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加斯加战役
马达加斯加战役 |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印度洋战区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地中海、中东及非洲战场的一部分 | |||||||||
图为1942年9月,英军国王非洲步枪团正使用QF 25磅炮轰击位于安布西特拉附近的维希法国阵地。 | |||||||||
| |||||||||
参战方 | |||||||||
南非联邦 澳大利亚 (海军支援) 荷兰流亡政府 (海军支援) 波兰流亡政府 (海军支援) |
大日本帝国 (海军支援)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罗伯特·斯特吉斯 爱德华·西弗雷特 |
石崎升 | ||||||||
兵力 | |||||||||
约10,000–15,000名士兵 6辆步兵坦克 6辆轻型坦克 两艘航空母舰 1艘水上飞机航空母舰 两艘战舰 6艘轻巡洋舰 22艘驱逐舰 8艘护卫舰 1艘浅水重炮舰 1艘布雷艇 4艘扫雷舰 5辆突击运输车辆 |
维希法国: 约8,000名士兵[1] 6辆坦克 35首战机[2] 4艘军舰[3] 大日本帝国海军: 两名士兵 4艘潜艇 2艘小型潜艇 | ||||||||
伤亡与损失 | |||||||||
107名士兵阵亡 620名士兵伤亡 |
152名士兵阵亡 500名士兵受伤 (不包括士兵病亡的数目)[2] 约1,000名士兵被俘虏[4] 1艘小型潜艇被击沉 1艘小型潜艇在海上失踪 | ||||||||
马达加斯加战役(英语:Battle of Madagascar,法语:Bataille de Madagascar,日语:マダガスカルの戦い)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英国及其同盟国盟友企图占领由轴心国阵营的维希法国控制的马达加斯加岛而进行的战役。同盟国占领该岛的目的是为了阻止马达加斯加日后成为轴心国海上力量(尤其是大日本帝国海军)在东非及印度洋的军事重地,并保证同盟国通往印度、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的航行及补给路线不受轴心国海军的威胁。
战役开始于1942年5月5日,盟军在马达加斯加岛北部展开“铁甲行动”(英语:Operation Ironclad),占领了重要港口迭戈-苏亚雷斯港(今安齐拉纳纳)。随后,盟军在9月10日开展了对整座岛屿的进攻行动,即“溪流、线条、简行动”(英语:Operation Stream Line Jane)[注 1],自马任加(今马哈赞加)与塔马塔夫(今图阿马西纳)登陆后攻入该岛内陆地区,消灭维希法国在岛上的剩余部队,并与驻扎在海岸的友军会合。最终,盟军于10月底完全控制了该岛,法军长官阿曼德·安内特投降并于11月6日与盟军签订停战协议,战斗结束。
战役最终由同盟国取得胜利,英国得以控制整个马达加斯加直到1943年移交自由法国。本场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首次进行的海、陆、空三军大规模协同作战行动。
背景
[编辑]战争背景
