的贵族会建造石和石灰制的房屋,这种材料的强度允许了平屋顶,而大多数人口则居住在与11世纪和12世纪类似的单层茅草房中。根据汤姆·米德尔顿(Tom Middleton)和马克·霍顿(Mark Horton)的说法,这些石屋的建筑风格没有阿拉伯或波斯元素,应被视为当地本土建筑的完全本土化发展。虽然桑给巴尔石头城的许多建筑在阿曼统治期间进行了重建,不过附近的遗址阐明了斯瓦希里和桑给巴尔在15世纪之前的建筑总体发展。[5]
阿曼统治
[编辑]石头城坐落在天然港口旁,葡萄牙人是最早涉足桑给巴尔岛的欧洲人。葡萄牙人统治该岛超过2个世纪,并开始建造石头城的第一个石造结构——古堡(The Old Fort)。[6]但是,到了17世纪末,阿曼苏丹国占领了该岛,并完善了防御工事,以防止未来的袭击。第一批石头城的石建筑可能于19世纪30年代开始兴建,取代古堡周围的旧有渔村。[7]当时,阿曼苏丹国控制了桑给巴尔群岛、蒙巴萨和斯瓦希里海岸。
1840年,阿曼苏丹赛义德·本·苏尔坦把朝廷从本土的马斯喀特迁到石头城,从此石头城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先后充当阿曼和桑给巴尔苏丹国的首都。随着英国取缔印度洋的奴隶贸易,苏丹国首当其冲。马斯喀特经济陷入困境,许多阿曼人移民到桑给巴尔。岛上阿拉伯人口增加促进了进一步的发展,而石头城开始建造更多的建筑物。此外,还建造了宏伟的王室建筑,如奇迹屋(The House of Wonders)和苏丹皇宫。因为阿曼王室的王位继承纷争,到了1861年,桑给巴尔和阿曼分开了,而桑给巴尔成为马吉德·本·赛义德统治的独立苏丹国。
在19世纪,石头城繁荣发展成一个贸易中心。它以香料(主要是丁香)和奴隶的贸易而闻名。大概到了世纪中叶,苏丹国与英国人有了紧密关系。例如戴维·利文斯通,他于1866年留了在石头城,准备最后一次在东非内陆探索。[8]在同一时期,由于该城的激烈商业活动,形成了多个来自阿曼、波斯和印度的移民社区。桑给巴尔苏丹鼓励外国商人移民,这些商人变得非常富有,并定居在市内,为这里的建筑带来了多样性。[9]
殖民控制
[编辑]到了世纪末,桑给巴尔在东非的大陆领地在英国与德国的合谋下已皆尽丧失。1890年,伴随着《黑尔戈兰-桑给巴尔条约》,桑给巴尔沦为了英国保护国。[10]1896年,桑给巴尔阿曼人突然叛乱,反对英国统治,引发了英桑战争,这场战争被认为是历史上最短的战争:苏丹在皇家海军对石头城进行了45分钟的海上轰炸后投降。[11]
在英国保护时期,苏丹仍然保留了一些权力,而石头城仍然是非正式贸易的一个相对重要的贸易中心。尽管该城以前有一条小型铁路,但英国人还是修建了一条从该城到Bububu村的铁路。英国人没有为该城的重大发展提供资金,而是让苏丹在石头城管理岛屿事务。[12]英国给予蒙巴萨和达累斯萨拉姆作为东非贸易站的特权。
桑给巴尔革命
[编辑]1964年,石头城是桑给巴尔革命的战场,这场革命导致苏丹被废黜,诞生由非洲-设拉子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政府。革命导致2万多人被杀,难民,特别是阿拉伯人和印度人逃离了该岛。[13]阿拉伯人和印度人抛弃了岛上的所在东西,而非洲-设拉子党立刻把他们留下的旧房子改造成公众建筑。1964年当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合并组建坦桑尼亚时,石镇保留了桑给巴尔首府和政府所在地的作用,桑给巴尔获宣布为新国家的半自治部分。
地理
[编辑]石头城大致位于安古迦岛的西海岸,桑给巴尔海峡处向外突出的海角位置。与本地隔海相望最近的城市是西南方向大陆上的巴加莫约[14]。石头城是桑给巴尔市的一部分,市内包括新城恩格阿姆博(Ng'ambo),它大部分在石头城东南方向延伸入安古迦岛内陆。石头城与的恩格阿姆博的抽象边界是一条叫“Creek Road”的大街。[15]。
人口
[编辑]年份 | 人口 | ±% |
---|---|---|
1870 估计 | 10,000 | — |
1948 | 16,698 | +67.0% |
1958 | 18,179 | +8.9% |
1978 | 15,493 | −14.8% |
1988 | 15,854 | +2.3% |
2008 | 15,000 | −5.4% |
2016 估计 | 16,000 | +6.7% |
交通
[编辑]石头城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小巴,并配有一个小型机场,主要飞往坦桑尼亚大陆的阿鲁沙和达累斯萨拉姆等城市,此外也有前往内罗毕、蒙巴萨和约翰内斯堡等非洲主要城市的航班。石头城的港口每天九时半,十二时半跟三时半发船,可以到达达累斯萨拉姆和奔巴岛[16]。
世界遗产
[编辑]桑给巴尔石头城于2000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登录面积96 ha,缓冲区面积85 ha。该世界遗产被认为满足世界遗产登录基准中的以下基准而予以登录:
- (ii)在某期间或某种文化圈里对建筑、技术、纪念性艺术、城镇规划、景观设计之发展有巨大影响,促进人类价值的交流。
- (iii)呈现有关现存或者已经消失的文化传统、文明的独特或稀有之证据。
- (vi)具有显著普遍价值的事件、活的传统、理念、信仰、艺术及文学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连结(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该基准应最好与其他基准共同使用)。
