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书
类书是一种工具书类型,是对中国古代一类百科全书性质的书籍之统称。又称“部书”。发源于古代中国,后流传至古代日本。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类书相当于今日的百科全书;[1]:13-14而中国学者则说法不一。清末民初的闻一多认为类书并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不过是类似《兔园册子》之流的浅陋书籍。[2]也有人认为类书可划分为多个门类,[3]并不是所有门类都可以算作是百科全书。[1]:13-14现代学者杜泽逊认为类书与百科全书有明显的区别,百科全书对各种知识内容进行综合归纳后撰写而成,属于著述;类书则仅是将各类图书中的词句片段的原文,不加修改地分类汇集在一起,属于编辑。[4]
历史
[编辑]中国
[编辑]类书的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战国时期,秦国相国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1]:5不具有原创思想,而以取各家所长,避各家所短为主旨。[5]
三国魏文帝时编纂《皇览》40馀部,专供皇帝阅览。其后历代相继沿袭仿效,依据皇家藏书纂修巨型类书。宋代王应麟称“皇览”为类书的始祖。[6]
南北朝时期类书非常繁荣。有刘杳的《寿光书苑》200卷,刘峻的《类苑》120卷,徐勉的《华林遍略》620卷,祖珽的《修文殿御览》360卷等。[1]:16
现存最早而较完整的类书之一,是隋唐虞世南所编的《北堂书钞》,原为173卷。唐代类书相当发达,现存世有四种:《北堂书钞》、唐高祖令欧阳询主编的《艺文类聚》(100卷)、徐坚《初学记》和《白氏六帖》。
宋朝有李昉等奉宋太宗之命而主编的《太平广记》500卷和《太平御览》1000卷,王钦若等编的《册府元龟》1000卷。1267年南宋王应麟编《玉海》,共240卷。
明成祖永乐年间,解缙、姚广孝编《永乐大典》22877卷,卷册最具规模,惜毁于战火,缺佚甚多,今约仅及原书三十分之一。明代类书的数量有明显增加。明代嘉靖年间更出现类书体文言小说集编刊的繁盛期。这类书籍可以王圻《稗史汇编》、叶向高《说类》、董斯张《广博物志》等为代表。透过类书体例编纂文言小说集,方便读者检索,促进明代小说的传播。明代万历年间盛行通俗日用类书,主要提供下层民众日常实用、道德教育,及文化娱乐之需要。如《事林广记》、《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及《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就属于综合性日用类书。有用于人际交往的信件书写的日用类书,如《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新编事文类要启札青钱》、《鼎锲燕台校正天下通行书柬活套》等。万历年间余文台刊行《万用正宗不求人》日用类书有“书启门类”一门,收录《干书谒贵》、《干人荐举》、《干求嘱托》等用于攀附权贵的书札套路。冯梦龙编辑《燕居笔记》一书,收录有《大友与小官问安书》、《小官奉契友书》、《结契书》、《小官答书》等同性恋情书大全。黄虞稷在《千顷堂书目》著录明代类书有128种。《明史·艺文志》则是依据《千顷堂书目》删削而成。[7]《中国古籍总目》著录明代类书有439种。
清代陈梦雷、蒋廷锡编《古今图书集成》1万卷,分6编、32典、6109部,成为目前中国存在之最大类书。清朝嘉庆年间,监考官姚元之发现考生经常夹带一些《类典》、《文海题备》、《四书人物类典串珠》等应考的类书进场作弊[8],于是在1815年向嘉庆帝奏请查禁此类类书。嘉庆帝亦认为抄录类书不是真才实学,谕令查禁类书。自此,类书的发展走入了末路。[1]:54-55
日本
[编辑]日本受到唐朝文化的影响,从平安时代开始也出现了类书。第一本是源顺在934年编写的《和名类聚抄》。1446年出版了《壒囊钞》,汇集了日本和中国的佛教与世俗事物知识。江户时代有寺岛良安模仿中国的《三才图会》所撰的《和汉三才图会》[1]:29-30。
19世纪编成的类书《古今要览稿》已经具有近代百科性质,1914年完成的《古事类苑》则更加接近于百科全书。此后,日本完全转入现代百科全书的编撰和出版[1]:29-30。
体裁
[编辑]“类书”体裁颇特殊,晋朝将之归入史部,《隋书·经籍志》将之归入子部,唐宋时又在子部中新立“类事”,将类书归入此类[1]:15-16。《四库全书总目》〈子部类书类小序〉提到:“类事之书,兼收四部,而非经非史非子非集,四部之内,乃无类可归”,《四库全书》沿袭《隋书·经籍志》的惯例,将类书归入子部。
评价
[编辑]中国古代学者有整理经籍,编撰类书,进行治学的传统。类书便于查阅,又保存了许多已经亡佚的古书的内容,对于知识的传播和文化发展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但是科举制度实施以后,类书成为了读书人的一种捷径,渐渐被学者所轻蔑[1]:55。朱熹认为类书只是采录文章的片断,使人不读全书。他在《与吕东莱书》说:“近见建阳印一小册,名《精骑》,云亦出贤者之手,不知是否。此书流传,恐误后生辈,读书愈不成片段也。虽是学文,恐亦当就全篇中考其节目关键。又诸家之格辄不同,左右采获,文势反戾,亦恐不能完粹耳。”[9][10][11][12][13][14]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金常政. 百科全书的故事. 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5-03. ISBN 7501326231.
- ^ 闻一多:《唐诗杂论》中的《类书与诗》
- ^ 邓嗣禹,《燕京大学图书馆目录初稿》
- ^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
- ^ 《汉书·艺文志》:“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
- ^ 宋代王应麟《玉海》:“类事之书,始于皇览”
- ^ 李庆:《论〈明史艺文志〉与〈千顷堂书目〉之关系》,《中华文史论丛》第 59 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年版,第 267-296 页。
- ^ 杨尚文. 連筠簃叢書(第三卷).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
- ^ 陈皓昀. 朱升《小四書》研究 (PDF). 2017年1月.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5-27).
- ^ 刘祥光. 印刷與考試 : 宋代考試用參考書初探 (PDF): 61–62页. 2000年5月.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5-27).
- ^ 梁庚尧. 宋代科舉社會.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48页. 2015-12-15.
- ^ 类书的源流和作用.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7).
- ^ 许媛婷. 南宋的出版市場與流通空間探究 — 以科考用書及醫書為主要討論 (PDF): 11页. [2020-05-2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5-27).
- ^ 林样. 古代也有「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2018-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7).
- 艾尔曼:〈收集与分类:明代汇编与类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