[编辑]迭戈-苏亚雷斯是位于马达加斯加岛北端的一个大海湾及良港,并且通过一条称为奥龙加峡的狭窄水道向东开展。迭戈-苏亚雷斯的海军基地位于包围迭戈-苏亚雷斯湾的四个小海湾中的两个小海湾之间的半岛上。迭戈-苏亚雷斯湾最边缘处,几乎把马达加斯加北端(琥珀海角)和本岛分开。在1880年代,法国垂涎该海湾,就地设立供煤站,供应给驶往东边其他法国属地的汽船。在第一次法国-霍瓦战争之后的1885年12月17日,拉那瓦罗纳三世女王签署了一项条约,使该海湾和周边区域,以及诺西贝岛和圣玛丽·马达加斯加岛归法国保护,并正式成为法国殖民地。1897年,该殖民地的行政权归法属马达加斯加所有。
至1941年,迭戈-苏亚雷斯镇、海湾和水道由海军海防炮台高度防卫。
战前轴心国
[编辑]1942年2月底日本占领英属缅甸之后,大日本帝国海军潜艇在印度洋的北部和东部大范围自由航行。1942年3月,日本航空母舰突袭孟加拉湾的船舶、位于锡兰(今斯里兰卡)的科伦坡和亭可马里的英国远东舰队基地(印度洋空袭)。这次突袭将英国远东舰队赶出了该地区,迫使他们迁移到肯尼亚蒙巴萨附近基林迪尼的新基地。
此举使英国海军更易受制于敌。若日本海军使用马达加斯加的设施作前沿基地,将对盟军海上运输带来潜在威胁,从而影响(北非)英国第八军团和远东舰队的补给。
日本潜艇的航距当时是轴心国潜艇中最远的 - 在某些情况下能超过10,000海浬(16,000公里),但受到美国海军较新型的猫鲨级潜艇的11,000海浬(20,000公里)最高航距挑战。如果日本海军潜艇能够利用马达加斯加的基地,那么从太平洋和澳大利亚到中东、甚至远至南大西洋一整片海域的盟军补给线都将受到影响。
1941年12月17日,纳粹德国海上作战司令部 (Seekriegsleitung)参谋长弗里克(Kurt Fricke)海军中将,在柏林会见了驻德日本海军武官野村直邦中将,商论两国海军作战区域的划分。1942年3月27日的另一次会议上,弗里克强调印度洋对轴心国的重要性,并表示希望日本人开始对印度洋北部的海上航线采取行动。弗里克进一步强调,相对于澳大利亚,轴心国海军更应注重的英属锡兰、塞舌尔和马达加斯加的行动。 [5] :116到4月8日,日本人向弗里克宣布,他们打算在亚丁和好望角之间的印度洋西部水域投入四到五艘潜艇和两艘作战补给舰 ,但他们拒绝透露对马达加斯加和锡兰的行动计划,只是重申了他们对该地区行动的承诺。 [5] :117
战前同盟国
[编辑]盟军得悉日本对印度洋计划的传言。1941年11月27日,英军参谋部讨论德国的傀儡政权维希法国可能将整个马达加斯加割让给日本,或者允许日本海军在马达加斯加建立基地的可能性。于是英国海军顾问便敦促占领该岛,以防万一。 12月16日,在伦敦的自由法国领袖夏尔·戴高乐将军致信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表示应马上发动占领马达加斯加行动,并由自由法国主导。丘吉尔了解到若日本控制了马达加斯加,盟军在印度洋的航线,特别是往印度和锡兰的重要航线将会受到威胁,并认为迭戈-苏亚雷斯港口是日本在印度洋施展影响力的战略关键。但是丘吉尔也明确指出,他不认为英国有足够资源进行这样的行动;并且经历过1940年9月达喀尔战役的教训后,他不打算和自由法国部队发起联合行动占领马达加斯加。
到1942年3月12日为止,丘吉尔已经深信情况已逼在眉睫,并决定认真制定入侵马达加斯加计划。并同意将自由法国明确排除在行动之外。作为初步战斗大纲,丘吉尔向规划者提供了以下前提:
- 守卫地中海西部的H部队应从直布罗陀南下,任务并应由美国特遣部队接替。
- 由蒙巴顿勋爵抽调的4000名人员和船只应保留为计划的核心。
- 该行动应于1942年4月30日左右开始。
- 事成后,蒙巴顿调派的突击队应尽快由驻军接替。
3月14日,第121部队由皇家海军陆战队少将罗伯特·斯特奇斯(Robert Sturges)指挥,爱德华·西弗雷特海军少将(Edward Syfret)指挥海军H部队和海上支援部队 。
同盟国的准备
