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斌
故校长 于斌 | |
---|---|
天主教南京总教区总主教 | |
圣秩 | |
晋铎 | 于1928年12月22日晋铎 |
晋牧 | 于1936年9月20日晋牧 |
擢升枢机 | 由保禄六世 于1969年5月19日擢升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1901年4月13日 大清黑龙江将军呼兰府兰西县 (今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 |
逝世 | 1978年8月16日 梵蒂冈圣母圣心修女院 | (77岁)
国籍 | 中华民国(同时拥有 梵蒂冈公民权) |
职业 | 天主教会枢机 |
曾任职位 | 天主教南京宗座代牧区宗座代牧 台北辅仁大学校长 北平辅仁大学董事长 北平辅仁大学伦理学教授 |
牧徽 |
于斌(拉丁语:Cardinal Paul Yü Pin;1901年4月13日—1978年8月16日)是天主教会枢机,圣名保禄,号野声,黑龙江省海伦县人,出生于黑龙江兰西县。为继田耕莘之后第二位中华民国籍枢机。
于斌的祖父为中医,祖籍山东昌邑。其于1928年晋铎,1936年晋牧,是当时中国最年轻的主教,曾获神学、哲学和政治学三个博士学位。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为救国奔走世界各地友邦国家争取支持中国抗战及救助中国难民。1939年为华人向美国国会及罗斯福总统及加拿大总理请命国会聼证争取取消两国对华人苛刻的移民法,使在美华人于1943年开始可居留及加国华侨可携眷。1960年领导筹备辅仁大学在台湾台北的复校工作,向欧美各国募筹建校基金,并主张联合中国圣职单位、耶稣会、圣言会等教会团体,将辅大组成符合国际化的大学,之后受教宗若望二十三世任命为辅大复校后首任校长。
曾任制宪国民大会代表、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复兴中华文化协会副会长、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主教团团长,曾主持益世报、益世广播电台、自由太平洋协会、康宁医护管理专科学校、中国天主教协进会及文化杂志,亦曾为美国天主教双圈杂志等创办人。1969年由教宗保禄六世擢升为枢机,为近代天主教会贡献最大的主教之一。一生为救国救民而努力呼号,且与世界多国领袖交好,相貌堂堂,精通十一国语言,促成中华民国与西班牙、越南、中南美洲各国及教廷的邦交,被誉为“外交奇才”,为各界人士所钦祟。1978年8月16日在梵蒂冈去世,之后安葬于台北辅大校园内。
生平
[编辑]若瑟屯
[编辑]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4月13日,于斌为黑龙江海伦县人,出生在中国东北黑龙江将军辖区兰西县(当时尚未建省)。于家祖籍山东省昌邑县的于家庄,清朝末年,于斌的曾祖父于文成闯关东来到黑龙江。在于斌6岁时,父亲于水源去世,7岁时母亲萧氏也去世。因此于斌是由祖父母抚养长大,祖父为中医,生活并不富裕,也和其他乡村少年一样为家中放猪,但有机会进私塾接受教育。
1912年(民国元年),于斌11岁时,他的祖父母迁居到海伦县若瑟屯(今海北镇),这件事对于斌一生的影响极大。因为若瑟屯正是黑龙江省最重要的一个天主教村庄,正如河北省的东闾村、山西省的六合村和察哈尔省的西湾子一样,这一类天主教村庄绝大部分家庭都是天主教徒,宗教气氛浓郁,是各教区内年轻神父和修女的主要来源地,也是天主教会抱以厚望的发展基地。地处塞外的若瑟屯在这一类天主教村庄中资历最浅,在1902年才由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的神父陆恒之(Rev.Roubin)创建,但几年间吸引来上百户天主教徒,1909年村里建成了哥德式的圣若瑟大教堂,可容纳3,000人,钟楼高达43米。
于斌的祖母在迁居若瑟屯后不久,就接受了天主教信仰。不久陆神父发现于斌是个可造之才,于是先后保送他进入海伦县的高等小学和黑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就读,希望他将来能担任村里的教师。于斌在14岁那年洗礼,圣名保禄。他的号“野声”则来源于《圣经》中圣若翰洗者的旷“野”的呼“声”。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于斌18岁,正在黑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就读,他被同学们推为学生团团长,多次在街头发表演说而风靡省城(齐齐哈尔)。当时的黑龙江督军鲍贵卿准备逮捕他,于斌被迫辍学,返回若瑟屯避风,当了一段时间绸缎铺的伙计。
1920年,于斌19岁,就在这一年他立下志愿,准备终身修道。不过因为他是家中长房唯一的男孩,祖父希望他在世上成就大事业,因此陆神父劝他谨慎从事;最后由于得到祖母由氏的大力支持,于斌得以顺利进入位于吉林省城(吉林市)的吉林神罗修道院,学习时间一共是四年,先在小修道院学习基础课程——拉丁文,中间到上海震旦大学预科学习法文一年即毕业,传为美谈,然后再回到吉林的大修道院学习神学。
罗马
