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裔中國人
外觀
日裔中國人 日裔華人 在華日本人 | |||||||||||||
---|---|---|---|---|---|---|---|---|---|---|---|---|---|
總人口 | |||||||||||||
中國大陸:140134(2018年) 香港:27429(2018年)[1] 澳門:4200(2018年)[2] 臺澎金馬:14965(2021年7月)[3] | |||||||||||||
分佈地區 | |||||||||||||
北京、蘇州、上海、廣州、香港、澳門、臺北、高雄 | |||||||||||||
語言 | |||||||||||||
日本語、官話、閩南話、粵語、上海話等 | |||||||||||||
宗教信仰 | |||||||||||||
神道教、佛教、天理教、基督宗教 | |||||||||||||
相關族群 | |||||||||||||
日僑、在港日本人、在台日本人 |
日裔中國人,又稱日裔華人,是指具有日本血統且取得中國國籍的人。在華日本人則泛指在華的日本人,沒有限定國籍。
歷史
[編輯]第二次中日戰爭
[編輯]日本侵華戰爭期間,日本政府計劃向滿洲國與內蒙移民500萬,期間生活在滿洲國和其他被日本佔領的中國領土的日本國民由46000增至127000人。
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在中華民國領土之內,尚有近400萬日本僑民和俘虜。與聚居中國東北地區的朝鮮人(前滿洲國朝鮮人[a])不同,絕大多數日本僑俘被陸續遣返回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延續原有政策,承認朝鮮族為少數民族,朝鮮人為中國公民,但不承認日本人為中國公民,自1950年代起繼續集體遣返,將中國僅餘的4萬名日本僑民[4]和千餘名日本戰俘遣返回日本。集中遣返後,遺華日僑主要是中國東北地區家庭收養的戰爭遺孤。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後,約2800名日本遺孤分階段返回日本。最終,極少數[b]遺華日僑留居中國,並獲得中國國籍。
21世紀
[編輯]2014年8月,日本外務省公佈的數據顯示,約120多萬日本人定居海外,其中約有14萬人定居中國,僅次於美國,排名第二[5]。
由於已知的技術原因,圖表暫時不可用。帶來不便,我們深表歉意。 |
上海是大中華區日本人最集中的地方。[6] 截至2018年10月,有40,747名日本人居住在上海。第二大集中城市是香港,第三大集中城市是臺北。
著名的日裔中國人
[編輯]- 佐佐木敦子:乒乓球運動員莊則棟的夫人。
- 嵯峨浩(1914-1987):溥傑之妻,中日友好活動家。
- 葉綺(1929-2004):日裔中國外科大夫。
- 蔣佐梅(1890-1978):軍事家蔣百里之妻,物理學家錢學森的岳母。
- 伊藤郁子(1925-2016):原日軍女護士,日籍解放軍之一。
- 中村京子(1925-):原日軍女護士,日籍解放軍之一。與中國德裔外科專家漢斯·米勒(1915-1994)結婚。
- 楊治國(1943-):日本遺孤之一。
- 於德水(193?-):日本遺孤之一。
- 中村祐人:香港足球運動員
父系
[編輯]備註
[編輯]註釋
[編輯]- ^ 海外在留邦人数調査統計 [Annual Report of Statistics on Japanese Nationals Overseas] (PDF). 日本外務省. 1 October 2010 [2021-09-0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5-13) (日語).
- ^ Macau Population Census. Census Bureau of Macau. May 2012 [22 July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2).
- ^ 臺灣地區居留外僑統計. 統計資料.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 2021年9月 [2019-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8).
- ^ 4.0 4.1 徐志民. 《抗战胜利后中国遣返日本侨俘研究》.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廣東省廣州市: 暨南大學). 2015, (2015年第5期): 10–19. ISSN 1000-507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0) (簡體中文).
- ^ 日本外务省:在华长期居住和定居日本人数量约14万 减少逾10%. 觀察者網,來源:日本共同社. 2014-08-17 [2019-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1) (簡體中文).
- ^ Japanese making Shanghai their home. CNN. 10 December 2010 [29 November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