[编辑]121号部队于3月23日离开苏格兰的克莱德 ,并与西弗雷特的舰队在塞拉利昂的弗里敦(Freetown)会合,然后再兵分两路从那里出发前往在南非东海岸德班的集合点。在这里,他们与第5师的第13旅团会合 - 至此斯特奇斯将军的地面部队兵力达三个步兵旅,而西弗雷特的舰队则包括旗舰“拉米伊号”(HMS Ramillies)、航母“光辉号”(HMS Illustrious)和“顽强号”(HMS Indomitable)、巡洋舰“赫米安号”(HMS Hermione)和“德文郡号”(HMS Devonshire),十一艘驱逐舰 ,六艘扫雷舰 ,六艘护卫舰和作战补给舰。实力和在迭戈-苏亚雷斯的8,000名维希法国守军(主要是马达加斯加人)相比,属于一支强大的部队。但参谋部坚信该行动将会成功,以不费一枪一弹为佳。
这是继27年前(1915年一战期间)灾难性的达达尼尔海峡登陆作战后,英国首度再次尝试登陆作战。
在德班集合期间,扬·史末资(Jan Smuts)陆军元帅指出,仅占领迭戈-苏亚雷斯(Diego-Suarez)不能保证日本不会继续侵略马达加斯加,并敦促同时占领马任加(Majunga)和塔马塔夫(Tamatave)的港口。参谋部对此进行了评估,但由于缺乏人力,决定保留迭戈-苏亚雷斯为唯一目标。丘吉尔指出,能够令马达加斯加稳定的唯一方法是依靠一支强大的舰队,及来自锡兰、充足的空中支援,并向阿奇博尔德·韦维尔将军 (印度司令部)发出了指示,指出一旦初步目标得以实现,维护马达加斯加的所有责任将会转移给韦维尔。他补充说,突击队撤出后,驻防任务将由两个非洲旅和一个来自比属刚果(Belgian Congo)或西非的旅接替。
3月和4月, 南非空军 (SAAF)对迭戈-苏亚雷斯一带进行了侦察飞行,第32、36和37号海防飞行队撤出海上巡逻,并被送往位于印度洋沿岸坦噶尼喀的林迪 ,另外11架蒲福式鱼雷轰炸机(Bristol Beaufort)和6架马里兰式轻型轰炸机(Martin Maryland)按照行动计划提供空中支援。
作战行动
[编辑]盟军指挥官决定对马达加斯加发动两栖攻击。代号“铁甲行动”,由第121部队执行。将包含盟军海陆空三军,由皇家海军陆战队少将罗伯特·斯特奇斯指挥。 英国陆军登陆部队包括第29独立步兵旅团,第5(陆军)突击队和第5步兵师的两个旅,后者和该师其余单位还在前往印度途中。盟军海军特遣队由西弗雷特指挥的H部队,英国本土舰队和英国远东舰队组成,其中有50多艘船舰。舰队包括航空母舰“光辉号”,她的姊妹舰“顽强号”,和老战列舰“拉米伊号”以掩护登陆。
登陆战役(铁甲行动)
[编辑]在南非空军进行多次侦察后,英国第29步兵旅和第5突击队于1942年5月5日乘坐突击登陆艇进行第一波登陆。 第五步兵师两个旅和皇家海军陆战队也随后登陆。 他们经由登陆艇运送至马达加斯加北端、迭戈-苏亚雷斯主要港口以西的库里尔湾和安巴拉塔湾登岸。部队随即向东边进行徉攻。主要由青花鱼式鱼雷轰炸机和剑鱼式鱼雷轰炸机,在皇家海军航空队的格鲁曼岩燕式战斗机、以及少量的南非空军飞机协助下取得制空权,并袭击了维希船舶。
维希部队由总督阿曼德·莱昂·安内特(Armand Léon Annet)指挥,包括约8,000名士兵,其中包含约6,000名马达加斯加长枪兵(殖民地步兵)。其余大部分是塞内加尔士兵。约1,500至3,000名维希部队盘踞迭戈-苏亚雷斯附近。但是,海空防守力量相对薄弱或过时:八座海防炮台,两艘武装商船 ,两艘海防炮艇 ,五艘潜艇,17架莫兰-索尼尔406战斗机和10架波泰630轰炸机。
在海滩登陆的部队在几乎没有遇到抵抗的情况下,占领了维希沿海炮台和营房。在库里尔湾登岸的第17步兵旅,在穿过红树林沼泽和茂密的灌木丛后,占领了迭戈-苏亚雷斯镇,俘虏了近百人。安巴拉塔湾登岸的第29独立旅,则向安蒂萨兰(Antisarane)的法国海军基地前进。部队在B特勤中队的6部瓦伦丁战车和6部领主式轻型战车的协助下推进了21英里,并以刺刀冲锋击退轻微抵抗的敌军。 [6] 安蒂萨兰由战壕、两排要塞工事、碉堡严密地防御,两侧则被难以逾越的沼泽包围。 [7]
