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大秦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其中一大秦寺

大秦寺是在中國景教寺院(教堂)的通稱。景教即傳到中國的基督教聶斯脫留派景教)。唐朝時,在長安的大秦寺頗負盛名。

歷史沿革

[編輯]

景教在中國的傳播,從唐代貞觀九年(635年)聶斯脫留派傳教士團到達長安開始。那時,唐太宗命宰相房玄齡到長安西郊迎接傳教團的團長阿羅本(羅賓,Alopen),並親自會見了阿羅本。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記載:「太宗文皇帝光華啟運,明聖臨人,大秦國有上德曰阿羅本,占青雲而載真經,望風律以馳艱險,貞觀九祀,至於長安,帝使宰臣房公玄齡,總使西效入內,翻經書殿,問道禁闈。」

三年後的唐貞觀十二年(638年),景教為唐朝所認可,並由唐朝政府資助在長安義寧坊修建寺院(教堂)。當時被稱為「波斯寺」或「波斯經寺」,並沒有使用大秦寺的名字;後因為天寶四年(745年)宗教的名稱由波斯經教、波斯教變為了大秦景教,寺院的通稱由波斯寺改名為大秦寺。(參見《舊唐書》中大秦寺的記載)。唐朝人把景教的寺院和摩尼教祆教的寺院統稱為三夷寺

大秦寺的名稱在正式文件中的使用要在唐天寶四年更名之後,但是,也有人認為745年前傳抄的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也使用了大秦寺的名稱,或許是在正式改名之前,存在大秦寺的名稱在非正式場合使用的可能性。

唐代有多處大秦寺:長安義寧坊大秦寺,洛陽修養坊大秦寺,靈武大秦寺,五郡大秦寺,盩厔大秦寺,四川成都西門外大秦寺珍珠樓等。

會昌五年(845年),景教與佛教祆教一起遭到禁絕。隨着景教在中國的衰落,中國的大秦寺也遭受了嚴酷的命運,不過在中國的邊疆地區,聶斯脫里派信仰在克烈部乃蠻部汪古部畏兀兒部蒙古高原中亞的部落間繼續存在着,這些信仰在元代由於朝廷的支持而又一次活躍起來,並在華南的港口城市,如泉州,興建教堂。但此時教派的名稱與唐朝時的名稱不同,在元代聶斯脫留派稱為也里可溫教(也里可溫,即蒙古語"erke'ün"(基督徒)的音譯)。

元代的景教寺稱為「十字寺」,據《元史》記載,有72所,分佈在吐魯番哈密伊犁沙州蘭州寧夏太原濟南揚州泉州杭州福州重慶房山廣州昆明等地。

由於元朝的滅亡,且中亞逐漸信奉回教蒙古人也多半皈依藏密佛法,兩教的蠶食之下,景教信仰衰落了,直到明代天啟五年(1625年)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西安市郊被發現之前,景教幾乎可說是被中國人完全忘卻了。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