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巴爾喀什湖

座標46°10′N 74°20′E / 46.167°N 74.333°E / 46.167; 74.333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巴爾喀什湖
在1991年太空攝影的巴爾喀什湖
File:巴爾喀什湖和匯入河流即流域圖
巴爾喀什湖和匯入河流即流域圖
座標46°10′N 74°20′E / 46.167°N 74.333°E / 46.167; 74.333
湖泊類型內流湖
主要流入伊犁河卡拉塔爾河阿克蘇河
主要流出蒸發
集水面積413,000平方公里
最大長度605公里
最大寬度東側19公里、西側74公里
表面積16,996平方公里
平均深度5.8公尺
最大深度25.6公尺
岸長12,385公里
表面海拔341.4公尺
1岸長衡量標準不定。

巴爾喀什湖哈薩克語Балқаш көлі羅馬化:Balqaş kóli,哈薩克阿拉伯字母:بالقاش كولى‎,俄語:Озеро Балхаш羅馬化ozero Balkhash),中國唐代稱爲夷播海[1]得嶷海,是位於中亞東部的一個內流湖,屬於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的內湖。

巴爾喀什湖面積16,996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十三大湖泊,東西長而南北窄,東西長約605公里,南北寬約8至70公里,整個湖被中部的半島分成東西兩個部分,而半島以北的湖峽只寬約3500米,略略把湖分成東西兩部分。巴爾喀什湖流域流入七條河流,伊犁河是其中主要的一條,流域內多數河岸帶由其形成。其它河流如卡拉塔爾河則形成地下徑流。伊犁河的河水水主要靠降水(春季的大量雪山融水)補給。

就像鹹海一樣,巴爾喀什湖也因為其流入的河流修建了分水水渠,流入的水量減少而漸漸萎縮。[2]

名稱和歷史

[編輯]

現在湖的名稱「巴爾喀什」(بالقاشbalkas)源自哈薩克語,意為「沼澤地中的草叢」。[3]

清朝吞併準噶爾後,巴爾喀什湖曾經是中國哈薩克的邊界。俄羅斯征服哈薩克草原後繼續向東南推進,《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簽訂後,巴爾喀什湖全境同外西北納入俄國,蘇聯解體後歸哈薩克斯坦管轄。

特色

[編輯]

巴爾喀什湖是世界上極少數有鹹淡湖水分別佔半的湖。因為湖東西兩部分有湖峽水道相連,所以在定義上是一個湖。

巴爾喀什湖(2002年8月)
圖中數字代表較大的半島、島嶼和海灣:
  1. 薩雷耶西克半島(Saryesik peninsula哈薩克語Сарыесік түбегі,سارىەسك تۇبەگى),湖泊東西部的分界
  2. 巴加比爾半島(Baygabyl Peninsula 哈薩克語Байғабыл түбегі,بايعابىل تۇبەگى)
  3. 巴萊半島(Balai Peninsula哈薩克語Балай түбегі,بالاي تۇبەگى)
  4. 肖卡爾半島(Shaukar Peninsula哈薩克語Шауқар түбегі,شاۋقار تۇبەگى)
  5. 肯托貝克半島(Kentubek Peninsula哈薩克語Көктөбе түбегі,كوكتوبە تۇبەگى)
  6. 巴莎阮島和沃爾塔亞瑞島(Islands Basaran and Ortaaral
  7. 塔斯亞瑞島(Tasaral Island哈薩克語Тасарал,تاسارال)
  8. 申佩克灣(Shempek Bay
  9. 薩里莎甘灣(Saryshagan Bay

巴爾喀什湖是一個典型的內陸湖,大陸性氣候令湖面蒸發大量湖水。薩雷耶西克半島(上圖的數字1所示)把巴爾喀什湖分為東西兩部分,由一條狹窄的水道烏澤納拉爾(寬約3.5公里)連接。[4]湖的西半部分為淡水,而另一半則含鹽度較高。[5][6][7][8]

湖的西半部分廣闊而水淺,寬度約27公里至74公里,但水深不超過11米。由伊犁河從高山冰原流入淡水(度只有1.48‰),由於淡水供應量充足,令西半部分有足夠淡水補給,成為淡水湖泊,但湖底還有一個鹹水層。湖中盛產伊犁弓魚巴爾喀什弓魚(即銀色弓魚)等。湖邊大片葦叢中,有成群的鷗、野鴨、鸕鶿、天鵝等。周圍陸地上有野豬、狼、狐狸等。

湖的東半部分水色較西部分混濁,寬度約10公里至20公里,水深約25米,鹽度(10.4‰)較高。可是,東半部分只有幾條小河即卡拉塔爾河、哈薩克阿克蘇河列普瑟河阿亞古茲河(這裡是哈薩克汗阿布賚滿人的地方,僅洪水季節才有淡水流入巴爾喀什湖)等將河水注入,大蒸發量加上少淡水補充,令湖東半部分的鹽分漸漸提高。

再加上湖中部的湖峽妨礙兩邊的鹹淡湖水交流,故形成獨有的鹹淡分湖的情況。

目前境況

[編輯]

隨著中亞地區和新疆工業農業和城市化發展,中亞地區的用水量日增。包括鹹海和巴爾喀什湖都嚴重受到「滅湖」的威脅。巴爾喀什湖湖水受到哈薩克斯坦的工業嚴重污染

參考資料

[編輯]
  1. ^ 「自庭州西延城西六十里有沙缽城守捉……又西行千里至碎葉城,水皆北流入磧及入夷播海。」《新唐書.卷040.隴右道志》.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8). 
  2. ^ Lake Balkhash, International Lake Environment Committee
  3. ^ Balkhash in Etymological dictionar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著作者Max Vasmer英語Max Vasmer(俄語)
  4. ^ 付穎昕. 苏联时期哈萨克斯坦伊犁-巴尔喀什湖流域开发述评. 蘭州大學學報. 2009年7月2日 [2014年7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8月8日). 
  5. ^ Yoshiko Kawabata; et al. The phytoplankton of some saline lakes in Central As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alt Lake Research. 1997, 6 (1): 5–16. doi:10.1007/BF02441865. 
  6. ^ Lake Balkhash.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09-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18). 
  7. ^ Igor S. Zektser, Lorne G Everett. Groundwater and the Environment: Applications for the Global Community. CRC Press. 2000: 76. ISBN 1-56670-383-2. 
  8. ^ Maria Shahgedanova. The Physical Geography of Northern Eurasi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140–141. ISBN 0-19-823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