1942年5月6日上午,对防御工事的正面进攻失败,损失了3部瓦伦丁战车和2名领主式轻型战车。 [6] 南兰开夏团绕过防御工事发动另一次进攻,但沼泽和恶劣的地形致使队伍四散。虽然如此,他们仍在敌军后方四处活动并造成混乱。维希防线从背后受袭,通讯电台和一个军营被攻陷。 [7] 总共俘虏了200人,但由于电台故障与主力部队失联,南兰开夏团不得不撤离。为了突破维希守军高度有效的防御,旧驱逐舰“安东尼号”(HMS Anthony)冲击安蒂萨兰的海港防御工事,“拉米伊号”上50名皇家海军陆战队得以登陆并潜入维希防线后方。海军陆战队占领了炮兵指挥所及其营房和海军仓库,“以少数力量对城镇中造成重大干扰”。同时,第17步兵旅突破了防御工事,并很快进了城。尽管大量维希部队撤退到南部,但维希防线已遭到重创,安蒂萨兰于当晚投降。 [8]
日本潜艇伊10、伊16及伊20于三周后即1942年5月29日到达。从I-10起飞的侦察机发现“拉米伊号”在迭戈-苏亚雷斯港下锚,但侦察机因暴露行踪,“拉米伊号”旋即转移别处停泊。两艘小型潜艇分别从I-20和I-16出发,其中一艘设法潜入海港,遭两个护卫舰以深水炸弹攻击;小型潜艇发射两枚鱼雷还击,其中一枚鱼雷重创“拉米伊号”,另一枚则击沉了6,993吨的英国忠诚号 油轮 (后被打捞回水面)。 [9]“拉米伊号”后来在德班和普利茅斯进行了维修。
其中一艘小型潜艇(M-20b)在安塔里克里岛(Nosy Antalikely)搁浅,乘员三郎章三大尉和竹本昌美军曹随即登岸前往琥珀海角的接载点。他们在阿妮贾贝(Anijabe)村庄购买食物时被供出,三天后两人在与皇家海军陆战队的交火中丧生。一名海军陆战队员也在交火中被打死。第二艘小型潜艇则失联,一天后在海边寻获其中一名乘员的尸体。 [9]
地面战役(溪流、线条、简行动)
[编辑]及后双方零星对峙了几个月。到1942年5月19日,第5步兵师的两个旅移师印度。1942年6月8日,第22(东非)旅团到达马达加斯加[10]。第7(南非)摩托化旅则在1942年6月24日抵达。 [11]第27(北罗得西亚)步兵旅(含东非部队)在8月8日抵步。 [10]
这项行动代号为“溪流、线条、简”(Stream Line Jane)(或写为Streamline Jane),包含三个代号分别为Stream,Line和Jane的行动。 Stream和Jane分别是9月10日在马任加和9月18日在塔马塔夫的两栖登陆,而Line是从马任加向殖民地首都塔那那利佛推进,并于9月23日攻陷该城。 [12] [13]
1942年9月10日,第29旅和第22旅团在该岛西海岸的另一个港口马任加进行了两栖登陆。 第5突击队冒著敌军机枪火力下率先登陆,强攻码头,占领当地的邮局,攻进了总督官邸,并升起了英国国旗 。 [14] 在切断塔那那利夫对外联系后,盟军打算在雨季来临之前继续进攻。可是进展缓慢。除了偶尔与维希部队进行小规模冲突外,还遇上了维希士兵沿著主要道路竖立的大量路障。最终盟军轻易地攻占了首都塔那那利佛和安巴拉沃镇,但一直在负隅顽抗的维希总督安内特却逃脱了。 [15]
八天后英军开始夺取塔玛塔夫。海面波涛汹涌导致行动受阻。从“伯明翰号”(HMS Birmingham)运载部队登岸的船艇,遇上敌军海防炮台的炮火而半途折返。“伯明翰号”随即开炮还击,在三分钟内敌军举起了白旗。塔玛塔夫落入英国之手。南兰开夏郡团和皇家威尔斯燧发枪团从那里南下,与那里的部队会合。到达塔纳纳利夫之后,他们扑向莫拉曼加(Moramanga),并于1942年9月25日与国王非洲步枪团会合,从而确保了英国在该岛周围的通信线路。 同时派出东非步兵和南非装甲部队搜索在逃的总督安内特。 [15]
