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M72轻型反装甲武器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M72轻型反装甲武器
M72 LAW
M72A2 LAW完全展开后的状态
类型反装甲武器
原产地 美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63年—
使用方参见使用国
参与战争/冲突越南战争
寮国内战
中越战争
两山战役
海湾战争
索马里内战
2001年阿富汗战争
伊拉克战争
墨西哥毒品战争
2011年叙利亚内战
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生产历史
研发者FA Spinale, CB Weeks以及PV Choate
研发日期1963年申请专利
生产商塔利工业(Talley Industries)
单位成本670欧元或754.19美元
生产日期1963年—
基本规格
重量2.5千克(A1-A3)
3.6千克(A4-A7)
长度63厘米(携带状态)
枪管长度81.1厘米(备射状态)

口径66毫米
枪机引信击发
发射模式单发
枪口初速134米/秒(475.7呎/秒)
有效射程200米(660呎)
最大射程1,000米(3,300呎)
供弹方式用完即弃
瞄具立式表尺
填充奥克托英语Octol
引爆机制点引爆,碱炸药
外部图片链接
1960s Weapons Similar to M72
image icon SARPAC top, M72 LAW middle, MINIMAN bottom

M72 LAW轻型反坦克武器Light Anti-Tank Weapon、或称轻型反装甲武器Light Anti-Armor Weapon),简称LAWLAWS(轻型反坦克武器系统)是一种由美国黑森东方公司于1958年开始研制的66毫米抛弃式火箭筒,当时设计者为Paul V. Choate、Charles B. Weeks以及Frank A. Spinale et al,2007年该公司被挪威的北欧弹药公司英语Nammo收购,目前LAW系列同时在美国与挪威量产。

该武器于1958年开始研发,在1963年初被美国陆军及海军陆战队采用,并取代M31反坦克枪榴弹M20A1超级巴祖卡,成为主要的单兵反坦克武器。[1][2]

在1980年代早期,美国军方原本有意以FGR-17 Viper取代M72,但FGR-17火箭在测试时的意外事故偏高,且最后与国外同级产品评比性能平庸,美国陆军因而取消FGR-17反甲火箭开发计划,而采购瑞典研制的AT4反坦克火箭筒,并与当时服役的M72A3反甲火箭筒混编运用。同时期与M72反装甲火箭结构近似的武器有瑞典制造的Pskott m/68(Miniman),与法国所生产的SARPAC[3]

历史

[编辑]
M72完全展开后的状态

二战期间,新坦克战术的运用使得一般的步兵更难以抗衡,于是产生了反坦克枪,复又因坦克厚度不断增加,于是需要更强力的武器,美国在二战大量使用巴祖卡火箭筒,并继续于朝鲜战争中使用。

但巴祖卡火箭筒有其缺点:巨大、笨重,且铝合金材质的炮管容易因操作撞击而损坏。不但如此,它也需要两位经过训练,且十分细心的士兵进行有效的操作。与此同时,德国于二战中所发展类似于巴祖卡火箭筒的铁拳系列反装甲武器则没有这些缺点。这些仅可单次射击的铁拳反坦克火箭不但生产价格较为便宜,更不需要对操作的士兵进行特别的训练,因此铁拳反坦克火箭可常规性的配发于德国民兵部队(Volkssturm)使用。M72则同时承袭了巴祖卡火箭筒与铁拳火箭的优点,以发展一种轻巧、便宜并可以广泛使用于各种状况下的单次使用迷你型巴祖卡火箭筒做为设计原则。

介绍

[编辑]
LAW的1961年原型

M72反装甲武器由一个两截式的玻璃钢材质筒状发射管,及装置于其中的一枚火箭所组成。当系统尚未展开的时候,其外壳即为其水密组件,保护其中易受潮的火箭。扳机、握把跟前后觇孔、后筒盖也均安装于外套管之上。内套管的部分则包括了击针组件。展开时,内套管沿外套管上缘,扳机组件处的沟槽向后伸张,并与外套管上的扳机相互锁定。一旦发射管进入备便状态后,就算将内套管收回原本之位置,M72也无法继续维持其原本的水密状态。

