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潘自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潘自力
首任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寧夏省省委書記
任期
1949年-1952年
個人資料
性別
別名潘自勵,潘鼎九
出生1904年5月1日
 大清陝西省華縣
逝世1972年5月22日(1972歲—05—22)(68歲)
 中國山西省霍縣
籍貫陝西省華縣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配偶姚淑賢
學歷
經歷

潘自力(1904年5月1日—1972年5月22日),原名潘自勵,又名潘鼎九,男,陝西華縣(今渭南市華州區)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曾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6年1月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是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曾任中共寧夏省委書記、寧夏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陝西省委書記等職;1955年後轉任外交職務,先後出任中國朝鮮、駐印度、駐尼泊爾、駐蘇聯等國大使

生平

[編輯]

早年經歷

[編輯]

潘自力出生在陝西華縣高塘鎮棗園村。17歲時曾投考陝西混成旅陳樹藩部炮兵營當兵;翌年入咸林中學讀書,受陝西早期革命者魏野疇王復生等影響投身革命,並於1923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五卅運動暴發後,潘自力組織青年參加反帝示威遊行;而後,受中共指示,在陝西、河南等地進行青年和軍人運動。

1925年10月,潘自力被派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於1926年1月,轉為中共黨員。1927年5月回國後,在西安渭南等地從事中共的青運、農運和兵運工作;歷任陝西長安縣農民協會宣傳部長,共青團陝西省委代理書記兼宣傳部長,中共西安市委書記,陝西省委東路特派員兼渭南縣委書記等職。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後,1928年1月,潘自力任中共陝西省委常委、省委代理書記 ;4月,就任省委書記;11月,在西安被捕入獄。

1930年10月成功逃獄後,與中共組織失去聯繫。1931年,在楊虎城的資助下,赴法國留學;1932年,轉去英國,參加英共中國語言組的工作;1933年5月,回國。1935年,在四川北部找到紅四方面軍,在總政治部任幹事,並參加了長征。1936年9月,潘自力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在紅軍大學任政治教員;西安事變後,調西北民眾運動指導委員會,任組織部部長;後出任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部長。

潘自力與妻子姚淑賢在蜜月中(1946年),沙飛

抗日戰爭國共內戰時期,潘自力長期在晉察冀邊區工作;歷任晉察冀軍區政治部宣傳部長、政治部副主任,晉察冀野戰軍政治部主任,華北軍區野戰軍第二兵團政治部主任,解放軍第十九兵團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曾參加了平津、太原、扶眉、蘭州等戰役;1949年9月,隨軍進駐寧夏[1]

建國後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潘自力出任中共寧夏省委書記、寧夏省人民政府主席、寧夏軍區政治委員,全面主持寧夏的黨、政、軍工作;1952年,調任中共陝西省委書記。1955年後,潘自力轉赴外交系統任職;曾先後出任中國駐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使,中國駐印度、兼駐尼泊爾大使,駐蘇聯大使等;於1956年9月當選第八屆中共中央候補委員。

文革爆發後,潘自力受批鬥和迫害,於1972年5月22日在山西霍縣五七幹校離世。1979年2月中共中央為潘自力平反,並在北京召開追悼會紀念。[2] 當時鄧小平等送上花圈,李先念等出席追悼會。[3]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從領導渭華起義到出任駐蘇大使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1-02-21.
  2. ^ 寧夏首任省委書記、省主席潘自力[永久失效連結]
  3. ^ 程遠行. 《风云特使--老外交家王炳南》. 中國文聯出版社. 2001年. ISBN 750593780 請檢查|isbn=值 (幫助).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會徽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地方委員會
前任:
馬明方
陝西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主席
1952年-1955年
繼任:
張德生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陝西省委員會主席
新頭銜 寧夏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主席
?-1958年10月
繼任:
李景林
中國共產黨職務
前任:
馬明方
中國共產黨陝西省委員會書記
1952年-1955年
繼任:
張德生
新頭銜
建國後首任
中國共產黨寧夏省委員會書記
1949年-1952年
繼任:
朱 敏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職務
新頭銜
建國後首任
寧夏省人民政府主席
1949年-1952年
繼任:
邢肇棠
外交職務
前任:
劉曉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蘇聯大使
1962年12月-1966年5月
繼任:
劉新權
前任:
袁仲賢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印度大使
駐尼泊爾

1956年3月-1962年7月
繼任:
陳肇源
張世傑
前任:
倪志亮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朝鮮大使
1955年1月-1956年2月
繼任:
喬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