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寧芙號小巡洋艦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寧芙號於1901年
歷史
德意志國
船名 寧芙號
艦名出處 寧芙
建造方 基爾日耳曼尼亞船廠
鋪設龍骨 1898年
下水日期 1899年11月21日
入役日期 1900年9月20日
除籍日 1931年8月31日
結局 1932年拆解報廢
技術數據
船級 瞪羚級小巡洋艦
排水量 3017噸
船長 105.1米
型寬 12.2米
吃水 4.11米
動力輸出 8000匹軸馬力
動力來源 雙軸三脹蒸汽機
船速 21.5節
續航力 3570海里以10節
乘員 257人
武器裝備
裝甲 甲板:200-250毫米

寧芙號小巡洋艦(德語:SMS Nymphe[註 1])是德意志帝國於1890年代末至1900年代初所建造的十艘瞪羚級小巡洋艦的三號艦,以希臘神話人物寧芙命名。瞪羚級是早期無防護巡洋艦通報艦的設計巔峰,結合了兩種艦型的優點,成為德國艦隊未來所有小巡洋艦的鼻祖。為了能與演習艦隊(即公海艦隊的前身)共同作戰並作為一艘境外艦德語Auslandskreuzer服役,它裝備了十門105毫米40倍徑速射炮英語10.5 cm SK L/40 naval gun,最高航速達21.5(39.8公里每小時)。

寧芙號於戰前服役生涯的大部分時間內都是擔任訓練艦,先是在魚雷監察局,然後是艦炮監察局。在此期間,它還經常陪同德皇威廉二世搭乘的皇家遊艇英語Royal yacht霍亨索倫號英語SMY Hohenzollern出訪海外。該艦於1909年退役,直到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才重新啟用,並被部署至易北河口支援岸防部隊至1915年末。在戰爭餘下的時間裏,它被用作宿營船和靜態訓練船。

寧芙號是《凡爾賽條約》允許戰後國家海軍繼續使用的六艘巡洋艦之一,並在1920年代初進行了現代化改造,然後於1924年重新服役。整個1920年代,它一直是艦隊輕型部隊在波羅的海旗艦,並曾兩次前往大西洋地中海進行大型訓練巡航。該艦於1929年退役並改作宿營船,直至1931年正式從海軍序列英語Navy List中除籍並售予拆船商。它最終於1932年在漢堡拆解報廢。

設計

[編輯]

在為德意志帝國海軍建造了鵟級巡洋艦赫拉號通報艦之後,國家海軍辦公室的造艦局開始籌備一款新型的輕巡洋艦設計,該設計結合了兩個艦種的最佳屬性。設計者必須研發一款配備裝甲保護的小巡洋艦,並具有艦隊作戰所需航速、火力和穩定性的最優組合,以及在海外德國殖民地站點間運行所需的續航能力。由此誕生的瞪羚級為德國艦隊於1914年以前建造的所有小巡洋艦提供了官方設計基礎。作為同級的三號艦,寧芙號免除了前兩艘艦所採用的鑲木和包銅英語copper sheathing船體。隨後的所有同級艦都複製了這項變動。[1][2]

寧芙號的全長為105.1米,有12.20米的舷寬和4.11米的前吃水。其標準排水量2659噸,在滿載情況下則可達3017噸。艦隻的推進系統由泰格爾日耳曼尼亞股份公司生產的兩台四缸三脹式蒸汽機組成,額定功率為8,000匹公制馬力(5,900千瓦特),最高速度達21.5(39.8公里每小時)。發動機由八台桑尼克羅夫特英語Thornycroft boiler燃煤水管鍋爐英語Water-tube boiler提供動力。寧芙號可貯存500噸煤,故此得以10節(19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續航3,570海里(6,610公里)。艦隻的標準船員編制英語Ship's company則為14名軍官及243名水兵。[3]

寧芙號的主炮為單座安裝、配備炮擋英語Gun shield的十門105毫米40倍徑速射炮英語10.5 cm SK L/40 naval gun。其中兩門並排佈置在艏艛英語Forecastle前方,六門設於艦舯、每邊各三門,以及兩門並排佈置在艦艉。它們的射程為12200米,並配備1000發彈藥,其中每炮100發。該艦還裝備有兩具450毫米魚雷發射管及八枚魚雷,均以以浸沒式安裝在舷側的船體內。在裝甲方面,尼俄伯號受到20-25毫米厚的裝甲甲板保護。司令塔的側面有80毫米厚、頂面為20毫米厚。炮擋的厚度也有50毫米。[3]

服役歷史

[編輯]