M72于备便状态下发射时,位于内管后方的击针组件即触动点火器,引燃弹头后方推进火箭。推进火箭在离开发射管前即燃烧完毕,并在管内产生高热(1,400℉/760℃)空气。在推进弹头离开发射器的时候,其火箭推进器并不会产生明显之后座力。当火箭弹离开发射管之后,火箭后方的六个尾翼即同时张开,用以稳定火箭弹之飞行轨迹[4]

早期的火箭弹战斗部系由M31反坦克枪榴弹发展而来,采用一种简单,但却极端可靠且安全的压电效应保险系统。此保险系统的作用原理为透过撞击目标使其前方所放置的矿物结晶产生即短暂的电流,用以启动弹头。一旦弹头启动之后,位于弹头底部的推进药即被引燃,并引爆主要装药。主装药所产生的强大推进力强迫弹头内的铜质衬垫形成定向性的物质喷流。此喷流的强度取决于弹头之大小,并可穿透相当厚度之装甲。同时,一组位于底火处的机械保险亦确保弹头在离开发射管维持于接地状态,无法启动。一旦弹头进入加速状态,此保险即不再维持接地,并正式启动位于弹头前方的撞击引信,等待爆炸。

弹药

[编辑]
M72所使用之火箭弹
在20世纪60年代于佐治亚州本宁堡的M72示范演习。

M72使用预装式火箭弹,M72A2靠着单一设计改良了发射器。一般最常见的M72A2为发射筒内预装点火器与一枚66毫米锥形装药弹头火箭的配置,M72的初期版本厂商将M31反坦克枪榴弹直接移植使用,故初期型的穿甲性能与M31枪榴弹相同。根据1977年时的官方资料,标准的M72A2反装甲弹头具有贯穿20厘米车辆装甲,60厘米强化混凝土,或是1.8米厚土壤的能力。[5][6]但是从M72A2以后的版本,借由更改锥形装药之铜罩设计,在相同的弹药尺寸下穿甲深度获得改善,至M72A3时,使用改良铜罩后穿甲深度达30厘米。

至M72A4时修改了弹头构型,使锥形装药产生的金属喷流可以制造35厘米以上穿甲深度之效果。

除了作战用版本之外,M72亦有专门用于训练用的版本,称为M190。此型号不但可重新装填使用,并使用35毫米M73训练用火箭弹。另外这种训练用缩射弹亦有曳光弹种的存在。芬兰陆军亦有一型训练用发射器使用7.62毫米曳光弹的。

除了M72所使用的66毫米口径弹头外,美国陆军也测试过其他相同口径,自M54火箭改良而成的火箭系统。M74 TPA (Thickened Pyrophoric Agent)弹头内填装极为易燃的纵火剂,曾经被使用于M202A1闪焰四管发射器之上。XM96 RCR则是装置有催泪气体弹头,配合XM191型发射器做为镇暴使用。

美军在战斗中一旦发射完M72,就必须将发射器销毁,以免为敌方所使用。由于它的单一发射特性,在加拿大与美国陆军之中,M72就如同小口径弹药一般,是一种配发后不需检查与保养,可长期储存的武器。[7]

服役历史

[编辑]
1968年M72于越南战场
2009年12月8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在阿富汗使用M72的情形

尽管M72在1970年代已难以对付配备复合装甲的第三代坦克,美军早于1980年代便引进更具威力的AT4取代日益老旧的M72作为单兵反坦克武器,但在2006年,美军于伊拉克执行前进(Ongoing)行动时,在当地的城镇和山区,重量轻的M72成为理想的城镇战利器,很适合应付使用40毫米弹药火力不足,但出动AT4火箭弹或拖式反坦克导弹又过于浪费的目标。M72的重量只有AT4的一半左右,作战时,单兵只能携带一支AT4,但M72却能同时携带两支。[8]因为使用便利,价格又比AT4便宜,美国国防部在2015年与供应商签约采购改良版的M72。[9]

澳大利亚服役状况

[编辑]

M72轻型反装甲武器在越战后开始服役于澳大利亚[10][11]。现在澳大利亚防卫军使用M72A6[12]作为反建筑及二线反装甲武器。该武器被一般部队用于辅助较重的卡尔·古斯塔夫无后座力炮FGM-148标枪导弹,也经常被火力支援部队或反装甲部队使用。[13]

英国服役状况

[编辑]

