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河盜龍屬
臨河盜龍屬 化石時期:晚白堊紀,
| |
---|---|
臨河盜龍的重建圖 | |
無效狀況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蜥形綱 Sauropsida |
總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亞目: | 獸腳亞目 Theropoda |
科: | †馳龍科 Dromaeosauridae |
演化支: | †真馳龍類 Eudromaeosauria |
亞科: | †伶盜龍亞科 Velociraptorinae |
屬: | †臨河盜龍屬 Linheraptor Xu et al. , 2010 |
模式種 | |
精美臨河盜龍 Linheraptor exquisitus Xu et al. , 2010
|
臨河盜龍屬(學名:Linheraptor)是獸腳亞目馳龍科恐龍的一屬,生活在白堊紀晚期的中國。牠是小型二足肉食性動物,身長小於3公尺,約2.5米長。目前僅發現一具標本,但相當完整。模式種精美臨河盜龍(L. exquisitus)是由徐星等人在2010年所描述、命名。[1]
敘述
[編輯]臨河盜龍是種類似鳥類的獸腳亞目恐龍。身長估計值約2.1-2.5米,體重則有25公斤(55磅)左右[2][3]。牠們是快速行動且靈活的掠食動物,可能會捕殺生活在同地區的小型角龍下目。如同其他馳龍科,臨河盜龍擁有修長的頭顱骨、彎曲呈S形的頸部、鐮刀狀的第二趾爪、以及修長的尾巴;牠是雙足的肉食性恐龍,大型第二趾爪可能用來協助捕捉獵物[3]。
發現及物種
[編輯]在2008年,Jonah Choiniere與Michael D. Pittman等人[1]在內蒙古巴音滿都呼(Bayan Mandahu)的烏梁素海組(Wulansuhai Formation)發現臨河盜龍的化石[1];該地層年代可追溯至上白堊紀坎潘階晚期,約7500萬年前。當地也曾出土過許多其他馳龍科恐龍的化石,例如伶盜龍及白魔龍等。
其正模標本(編號IVPP V 16923)的關節未脫落、沒有遭到擠壓變形,堪稱目前所知全世界最完整的馳龍科化石。模式種是精美臨河盜龍(L. exquisitus),是由徐星等人在2010年所命名、發表。屬名意為「臨河強盜」,是以化石發現地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的臨河區為名;而種名exquisitus則是「精美、完好」的意思,即指其保存良好的化石標本[4]。
分類
[編輯]臨河盜龍被認為與白魔龍有着最密切的親緣關係,兩者屬於伶盜龍亞科,演化位置介於基礎、進階型物種之間。臨河盜龍、白魔龍的頭顱骨擁有數項共同特徵,例如大型上頜孔,也都缺乏進階型物種(例如伶盜龍)的許多特徵[1]。在2012年的一個研究,提出臨河盜龍可能是白魔龍的次異名[5][6]。
2014年的另一項研究由徐星博士所領導,這項研究否定了臨河盜龍是白魔龍同物異名的觀點,但是臨河盜龍依然存在爭議。[7]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Xu, X., Choinere, J., Pittman, M., Tan, Q., Xiao, D., Li, Z., Tan, L., Clark, J., Norell, M., Hone, D.W.E. and Sullivan, C. A new dromaeosaurid (Dinosauria: Theropoda)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Wulansuhai Formation of Inner Mongolia, China (PDF). Zootaxa. 19 March 2010, (2403): 1–9 [2010-03-1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03-13).
- ^ Richard Alleyne. 'Beautiful' fossil of Jurassic Park dinosaur found. The Daily Telegraph. 2010-03-19 [2010-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13).
- ^ 3.0 3.1 Linheraptor Exquisitus - New Raptor Species Discovered in Mongolia. Science Blogging. [March 21,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9月13日).
- ^ Ker Than. New Dinosaur: "Exquisite" Raptor Found. National Geographic. 2010-03-19 [2010-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8).
- ^ Senter, Phil. Using creation science to demonstrate evolution 2: morphological continuity within Dinosauria (supporting information).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Biology. 2011, 24 (10): 2197–2216. doi:10.1111/j.1420-9101.2011.02349.x.
- ^ Alan Hamilton Turner, Peter J. Makovicky and Mark Norell. A review of dromaeosaurid systematics and paravian phylogeny.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2012, 371: 1–206 [2013-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31).
- ^ [1][永久失效連結],The taxonomic status of the Late Cretaceous dromaeosaurid Linheraptor exquisitu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dromaeosaurid systematics.徐 星,Michael PITTMAN,舒柯文, Jonah N. CHOINIERE,譚慶偉,James M. CLARK,Mark A. NORELL,王 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