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弋阳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弋阳腔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弋阳县
分类传统戏剧
序号149
编号项目IV-5
登录2006年

弋阳腔,简称弋腔戏曲声腔,是南戏江西弋阳的方言、音乐与北曲结合而成。元代末年已经成形,两代,已经在南北各地发展,成为主要声腔之一。清李调元《剧话》说:“弋腔始弋阳,即今‘高腔’”。因此弋阳腔又通称高腔

明初至明中叶,弋阳腔已经于各地流行,并且衍生各色各样的声腔。弋阳腔在赣东北的乐平衍变为乐平腔,在徽州衍变为徽州调。此外,还有义乌腔太平腔京腔等等。《八能奏锦》、《大明春》、《玉谷调簧》、《秋夜月》等剧目大多数都是演唱弋阳腔、徽州调太平腔四平腔青阳腔,与昆山腔相互竞争。根据王正祥的《新定十二律京腔谱》,虽有各自发展不同,却仍然保持著弋阳腔固有的特征,构成了一种声腔系统-“高腔腔系”。清中叶,高腔成为多声腔剧种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四川川剧湖南湘剧辰河戏祁剧浙江婺剧江西赣剧瑞河戏,福建的平讲戏大腔戏广东粤剧等都有高腔。

弋阳腔流行的原因有三点:它继承和发展了南戏演唱时那种“随心令”、“顺口可歌”的民间艺术创作的传统。虽也演唱曲牌,但它不像昆山腔那样格律谨严,灵活性很大。第二,弋阳腔可采用方言土语,使它每到一地能与当地言、语音逐渐结合,而成为地方化的声腔。第三,弋阳腔对昆曲传奇剧本一向采用“改调歌之”移植上演的做法,加入“滚”的表现手法,插入通俗的韵文散文,使观众更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