英国陆军使用挪威制M72并命名为“66mm L1A1高爆反坦克火箭”,并用以取代LAW 80[14]其M72重新投产(年份不详),并配备于紧急作战需求计划(Urgent Operational Requirement program),M72A9衍生型被设计为轻型反设施导弹(LASM)[15][16][17]

芬兰服役状况

[编辑]

芬兰陆军使用66 KES 75(M72A2已经除役)和66 KES 88(M72A5),取代55 S 55无后座力炮

中华民国服役状况

[编辑]

自获得M72反装甲武器之后,民国五十七年由联勤44兵工厂中华民国陆军要求仿造,于民国六十六年完成交由陆军测试验收通过,后续大量配发其自行仿造的国造一式六十六毫米坦克防御火箭弹(俗称六六火箭弹)做为主要的单兵反装甲武器。虽然66火箭弹对于目前主力装甲车的杀伤力已明显不足,但此型反装甲火箭仍大量配发于部队之中。本型反装甲火箭预计由其自行开发的红隼反装甲火箭取代。[18]民国一百一十一年十月二十五日,陆军关渡地区指挥部进训北测中心部队,在搬运火箭弹药时发生弹药爆炸,造成四名士兵轻伤。[19]

注意操作者后方的装箱,它被用来抵消火箭筒发射的后焰。

土耳其服役状况

[编辑]

土耳其陆军使用由本土的机械和化学工业集团公司(Makina ve Kimya Endustrisi Kurumu)研发之HAR-66兼具M72A2、A3之性能。土耳其另外为HAR-66研发的反人员衍生型,称为黄蜂(Eşek Arısı)。[来源请求]

军用剩余物资与复制品

[编辑]
私人收藏的M72发射筒 (已失去发射功能)

已展开的M72火箭发射器常可见于美国的军事剩余物资与枪械展之上,并成为军事收藏者的收藏品。

M72被仿制应用在生存游戏上,并有可替换之金属或塑料发射器,所有大多数的组件及弹药都是由Deepfire制造贩售的。

其他版本

[编辑]

美国

[编辑]
装有皮卡汀尼导轨M72A7
版本 介绍
M72 66mm 一次性射后抛弃式发射器; pre-loaded w/ HEAT 弹头
M72A1 改良火箭引信
M72A2 改良火箭引信
M72A3 M72A1/A2衍生型;击发保险的改良
M72A4 M72衍生型,火箭弹增强贯穿力,并使用改良的发射器
M72A5 M72A3衍生型,使用改良的发射器。
M72A6 M72衍生型, rocket w/ low penetration,改善弹头爆炸威力;使用改良的发射器
M72A7 M72A6衍生型,美国海军的M72A6版本。
M72A8 强化反装甲能力
M72E9 M72衍生型,提升反装甲能力,并且使用改良过的发射器。
M72A10 M72衍生型,改良发射器,并可使用高爆破片火箭弹,具有先进引信,可依据不同目标设定启爆模式,杀伤敌方人员或摧毁工事。。
外部图片链接
M72 Enhancements Early 1980s
image icon M72E4, M72E5, M72E6 - Talley brochure
image icon Pop-up "Rifle Sights" adopted from canceled Viper - Talley brochure

他国改良版本

[编辑]
版本 国家 介绍
66 KES 75  芬兰 M72A2的芬兰改良型
66 KES 88  芬兰 M72A5的芬兰改良型
HAR-66  土耳其 结合M72A2的改良火箭引信及M72A3的改良击发保险的土耳其改良版本
66毫米L1A1高爆反坦克火箭  英国 M72的英国改良型
轻型反设施导弹(LASM)  英国 M72A9的英国改良型
国造一式六十六毫米坦克防御火箭弹(66火箭弹)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陆军根据自美国所获得的M72A2/A3自行仿造之版本[20][21]

产品规格(M72A2、M72A3)

[编辑]
Firing the M72 LAW.
Firing the M72 LAW.

