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白腹錦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白腹錦雞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雞形目 Galliformes
科: 雉科 Phasianidae
屬: 錦雞屬 Chrysolophus
種:
白腹錦雞 C. amherstiae
二名法
Chrysolophus amherstiae
白腹錦雞的分佈範圍

白腹錦雞學名Chrysolophus amherstiae),俗稱筍雞衾雞銅雞寬寬雞花箐雞(雄)麻箐雞(雌),是一類中等體形的鳥類,計入尾羽雄性體長可達1.2-1.4米,本物種雄雌異形異色,外貌變化較大。

拉丁學名

[編輯]

屬名來自古希臘語khrusolophos,「金色的皇冠」。英文名稱和amherstiae是為了紀念Sarah Amherst女士,她負責在1828年將這隻鳥的第一個標本送到倫敦,白腹錦雞在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被評估為最無危的物種。

生物特徵

[編輯]

雄性頭頂為小塊帶有金屬光澤的綠色羽毛,在綠色區域之後有橙紅色羽冠;眼周皮膚裸露為藍色;後頸、頸側直至肩部乃至上背的羽毛白色,具黑色羽緣,這些羽毛呈覆瓦狀排列,規律而緊湊,形成一件白色甲葉披肩;頜部、喉部、頰部和前頸為類似頭頂的金屬綠色;胸部、上背、雙肩和翼上覆羽的羽毛亦為金屬綠色但顏色略淺,具黑色羽緣,與頸部羽毛一樣規律而緊湊地呈覆瓦狀排列;飛羽藍色帶金屬光澤;腰部橘黃色,尾上覆羽略長,羽端亦呈鮮亮的橘黃色,垂落於尾羽兩側;尾羽甚長,以白色為基色具寬闊的黑色橫紋,黑色橫紋間有不規則的較細的黑色點斑,外側尾羽的羽緣逐漸過渡到褐色;整個腹部則為雪白色。

雌性紅腹錦雞的雌鳥及其相似,但體形略大。虹膜為褐色;喙和足藍灰色。

食物

[編輯]

白腹錦雞為植食性鳥類,喜取食各種農作物、植物的種子等,民間傳說本物種嗜食竹筍,故俗名筍雞。

生態環境

[編輯]

白腹錦雞棲息在中海拔山地,其分佈海拔要高於同屬的紅腹錦雞,與後者相同的是,他們都選擇多岩石少植被的區域活動,本物種常出沒於灌叢矮樹間,隨季節變化有較明顯的遷移行為,冬宿山麓夏攀山脊。

2004年起台灣陽明山有紅腹錦雞及白腹錦雞於中海拔山區覓食足跡。

分佈地域

[編輯]

白腹錦雞主要分佈在中國西南山區,見於西藏東南部、四川中部西南部、貴州西部、雲南大部;在緬甸東北部亦有本物種分佈。

自清朝國民政府來台,台灣人喜歡金雞及白腹錦雞(銀雞),不少愛鳥人士也引入飼養。

繁殖與保護

[編輯]

北京動物園的研究,本物種在人工飼養環境下於每年5-6月間發情,發情期間雄鳥有追逐、炫耀等行為。每巢產卵10-20枚孵化期為22-24天

  •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二級 生效年代:1989年
  •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易危 生效年代:1996年

瀕危因素

[編輯]

棲息地破壞和非法捕獵是對本物種最大的威脅,由於白腹錦雞分佈地域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人口密度大,因而農耕地的開墾日益擴大,森林面積日趨減少,白腹錦雞的棲息環境受到嚴重破壞;白腹錦雞漂亮的外表也使他成為非法捕獵的目標;除了以上原因,中醫傳統理論認為本物種去羽毛及內臟的肉有止血解毒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對本物種的非法捕獵。

參考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