名人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东非的世界文化瑰宝——桑给巴尔石头城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3-05-15.,亚太日报,2013年4月24日
- ^ Hashim, Nadra O. Language and Collective Mobilization: The Story of Zanzibar. Lexington Books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LVFYmNO7BeEC&pg=PAxi. 2009-06-16 [2018-04-06]. ISBN 978073913708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9) (英语).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 - ^ Horton, Mark and Middleton, Tom. "The Swahili: The Social Landscape of a Mercantile Community." (Oxford: Blackwell, 2010), 46.
- ^ Charles River Editors. "Zanzibar: The His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Center off the Coast of Africa." (Charles River Editors, 2016)
- ^ Horton, Mark and Middleton, Tom. "The Swahili: The Social Landscape of a Mercantile Community." (Oxford: Blackwell, 2010), 119.
- ^ Zanzibar Ngome Kongwe - Zanzibar Old Fort, Zanzibar Excursions. www.utalii.com. [2016-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1-17).
- ^ Zanzibar Stone Town Introduction. zanzibar.cc. [3 Januar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30).
- ^ Dr. David Livingstone - exploring Africa and searching for the source of the nile - doctor Livingstone I presume. Crawfurd Homepage. [2016-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2-12-08).
- ^ Discovering the Rich History of the Indian Ocean World in Zanzibar. ultimatehistoryproject.com. [2019-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7).
- ^ Wilhelmine Germany and the First World War, 1890-1918 Anglo-German Treaty [Heligoland-Zanzibar Treaty] (July 1, 1890) (PDF). germanhistorydocs.ghi-dc.org/. German History in Documents and Images. [3 Januar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1-23).
- ^ The Shortest War in History - The Anglo Zanzibar War. www.historic-uk.com. [2016-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6).
- ^ HISTORY OF ZANZIBAR. www.historyworld.net. [2016-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6).
- ^ The forgotten genocide of the Zanzibar revolution - Speak Magazine. Speak Magazine. [2016-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3) (美国英语).
- ^ Map of Stone Town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1-07-16.
- ^ An introduction to Zanzibar Town. [2011-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8).
- ^ Zanzibar Ferrie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1-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