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水溪冲积平原
浊水溪冲积平原又称浊水溪冲积扇。为台湾面积最大的冲积扇,由浊水溪冲积而成。是台湾在中部地区的一处平原,位于彰化县南半部、云林县北半部,西面台湾海峡,北以洋仔厝溪为界,与彰化平原相望。南以虎尾溪为界,与嘉南平原相望。冲积扇有五条原源于的河流,分别为东螺溪、西螺溪(即目前浊水溪下游段)、新虎尾溪、旧虎尾溪及北港溪(上游为虎尾溪)浊水溪冲积扇平原是由厚达数百米的冲积层形成,冲积层以砾、沙、淤泥及黏土等组成,属于全新世非海相冲积层。地下的头嵙山之砾石层厚达500米以上,红土阶地砾石层0~40米,冲积层0~200米。[1]
浊水溪冲积平原在有些地图上会被彰化平原取代,但彰化平原的范围是浊水溪以北,浊水溪冲积平原则包括虎尾溪-北港溪(虎尾溪是北港溪的中、上游)以北的云林县部分地区,所以浊水溪冲积平原和嘉南平原的分界是北港溪;而彰化平原和嘉南平原的分界则是浊水溪。
由于浊水溪与其分流,和嘉南大圳的灌溉,浊水溪冲积平原内的农业十分兴盛,尤其盛产水稻、甘蔗、西瓜等农作物。
地理
[编辑]浊水溪主流下游为台湾本岛西部平原重要农业分界线,以南地区秋冬少雨,为台湾三年轮作区,所以浊水溪自古就被认为是划分台湾天然和人文一道界线。浊水溪以南是典型的热带型气候,以北是亚热带气候,因为这样的气候差异,在台湾的日治时代,总督府为了发展“工业日本,农业台湾”的计划,以浊水溪为界,分别在以南劝种甘蔗,以北劝植稻米,而有“南糖北米”的说法。
浊水溪下游自二水以下为浊水溪冲积平原,平原北半部属彰化县,南边则属云林县,均由浊水溪冲积而成,最后在彰化县大城乡下海墘村与云林县麦寮乡许厝寮流入台湾海峡。昔日浊水溪经常河流改道,北流至鹿港,南流至北港,形成浊水溪的泛滥平原。现今主流河幅广达2~4公里,河道宽广,水流平缓,自东而西,将台湾西部分为南北两半。浊水溪冲积扇以鼻子头隘口为扇顶,向西形成冲积扇,北起大肚溪以南的洋仔厝溪,南至北港溪,面积广达1,339平方公里,扇面半径约12公里长,为台湾面积最大的冲积扇,冲积扇范围占彰化县及云林县面积的大部分。冲积层以砾、沙、淤泥及粘土组成,地下水蕴藏丰富。冲积扇上有五条放射状的河流,分别为东螺溪(麦屿厝溪)、西螺溪(即目前浊水溪下游段)、新虎尾溪、旧虎尾溪及北港溪(上游为虎尾溪),此五大分流在未整治前形成辫状乱流,流路相当不稳定,洪水时常泛滥。惟目前浊水溪流域已经借由治水筑堤,将溪水导至西螺溪,其余分流则借由人工整治,各成一单独流域排水出海。[2]
虎尾溪、旧虎尾溪原源自浊水溪,经过多次河道变迁,虎尾溪才注入北港溪成为北港溪二大支流之一,而旧虎尾溪成为断头河。
浊水溪冲积平原多仰赖浊水溪供应农业用水,包含溪北彰化平原的八堡圳以及溪南的浊干圳(昔日输水到嘉南大圳),皆对台湾的农业发展有极为重要的贡献,也使浊水溪下游成为台湾生产稻米、甘蔗、蔬菜、西瓜及花卉之重要地,而宽阔的高滩地经过开垦之下亦种植蔬菜及瓜类,浊水溪冲积扇成为台湾中部农业菁华区,向为台湾谷仓,其中浊水溪又以产米闻名,最有名为“西螺米”或称“浊水米”。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濁水溪與彰化地區農業的發展 (PDF). [2021-11-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1-26).
- 濁水溪沖積扇地理環境概述. [2021-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