最后一次重大行动发生在10月18日,在安德拉曼纳利纳(Andramanalina)上 ,这是一个蜿蜒的曼加拉哈拉河(Mungarahara River)呈U形的山谷,维希部队计划向英军伏击。 皇室非洲步兵队被分为两列,然后沿着“U”字形山谷行进,然后在后方遇到维希部队,并进行伏击。 维希法国部队损失惨重,约800人向盟军投降。 [15] 一周后,皇室非洲步兵队进入Fianarantosa,在向南100英里处的Ihosy附近发现Annet失踪。皇室非洲步兵队迅速跟随他,但他们从安纳特(Annet)接收了一个电报,被要求降服。 1942年11月6日,盟军在安巴拉沃签署了停战协定,两天后安内特投降。 [16]
在1942年9月10日的行动中,盟军在迭戈-苏亚雷斯登陆时约500人死亡,另外30人失踪,90人受伤。
朱利安·杰克逊(Julian Jackson)在他的戴高乐传记中指出,法国人1942年在马达加斯加对盟军的抵抗时间比在1940年法国对德国人的抵抗时间要长。 [17]
结果
[编辑]盟军占领马达加斯加后,在岛上建立了军事和海军设施。该岛对往后战事发展至关重要。它的深水港对于控制通往印度和波斯走廊的水道至关重要,至此脱离了轴心国的控制。 [15] 这是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进行的第一个海、陆、空三军大规模联合行动。在战争初期盟军的临时计划中,马达加斯加的入侵行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8]
自由法国将军保罗·莱根蒂洛姆( Paul Legentilhomme)被任命为马达加斯加最高专员。 像许多殖民地一样,马达加斯加在战后寻求独立。1947年,马达加斯加起义爆发,这场惨烈的革命在1948年遭到镇压。直到大约十二年后的1960年6月26日,马达加斯加才成功脱离法国宣布独立。
马达加斯加行动的参战人员不获颁发“英国和英联邦非洲之星”勋章,而是以“1939年至1945年星章”代替。 [19]
战斗序列
[编辑]盟军
[编辑]海军
[编辑]- 战列舰
- 航空母舰
- 巡洋舰
- 布雷艇
- 浅水重炮舰
- 水上飞机母舰
- 驱逐舰
- 护卫舰
- 扫雷艇
- 突击运输舰
- 温彻斯特城堡号(HMS Winchester Castle)
- 皇家乌尔斯特人号(HMS Royal Ulsterman)
- 克伦号(HMS Keren)
- 卡兰贾号(HMS Karanja)
- 索比斯基号(波兰所属)
- 特种作战船只
- 运兵船
- 商船与牵引船
- 帝国金斯利号(SS Empire Kingsley)
- 塔拉塔号(M/S Thalatta)
- 训象师号(SS Mahout)
- 香港都市号(SS City of Hong Kong)
- 马林银行号(SS Mairnbank)
- 马尔坦德二号(SS Martand II)[21]
陆军
[编辑]- 第29(独立)步兵旅,于1942年5月5日在迭戈-苏亚雷斯附近登陆
- 第二南兰开夏郡团
- 第二东兰开夏郡团
- 第一皇家苏格兰燧发枪团
- 第二皇家威尔斯燧发枪团
- 第455轻炮连(皇家炮兵团)
- 机枪连
- B特勤中队,配备6部瓦伦丁战车和6部领主式轻型战车
- 突击队,1942年5月5日在迭戈-苏亚雷斯附近登陆
- 第5突击队
- 英国第17步兵旅团(属第5师),1942年5月5日在迭戈-苏亚雷斯附近作第二波登陆
- 第二皇家苏格兰燧发枪团
- 第二北安普敦郡团
- 第六海福思高地兵团
- 第九野战团(皇家炮兵团)
- 英国第13步兵旅(属第5师),1942年5月6日在迭戈-苏亚雷斯附近作第三波登陆。1942年5月19日撤回印度