建造-1904年

[編輯]
寧芙號於1904年

寧芙號是根據合同代號「A」[註 2]作為新增編入艦隊的單位訂購,並於1898年在基爾日耳曼尼亞船廠開始架設龍骨。它於1899年11月21日下水,之後展開舾裝工作。在下水儀式中,漢堡市長海因里希·克魯格德語Heinrich Klug呂貝克參議員埃米爾·沃普曼德語Emil Wolpmann的陪同下發表演講。命名儀式德語Schiffstaufe結束後,克魯格通過電報知會了此時正身處英國溫莎城堡德皇威廉二世。由於當日恰逢其母親維多利亞的生日,德皇對此表示高興。[5]1900年9月20日,艦隻正式投入演習艦隊(Übungsflotte,即公海艦隊前身)服役,隨即展開海試。其首任艦長為海軍上校胡戈·蔡爾德語Hugo Zeye[3][6]

1901年1月,寧芙號的海試進程被迫中斷,因它被指派為皇家遊艇英語Royal yacht霍亨索倫號英語SMY Hohenzollern的護航巡洋艦,陪同威廉二世前往英國參加其外祖母維多利亞女王的葬禮。艦隻於1月26日至2月5日駐泊於樸茨茅夫,之後相繼到訪英國的施爾尼斯和荷蘭的弗利辛恩。它於2月8日返回德國水域並恢復海試,海試於次月完成。3月,已準備好入役的寧芙號並未加入艦隊,而是分配至魚雷監察局用作魚雷試驗艦,這是它在接下來的四年中所擔任的角色。與此同時,海軍少校格奧爾格·沙伊貝爾接替蔡爾擔任艦長。1901年6月,寧芙號在基爾賽船周英語Kiel Week期間再次為霍亨索倫號提供護航。它還參加了8月和9月舉行的年度艦隊演習,並在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訪問德國期間列席海上閱兵。10月,海軍少校京特·馮·克羅西克德語Günther von Krosigk又取代沙伊貝爾接過艦隻的指揮權。[3][6]

1902年,除了魚雷測試任務外,寧芙號還三次為霍亨索倫號提供護航:第一次是6月出席基爾周,隨後於7月巡航前往挪威;第二次是8月到訪雷瓦爾與尼古拉二世再度會晤——在此期間,寧芙號與同行的德艦攜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參加了聯合艦隊演習;11月的第三次則是出訪英國,隨威廉二世探望其叔父、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在後兩次行程之間,寧芙號還參與了8月底至9月初舉行的德國艦隊演習,而海軍上尉阿爾貝圖斯·彼得魯斯基於9月至10月期間曾短暫指揮該艦,之後是華瑟·福伊特少校。至當年年底,其船員被臨時縮編,以便在冬季進行定期保養。[6][7]

海軍上尉維利巴爾德·格勞爾德語Wilibald Grauer曾於1903年1月至2月臨時指揮該艦,隨後又恢復為福伊特少校。這一年,寧芙號再次陪同霍亨索倫號參與了4月2日至6日的出訪哥本哈根(期間威廉二世拜會了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九世)、6月的基爾周,以及7月德皇的挪威巡航之旅。該艦於8月11日回到斯維內明德,然後加入艦隊,參加當月下旬至9月舉行的年度演習。與上年一樣,它度過了一個裁減編制以進行維修保養的冬天,此時由威廉·施塔默少校指揮,至12月由格勞爾復任。在1904年重新啟用後,寧芙號與魚雷試驗艦尼普頓號(前鐵甲巡防艦腓特烈·卡爾號)一同展開前往挪威水域的訓練巡航,從3月16日持續至4月3日,其中包括魚雷試射。寧芙號也參加了同年的年度艦隊演習,至9月,海軍少校萊貝雷希特·馬斯英語Leberecht Maass接任該艦艦長。[6]

1905-1914年

[編輯]
1911年的北海及波羅的海時局圖

1905年1月11日,新的前無畏戰艦士瓦本號取代寧芙號成為主要的魚雷試驗艦;3月30日,寧芙號又反過來取代了舊的巡洋巡防艦奧爾加號。與此同時,海軍少校卡爾·貝姆成為該艦指揮官,並一直任職至同年9月。為此,寧芙號從魚雷監察局轉配至艦炮監察局,以炮術訓練艦德語Artillerieschulschiff的身份在那裏服役了兩年。1905年5月,它在新部隊參加了第一次操練,並列席了在黑爾戈蘭島多佛爾海峽間舉行的公海帆船賽。從8月1日至7日,寧芙號與姊妹艦溫蒂妮號連同三艘填滿木栓的老式魚雷艇一起巡航,充當魚雷標靶。[8]

