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草稿:东竹围(学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点评: 这是给其他审阅者的通知,本文的一些引用与本文没有任何关系,例如 10、11。我倾向于拒绝这份草稿或要求进行重大修改,但我要求对作者进行 CCI,因此这将留给其他人。 -Lemonaka 2024年8月27日 (二) 01:17 (UTC)

东竹围台湾台南市学甲区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是旧时学甲十三庄下社的角头聚落之一,在学甲慈济宫代表选举八区中的下角区。目前行政区规划为学甲区新荣里,而此里之所以会以“新荣”为名,乃因二战后初期经济萧条,期许里民们能发挥筚路褴褛之拓荒精神,并期许未来此地能朝气蓬勃且欣欣向荣之意。[1][2]

地理位置

[编辑]

聚落位于东阳国小的东北边,即在旧“猪灶”的北边,约略于中华路以西,济生路以南,建国路以北,以及民族路两侧,并且整个聚落于学甲闹区之东稍偏南边。[3][4][5]

聚落脉络

[编辑]

谢姓在整个学甲的开发有著密不可分的渊源,然其开垦的先祖也来自不同祖地,主要有三位不同开基始祖分别是:谢新凯、谢杰以及谢维良等三个先祖派别,并且所开垦的地域也有所不同。[6][7]

祖籍在中国福建福州府连江县八都曾家杨景乡的谢新凯,主要开垦学甲市区的谢厝寮、中角谢、七块厝,另外也有部分于中洲过港仔惟多入赘于邱姓氏族,也有部分进入平和里学甲寮等。再者为祖籍中国福建漳州府龙溪县的谢杰,其部分族人于新达里山寮、瓦寮等地区开垦。[6][7]

至于东竹围仔(Tang-tik-uî-á)开垦的始祖则是属谢维良派下,其祖籍来自中国福建泉州府晋江县城内金银巷四角井(金鱼巷),惟之后又迁籍于漳州府龙溪县刘瑞堡二八都岑兜社(琴山),在第4世时族人的谢勃、谢胜助、谢质、谢枝、谢当、谢汉臣等兄弟进入垦学甲,因兄弟有6人故而后人称其为“谢六房”。进入学甲之后首先是落脚于邻近学甲市区的溪仔墘,因而溪仔墘也是谢维良派在学甲的发祥之地,之后族人又开枝散叶分别移垦入下社仔、东竹围仔、丰和里下草坔等地区,也有部分族人到新达里山寮开垦。[6][7][8]

入垦于东竹围仔的先民,基于环境安全著想,故而早年先民筑屋安居多种植刺竹环绕于外围,并且以围刺竹为篱以防盗贼,且具落又居学甲的东边,故而附近居民称此聚落为“东竹围”,而东竹围曾出现过二港仔的居民移入,乃因二港仔发生严重水患而迁村移入本聚落。在日治时期曾与宅口合为学甲七保,二战终了设村便为新荣里[5][3]

交通

[编辑]

东竹围虽位于学甲闹区边缘,然两地距离不到一公里,因而交通上也颇为便利,邻近的主要道路有台19号道路,以及南171174号道路。

台19线公路约116KM~116.5KM之间,在宝发路(171线)以南的新荣路、东兴路一带,其现今的行政区为新荣里,在日治时期则属于学甲庄第九保,昔日此地有东寮与东竹围两个庄头,而116K处附近,即济生路与宝发路之间,则有宅口与下社仔两聚落。[5]

至于南174号道路,在8K+500M 此处所指的“学甲”,指的是今日的学甲市区(闹区),其范围大抵由西起信义路,东则至中华路(东外环),北起三连路,南至宝发路(南外环),总面积约为4平方公里,若以学甲慈济宫为中心,其中传统的角头各据一方,可细分为:东、溪西、南、北、中等五个生活区块,其中东竹围位于东边区块。[7] 

宗教

[编辑]

一开始东竹围庄内并无庙宇,仅有谢姓先祖所祀的李府千岁,也因此庄民便以李府千岁作为庄神,即是此庄开基李王,只是在1970年前后因选举恩怨,李府千岁的原祀者谢严将神尊携回后,部分庄人破无奈只能再另雕新李王神尊,其后并以炉主方式予以轮祀神尊。[7]

嗣后,此地也逐渐有家坛的出现,目前东竹围庄内有开基东镇府、代巡府以及赖府坛等私人坛,其中开基东镇府与代巡府主祀皆为李府千岁,而赖府坛主祀则为赖府千岁。而虽如是家坛皆为私人坛,惟还是会参与慈济宫上白礁祭典活动。[9][10][11]

参考资料

[编辑]
  1. ^ 臺南市里鄰編組及調整 : 學甲區 13. 台南市学甲区公所. 
  2. ^ 黄, 文博. 南瀛刈香誌. 台南: 台南县立文化中心. 1994: 25–29. ISBN 957-00-2651-0. 
  3. ^ 3.0 3.1 黄, 文博.  南瀛地名誌:北門區卷. 台南: 台南县政府. 1998: 20–81. ISBN 9789570212020. 
  4. ^ 黄, 文博. 倒風內海及其庄社. 台南: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 245–269. ISBN 978-986-03-5211-5. 
  5. ^ 5.0 5.1 5.2 陈, 桂兰. 思慕臺19 從鹽水到六甲頂. 台南: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 87–126. ISBN 978-986-04-3023-3. 
  6. ^ 6.0 6.1 6.2 姜, 天陆. 海山橫貫臺84線 從武德會到玉井. 台南: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 67–106. ISBN 978-986-04-3028-8. 
  7. ^ 7.0 7.1 7.2 7.3 7.4 黄, 文博. 174山海戀 從蘆竹溝到楠西. 台南: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 88–163. ISBN 978-986-04-3027-1. 
  8. ^ 戴, 文锋 (主编). 南瀛歷史、社會與文化II. 台南: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0: 355–404. ISBN 9789860236552. 
  9. ^ 期中報告-學甲香科. web2023.vbird.tw. [2024-08-26]. 
  10. ^ 香條查詢-學甲慈濟宮. www.tcgs.org.tw. [2024-08-26] (中文(台湾)). 
  11. ^ 李文生. 飲水思源薪火相傳 學甲慈濟宮舉辦甲辰年香科上白礁謁祖遶境活動. 台湾新闻. 2024-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