- 第二加美隆团
- 第二皇家爱尔兰(恩尼斯基林)燧发枪团
- 第二威尔特郡团
- 东非旅团,于6月22日抵达,接替第13旅和第17旅
- 南非第七摩托化旅
- 罗得西亚第27步兵旅,1942年8月8日抵达;1944年6月29日撤离
- 第二北罗得西亚团
- 第三北罗得西亚团
- 第四北罗得西亚团
- 第55(坦噶尼喀)轻炮连
- 第57(东非)野战炮连[21]
皇家海军航空队
[编辑]- 光辉号航空母舰
- 881中队 - 12架格鲁曼F4F-4野猫Mk.II型战斗机
- 882中队 - 8架格鲁曼F4F-4野猫Mk.II型战斗机;1架海燕式战斗轰炸机
- 810中队 - 10架剑鱼式鱼雷轰炸机
- 829中队 - 10架剑鱼式鱼雷轰炸机
- 不挠号航空母舰
- 800中队 - 8架海燕式战斗轰炸机
- 806中队 - 4架海燕式战斗轰炸机
- 880中队 - 6架霍克海飓风Mk IA型战斗机
- 827中队 - 12架青花鱼式鱼雷轰炸机
- 831中队 - 12架青花鱼式鱼雷轰炸机[21]
维希法国
[编辑]海军部队
[编辑]- 武装商船“布干维尔二号”
- 海防舰“安特卡斯都”(D'Entrecasteaux)
- 潜艇
- “贝维济耶”(Bévéziers)
- “英雄”(Héros)
- “蒙日”(Monge) [21]
陆军
[编辑]以下是“铁甲行动”开始后,岛上的马达加斯加和维希法国军队战斗序列。 [24]
- 西海岸
- 贝岛(Nossi-Bé)两排预备役人员和志愿者
- 安班加 马达加斯加混成团(Régiment mixte malgache, RMM)两个连
- 马任加 第一(马达加斯加)混成团一个营
- 东海岸
- 塔马塔夫(Tamatave)的第一混成团一个营
- 塔马塔夫的一个炮组(65毫米炮)
- 布列卡维尔 第一混成团一个连
- 岛的中部
- 塔那那利佛的第一混成团三个营
- 塔那那利佛的一个机动侦察分队
- 塔那那利佛的埃米恩炮兵连
- 塔那那利佛一个炮组(65毫米炮)
- 塔那那利佛一个工兵连
- 梅瓦塔纳纳(Mevatanana) 第一混成团一个连
- 菲亚纳兰楚阿 马达加斯加长枪营(Bataillon de tirailleurs malgaches, BTM)一个连
- 岛南
- 其他
- 达芬堡 马达加斯加长枪营一个连
- 图莱尔 马达加斯加长枪营一个连
日本
[编辑]海军
[编辑]- 潜水艇伊10 (载有侦察机), 伊16 , 伊18 (在大风浪中损坏并迟到), 伊20
- 小型潜艇M-16b , M-20b
参见
[编辑]- 二战期间的马达加斯加
- 塔马塔夫海战
- H舰队,曾参加本战役的英国海军编队。
注释
[编辑]- ^ 本行动由三个子行动(溪流行动、线条行动、简行动)组成,详细见下。
脚注
[编辑]- ^ Rigge pp 103-04
- ^ 2.0 2.1 2.2 Wessels 1996.
- ^ Stapleton, Timothy J. A Military History of Afric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 225
- ^ Winston Churchill, Prime Minister. MADAGASCAR (OPERATIONS) HC Deb 10 November 1942 vol 383 cc2259-60. 国会议事记录. House of Commons. 1942-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5.0 5.1 Turner, Gordon-Cummings & Betzler 1961.
