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荣
王兆荣(1887年7月29日—1968年3月10日),字宏实,又名伯跃[1],四川省秀山县中和镇西街人,曾任国立四川大学第一任校长,制宪国民大会代表,中华民国第一届立法委员。
生平
[编辑]1887年,王兆荣生于四川省秀山县中和镇西街。兆荣祖籍江西,至曾祖始定居四川秀山。其父急公好义,热心服务乡里;其母喜济孤贫。兆荣尝曰:“吾父之教导,严峻中有慈和;吾母则课读甚严,即嬉戏亦不准过于放肆。稍长,受业于塾师石雨村,石先生时以作人之道相启迪,使不习于恶。”1904年,应县试,名列前茅,赴州试,又被拔冠军。1905年春,入成都东文学堂学习。1907年,毕业获公费去日本留学。1910年春,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次年被分配入学熊本第五高等学校[2][3][4]
1915年,从五高毕业后考入东京帝国大学法科政治系。1916年冬,在东京参与发起组织“丙辰学社”,并刊行《学艺杂志》,思以学术强国。1918年3月,中倭立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留日学生群情激愤,遂由各校代表决定,组织“留日学生救国团”,并被推为总干事长.他领导该团发出抗议宣言及救国主张,寄上海各报广为宣传,并电请欧美留学生一致声援。救国团的行动,受到日本当局的镇压,3000留日学生归国,王兆荣亦于5月底回到北京,归国后创办《救国日报》(任社长)。 1920年秋,停刊。冬,应聘任北京国立法政专门学校教务长[5].1921年8月19日代表学校参加国立北京八校教职员联谊会,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冬辞职。此间并加入李大钊发起之民权运动大同盟 1923年春,任安徽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校长,不期年而辞去。1924年春,去沪与何公敢、郭沫若、范寿康、周昌寿、郑贞文等积极筹建私立学艺大学。
是年夏,政府简任王兆荣为四川省教育厅厅长。1925年秋,私立学艺大学成立。先设文学院。校董会聘王兆荣为校长,郭沫若为院长,甫一年即停办,返回四川省就职教育厅厅长。1928年,任两广政治分会建设委员会专门委员。1929年,任考试院编纂。1931年春,马君武任中国公学校长,请王兆荣任总务长,旋因解散公学,遂随马离职。是年9月加入中国国民党(党证号:特字9381号)[6]1932年春,任国立四川大学第一任校长[7]1935年8月,卸任,后去南京担任全国学术工作谘询处主任。1941年,任新筹建的乐昌实业公司总经理,主要开发乐山至西昌的运输事业及资源,在乐山等地先后开办耐火砖厂、酒精厂、印刷厂、制革厂、造纸厂等。是年任四川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四川省参议会参议员
抗战结束后,光华大学将成都分部移赠地方,易名为私立成华大学。董事会聘王兆荣为校长。1946年,任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当选四川省第六选区第一届立法委员。1949年11月,任三台川北大学文商院院长
1950年后,历任川北行政区各界代表会代表、川北行署参事、川北中苏友好协会总干事、川北抗美援朝分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川北分会筹备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中苏友好协会副总干事、四川省科学普及协会副秘书长、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室副主任,以及四川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第一、二、三届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四川省委员会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
1968年3月10日,在成都病逝
相关条目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彭继宽主编.《土家族传统文化小百科》.岳麓书社,2007.第164页
- ^ “追求光明的大学校长王兆荣”,吕振修,四川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四川省文史馆编.《四川近现代文化人物-续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12.第328-335页
- ^ 《秀山文史资料》第6辑.1991.第141页
- ^ 《秀山文史资料》 第9辑(历史名人).2002.09.第86-115页
- ^ 指令第一千八百二十九号(九年十月十六日),令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校长王家驹,呈一件拟聘王兆荣为专任教员并推为主任请核示由,据呈已悉,查新聘教员王兆荣系留日东京帝国大学肄习政治本科学生,核与任用资格相符,所请应并照准,此令。教育公报,民国九年,第12期
- ^ 〈四川省人物志〉,四川省参考资料之七,民国3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研究室编,第27页
- ^ 据吴虞日记,1933年六月初四日,星期二,7月25日,晴,杨子寿来,言王兆荣赌账二万馀,在上海困无办法,乃由吴永权找张铮,杨子寿找冷融,合力打通刘文辉一条路,始得长川大,盖费九牛二虎之力也。中国革命博物馆整理.近代历史资料专刊-吴虞日记(下).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08.第7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