发射器

[编辑]
  • 长度
    • 展开:0.89米
    • 收缩:0.64米
  • 重量
    • M72A2全重:2.3千克
    • M72A3全重:2.5千克
  • 击发机构:击针式

火箭

[编辑]
  • 口径:66毫米
  • 长度:508毫米
  • 重量:1.8千克
  • 飞行初速:145米/秒
  • 最短距离:10米
  • 最短有效距离:10米
  • 最大射程:1000米
  • 装甲穿透厚度:200毫米[5]

最大有效范围

[编辑]
  • 固定目标:200米(220码)
  • 移动目标:165米(180码)
  • 射击目标大于上述距离只有低于50%命中几率。

使用国

[编辑]
使用M72 LAW进行射击训练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摄于2015年)

登场作品

[编辑]
  • 2006年—《零之使魔》:为“场合错误的工艺品”之一,命名为“破坏之杖”,一共有两枝。原由拯救欧斯曼的士兵所持有,未使用的那枝后来也由主角平贺才人所使用。

相关资料

[编辑]

相似武器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Mary T. Cagle "History of the TOW Missile System" page 10, US Army 1977 Redstone Arsenal Pdf file of official TOW histor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at discussed the new family of antitank weapons, the M72 LAW, the Dragon and the TOW
  2. ^ The US Army partially replaced the Super Bazooka not only with the M72 LAW, but also M67 recoilless rifle and US Marines kept the Super Bazooka in service till the late 1960s
  3. ^ SARPAC was never adopted by the French Army - export only
  4. ^ no matter what you see in the movies, there is no "Whoosh!" on launch -- ie more of a loud "BANG!!" or a "BLOOP!" for the training versions -- and there is no smoke trail behind the rocket as it heads towards the target
  5. ^ 5.0 5.1 US Army publication September 30, 1977 "FM-7 The Mechanized Infantry Platoon/Squad Section B-21"
  6. ^ Note - before the publication of FM-7 September 1977, various penetration specifications were given for the M72A2 and the M31 HEAT. Anywhere from 250mm to 305mm. In the mid 1970s the US Army decided in test to truly determine the armour penetration under battlefield conditions again Russian tanks captured in 1973. The results was 20cm/8 inches the proceeding penetration specification is stated as it appears in FM-7 1977.
  7. ^ Space and Electronic Warfare Lexicon. [30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3月15日). 
  8. ^ Marines Fought the LAW, and the LAW Won. [2011-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5). 
  9. ^ Nammo awarded contract to supply M72 Lightweight Assault Weapon variants to the U.S. DoD - Armyrecognition.com, 2015-01-06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5-01-17.
  10. ^ REL22751 - M72 (L1A2F1) Rocket Launcher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Australian War Memorial. Accessed December 2010.
  11. ^ Weapons Used by Infantry Rifle Section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diggerhistory.info. Accessed December 2010.
  12. ^ 存档副本. [2011-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29). 
  13. ^ 存档副本. [2010-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11). 
  14. ^ "Jane's Infantry Weapons 1995-1996" page 686
  15. ^ 存档副本. [2013-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23). 
  16. ^ Oh, the Horror, the Horror. [2008-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26). 
  17. ^ M72 Light Anti-tank (sic) Weapon System (LAW). Gary's U.S. Infantry Weapons Reference Guide. [2011-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2-21). 
  18. ^ [1][永久失效链接]
  19. ^ 王淑君. 66火箭彈不明原因爆炸釀4傷 1上士耳膜震傷、1兵碎片傷手臂. 联合报. [2022-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中文(台湾)). 
  20. ^ 刘文孝,从M72到六六火箭弹,兵器战术图解,15期, 2004年7月
  21. ^ 杜微,红隼反装甲火箭,尖端科技330期, 2012年2月。
  22. ^ 22.00 22.01 22.02 22.03 22.04 22.05 22.06 22.07 22.08 22.09 22.10 22.11 22.12 22.13 22.14 22.15 22.16 22.17 Jones, Richard D. Jane's Infantry Weapons 2009/2010. Jane's Information Group; 35 edition(January 27, 2009). ISBN 978-0-7106-2869-5.
  23. ^ El Salvador. Military Technology World Defence Almanac (Bonn : Wehr & Wissen). 2005: 60. ISSN 0722-3226. 
  24. ^ 存档副本. [2011-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07). 
  25. ^ Portuguese soldier firing M72. [2011-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03). 
  26. ^ Owen, William F. Light Anti-Armour Weapons: Anti-Everything? (PDF). http://asianmilitaryreview.com - Asian Military Review. 2007 [2010-05-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7-07).  外部链接存在于|publisher= (帮助)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