- ^ 6.0 6.1 Flint, pp. 68-69
- ^ 7.0 7.1 Rigge pp.105-06
- ^ Combined Operations: the Official Story of the Commandos. Great Britain: Combined Operations Command. 1943: 101–109. ISBN 9781417987412.
- ^ 9.0 9.1 Rigge pp. 107–108
- ^ 10.0 10.1 Joslen 2003.
- ^ Archived copy. [2012-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1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Buckley 1977.
- ^ Chant 1986.
- ^ Operation Ironclad: 5–7 May 1942. www.combinedops.com.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15.0 15.1 15.2 15.3 Rigge pp 110-11
- ^ Time Magazine.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 - ^ Jackson, Julian. A Certain Idea of France: the life of Charles de Gaulle. London: Allen Lane. 2018: Chapter 9. ISBN 978-1846143519.
- ^ Rigge p. 100
- ^ Medals: campaigns, descriptions & eligibility, Guidance (UK: Government),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21.0 21.1 21.2 21.3 Operation Ironclad: Invasion of Madagascar. [2010-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Nafziger, George. Operation Ironclad Invasion of Madagascar 5 May 1942 (PDF). United States Army Combined Arms Research Library. [2016-10-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10-18).
- ^ Nafziger, George. British Infantry Brigades 1st thru 215th 1939-1945 (PDF). United States Army Combined Arms Research Library. [2016-10-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10-18).
- ^ Madagascar, Ordres de bataille. [2013-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2) (法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考文献
[编辑]- Buckley, Christopher. Five Ventures: Iraq, Syria, Persia, Madagascar, Dodecanese. H. M. Stationery Office. 1977.
- Chant, Christopher. The Encyclopedia of Codenames of World War II. Routledge. 1986.
- Churchill, Winston. The Hinge of Fate.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50. OCLC 396148.
- Flint, Keith. Airborne Armour: Tetrarch, Locust, Hamilcar and the 6th Airborne Armoured Reconnaissance Regiment 1938–1950. Helion & Company. 2006. ISBN 1-874622-37-X.
- Grehan, John. Churchill's Secret Invasion: Britain's First Large-scale Combined Operations Offensive 1942. Barnsley: Pen and Sword Military. 2013. ISBN 9781781593820.
- Jennings, Eric T. Vichy in the Tropics: Petain's National Revolution in Madagascar, Guadeloupe, and Indochina, 1940–44.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ISBN 0804750475.
- Joslen, H. F. Orders of Battle, United Kingdom and Colonial Formations and Units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1939–1945 I repr. Naval & Military Press, Uckfield. London: HM Stationery Office. 2003. ISBN 1843424746.
- Rigge, Simon. War in the Outposts. World War II: Time-Life International 24. Time-Life Books. 1980. ISBN 9780809433797.
- Shores, Christopher. Dust Clouds in the Middle East: Air War for East Africa, Iraq, Syria, Iran and Madagascar, 1940–42. London: Grub Street. 1996.
- Smith, Colin. England's Last War Against France: Fighting Vichy 1940–42. Hachette UK. 2010. ISBN 9780297857815.
- Thomas, Martin. Imperial Backwater or Strategic Outpost? The British Takeover of Vichy Madagascar, 1942. The Historical Journal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ecember 1996, 39 (4): 1049–1074. JSTOR 2639867. doi:10.1017/s0018246x00024754.
- Turner, Leonard Charles Frederick; Gordon-Cummings, H. R.; Betzler, J. E. Turner, L. C. F. , 编. War in the Southern Oceans: 1939–1945. Cape Tow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1. OCLC 42990496.
- Wessels, André. South Africa and the War against Japan, 1941–1945. Military History Journal (South African Military History Society). June 1996, 10 (3)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延伸阅读
[编辑]- Harrison, E.D.R. British Subversion in French East Africa, 1941–42: SOE's Todd Mission. English Historical Review. April 1999, 114 (456): 339–369. JSTOR 580082. doi:10.1093/enghis/114.456.339.
- Nativel, Eric. La "guérilla" des troupes vichystes à Madasgar en 1942. Revue Historique des Armées. 199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