貝姆少校於1906年1月重掌艦隻的指揮權。4月至5月,寧芙號與德國艦隊的訓練艦一同執行任務,其此時的編制隸屬於軍校和訓練艦部隊。同年6月,它再次列席多佛爾-黑爾戈蘭帆船賽。海軍少校海因里希·特倫德特爾德語Heinrich Trendtel則接替此時已晉升為中校的貝姆擔任艦長。11月17日,在波羅的海西部的訓練中,溫蒂妮號與魚雷艇S-126號相撞並導致後者沉沒;寧芙號協助了魚雷艇上的船員進行救援工作。寧芙號其後繼續其炮術訓練任務,其中包括1907年4月第一次在德意志灣進行艦隊射擊練習;在此之前,它的訓練活動僅限於波羅的海。當時它可能還參加了該地區的艦隊演習。[8]

1907年5月至6月,寧芙號駛入威廉港帝國船廠英語Wilhelmshaven Imperial Shipyard旱塢進行了重新武裝。它保留了十門105毫米口徑炮中的六門,惟右舷的四門被四門88毫米炮和兩門52毫米炮取代,以使可用於訓練的火炮類型多樣化。此後,它被指定為「自動火器訓練艦」。該艦於7月2日重新啟用;在8月的艦隊演習期間,她被編入臨時成立的第三(機動)分艦隊服役。在8月31日的演習進程中,岸防艦伏里施喬夫號意外地從左舷艉部撞擊了寧芙號;寧芙號被迫前往基爾,於9月19日在當地退役維修。工程完成後,寧芙號在沒有重新入役的情況下被轉移至但澤。由於接替寧芙號的美杜莎號按計劃需要在1908年初進行定期維護,因此寧芙號得以於5月23日重新啟用,並一直服役到1909年2月。在此期間,艦隻一直駐紮在松德堡,直至它被更新的小巡洋艦史特加號所取代。寧芙號隨後退役並作儲備安置,在接下來的五年中一直封存在那裏。[9]

第一次世界大戰

[編輯]

當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寧芬號於8月8日重新入役,作為港口區艦隊的旗艦負責守衛易北河口。此時它是裝備了原本的十門105毫米炮抑或是保留了炮術訓練艦的武器則已無從考究。區艦隊司令最初是由海軍中校恩斯特·埃韋爾斯德語Ernst Ewers,他同時也是寧芙號的艦長;至1915年1月,這兩個職位改由海軍中校埃里希·格拉夫·馮·齊柏林德語Erich Graf von Zeppelin擔任。在此期間,該艦幾乎沒有任何活動,齊柏林遂於1915年8月離艦,寧芙號則於9月1日撤出前線服役。此後,它被分配至魚雷監察局,恢復了其最初作為魚雷訓練艦的職責。寧芙號以此身份一直服役至1916年11月1日,當時它退役並解除了武裝。但它仍然隸屬於魚雷監察局,被用作宿營船和靜止訓練船。[10][11]

國家海軍役期

[編輯]

戰爭結束後,寧芙號成為《凡爾賽條約》允許德國保留的六艘巡洋艦之一。1920年11月4日,它被帶到威廉港,從1922年11月到1924年初在德意志船廠進行廣泛的現代化改造。其原有的撞角式艦艏德語Rammsporn被重建為飛剪式艦艏,這使艦隻的全長增加至108.7米。它獲得了一根新的桅杆,以及一門裝備在U艇上的105毫米45倍徑英語10.5 cm SK L/45 naval gun新艦炮。同樣新增的還有安裝在甲板發射器內的一對500毫米魚雷發射管。寧芙號於1924年11月30日重新入役以進行海試,並由海軍上校恩斯特·賓德塞爾德語Ernst Bindseil擔任新國家海軍時代的首任艦長。隨後,它於12月18日獲委任為海軍波羅的海輕型部隊司令(Befehlshabers der leichten Seestreitkräfte der Ostsee)的旗艦,受海軍少將伊萬·奧爾德科普德語Iwan Oldekop (Admiral, 1878)指揮。海軍中校格奧爾格·克萊內德語Georg Kleine則於1925年1月接替了賓德塞爾的職務。這一年除了例行的訓練演習外,寧芙號還於6月25日至30日到訪了挪威的默羅克書面挪威語Maråk。9月25日,奧爾德科普的部隊司令職務被海軍少將弗朗茨·魏廷德語Franz Wieting取代。[10][11][12]

1926年,寧芙號參加了前往大西洋地中海的大型訓練巡航,期間曾多次在西班牙駐泊,包括5月20日至24日的卡迪斯馬翁、5月27日至29日的梅諾卡,6月1日至8日的馬拉加以及6月12日至13日的維戈。返回德國後,它參加了8月舉行的艦隊演習。9月4日至5日,該艦出訪挪威的斯卡恩,之後海軍中校弗里茨·康拉德德語Fritz Conrad接替克萊內擔任艦長,而魏廷則於1927年3月16日由海軍上校維爾弗里德·馮·勒文費爾德德語Wilfried von Loewenfeld接替。寧芙號於1927年展開了更多的海外訪問,期間曾在比斯開灣遭遇高達蒲氏10-12級的颶風,造成轉向裝置受損。它遂於4月2日至14日在費羅爾進行維修,之後相繼於4月17日至20日在聖克魯斯、4月24日至5月2日在馬拉加的拉魯茲西班牙語La Luz (Málaga)、5月3日至9日在加那利群島蘭薩羅特、5月14日至23日在亞述爾群島奧爾塔蓬塔德爾加達、6月3日至7日在西維爾和6月7日至8日在卡迪斯停留。返回德國後,該艦再度參加了艦隊演習。[13]

1928年7月,寧芙號參與了前往挪威的艦隊巡航,其中包括在卑爾根於爾維克停留。艦隊在返回德國後又進行了一系列的訓練演習,其中在9月,海軍中校沃爾夫·馮·特羅塔德語Wolf von Trotha接替康拉德,出任該艦的末任艦長。海軍少將華瑟·格拉迪施德語Walter Gladisch則於10月15日接替了勒文費爾德,儘管寧芙號仍然擔任格拉迪施的旗艦,但僅六個月之後,便於1929年4月16日在基爾退役;它的角色由新型輕巡洋艦柯尼斯堡號所取代。寧芙號以宿營船身份獲得短暫留存,直到1931年3月31日才正式從海軍序列英語Navy List中除籍。它於8月29日作價61500馬克出售,次年在漢堡拆解報廢。[10][14]

註釋

[編輯]
腳註
  1. ^ SMS表示Seiner Majestät Schiff, 即「陛下之艦」。
  2. ^ 所有德國艦船在訂購時都會被賦予臨時代號;其中新增編入艦隊的使用字母代號,而用於替換舊艦的則使用「(舊艦名)替艦」。[4]
引用
  1. ^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 Vol. 3,第183–184頁.
  2. ^ Nottelmann,第103–110頁.
  3. ^ 3.0 3.1 3.2 3.3 Gröner,第99–101頁.
  4. ^ Gröner,第56頁.
  5. ^ „Die Taufe des Kreuzers Nymphe auf der Germania-Werft in Kiel.「 In: Vaterstädtische Blätter, Jahrgang 1899, Nr. 45, Ausgabe vom 26. November 1899.
  6. ^ 6.0 6.1 6.2 6.3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 Vol. 6,第182–183頁.
  7. ^ Latest intelligence - The Tsar and the Kaiser meeting at Reval. The Times (36840) (London). 7 August 1902. p. 3. 
  8. ^ 8.0 8.1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 Vol. 6,第182–184頁.
  9. ^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 Vol. 6,第184頁.
  10. ^ 10.0 10.1 10.2 Gröner,第101頁.
  11. ^ 11.0 11.1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 Vol. 6,第182, 184頁.
  12. ^ Sieche,第222頁.
  13. ^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 Vol. 6,第182, 184–185頁.
  14. ^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 Vol. 6,第182, 185頁.

參考資料

[編輯]
  • Gröner, Erich.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I: Major Surface Vessels.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ISBN 978-0-87021-790-6. 
  • Hildebrand, Hans H.; Röhr, Albert & Steinmetz, Hans-Otto. Die Deutschen Kriegsschiffe: Biographien: ein Spiegel der Marinegeschichte von 1815 bis zur Gegenwart Band 3. Ratingen: Mundus Verlag. 1993. ISBN 978-3-7822-0211-4. 
  • Hildebrand, Hans H.; Röhr, Albert & Steinmetz, Hans-Otto. Die Deutschen Kriegsschiffe: Biographien: ein Spiegel der Marinegeschichte von 1815 bis zur Gegenwart Band 6. Ratingen: Mundus Verlag. 1993. ISBN 978-3-7822-0237-4. 
  • Nottelmann, Dirk.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mall Cruiser in the Imperial German Navy. Jordan, John (編). Warship 2020. Oxford: Osprey. 2020: 102–118. ISBN 978-1-4728-4071-4. 
  • Sieche, Erwin. Germany. Gardiner, Robert & Chesneau, Roger (編).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22–1946.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0: 218–254. ISBN 978-0-87021-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