[编辑]于斌于1924年时以23岁之龄被保送到罗马宗座传信大学研读哲学、神学。1925年获第一个博士学位——罗马圣多玛斯学院哲学博士。1928年12月22日,于斌在罗马被祝圣为神父。1929年,他又获得第二个博士学位——宗座传信大学神学博士,并在亚保利纳大学研究教律。1931年到1933年,于斌在梵蒂冈图书馆担任管理员,负责整理中文部的书目、档案,并有机会研读馆藏的大批中国古籍。1933年,他担任罗马传信大学中文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史。同年又获得他的第三个博士学位——意大利国立伯鲁日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
公教进行会总监督
[编辑]1933年,于斌离开已经居留10年的义大利罗马,圣座本想让其出任圣座大使 ,但他诚挚表达想回自己国家传教。他由罗马回国,回国后任中华全国公教进行会总监督。
1936年,第一次全国公教进行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当时日本侵华战争的威胁已经迫在眉睫,于斌发起“献机”运动(捐献飞机),许多人因此而改变了天主教徒不爱国的成见。
辅仁大学董事长
[编辑]于斌拥有三个博士头衔,精通拉丁文、英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和葡萄牙文等多国语言,外表高大英俊,又颇有口才和组织策划能力。1934年,于斌又受聘为北平辅仁大学董事长及伦理学教授。
南京宗座代牧
[编辑]1936年7月17日,教宗庇护十二世任命于斌被当时首都所在的南京宗座代牧区宗座代牧,9月20日祝圣。当时国民政府特令津浦铁路增添一辆“花车”以欢迎他莅临南京。
1937年,抗战爆发,于斌随政府西迁重庆,主持难民救济工作,又发起百辆救护车运动。抗战期间,他曾前后八次前往欧美国家,到处发表演说,争取国际上的同情和援助。中国得到的第一批美援就是于斌的功劳。蒋百里将军钦佩其为外交奇才,向蒋中正推荐。从此于斌与蒋家父子的关系一直非常密切。1938年被国民政府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由于于斌经常忙于各种政治活动,也被媒体称为“政治主教”。他曾表示若不能爱自己的国家算什么牧者?“牧者”为带领教众之人。因被误解热衷政治,原本应为中国第一位枢机,延迟至1969年才受教宗荣升枢机荣衔。当时教宗保禄六世对他说这份荣耀早就应颁予了,于斌因爱国受到的委屈,却丝毫不以为意并表示一切光荣归于国家及国人。
1943年,于斌赴美国,在华盛顿创办中美文化协会,促进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特别重要的是,于斌在华盛顿积极活动,最终促成美国政府修改移民法。1944年以前,华侨在美国不能享有永久居留权,不能购置不动产,男子到美不能带妻子,因为怕有中国孩子生在美国而成为美国公民。于斌发动不少美国友好人士作证,批评这种歧视性做法不仅伤害了中国人(等于供给日本五百架轰炸机),也深深损害了美国的声誉,必须立即修改。于斌争取到了一些国会议员及众议院议长的支持,1943年修改了移民法,每年准许105名中国人移民到美国,并取得永久居留权。自此以后,美移民法即逐渐有利于中国人。加拿大华人开始携眷也是于斌力争来的。1945年9月,抗战结束,于斌也得以返回自己的代牧区——南京。
南京教区主教
[编辑]1946年4月11日,圣座宣布在中国建立天主教会的常规教政体制──圣统制,于斌获擢升为南京总主教,成为当时仅有的3个华人总主教之一(田耕莘、于斌、周济世),当时,于斌还致力于在天津、北平、南京、上海、西安、重庆6个城市设立《益世报》网,并筹组益世广播电台。次年又在南京创办鸣远新闻专科学校(纪念雷鸣远神父)。1946年,于斌当选为制宪国民大会主席团成员。
益世广播电台
[编辑]1946年5月8日,于斌筹组的益世广播电台在南京总主教区正式开播。1947年1月1日,于斌就任天主教南京教区总主教职[2]:8253。后因解放军南进北京、上海,为了防止电台被劫利用,于斌授命益世广播电台前台长杨慕时神父随中华民国政府迁台湾。1951年3月,益世广播电台迁至台湾基隆市仁二路复播,但受地形限制而无法扩建。1969年12月8日,益世广播电台迁至基隆市七堵区百三街75号至今。
辅仁大学校长
[编辑]由于于斌的反共立场,他和胡适等四人被共产党列为文化战犯。于斌爱国,他身为天主教主教反对的是国家无神论。国共内战结束前,于斌遵照梵蒂冈的命令,离开南京前往美国,在纽约成立中美联谊会,这段期间帮助数千留学生至欧美留学拿到天主教大学奖学金,为国储材。1954年到了台湾短期停留,开国民大会。
1959年,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委托于斌在台北进行辅仁大学的在台复校工作,他于世界各地奔波筹款建立了辅大,而教宗任命他为首任校长。次年,在台北县新庄镇(今新北市新庄区)兴建校舍,宣布辅仁大学正式复校。于斌将辅大校训由原本“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改为“圣、美、善、真”,原句则移至其亲撰之校歌内。而辅大校歌歌词内有一句是“三知求是,明德日新”,所谓三知是指“知人,知物,知天”。
康宁医护管理专科学校创办人
[编辑]于斌亦为大众康宁医院的创筹者,并创康宁䕶校。此校位于台北市内湖区。前身为台北市私立康宁高级护理助产职业学校。于斌枢机为提升国人医学、卫生的知识,促进全民健康为宗旨,于民国五十七年1968年擘划成立。 康宁校歌中有一段为“遵于公遗训,行善必得福”,于公即指于斌枢机。
在梵蒂冈逝世的枢机
[编辑]1967年,第一位华人枢机田耕莘在台湾去世。1969年4月28日,教宗保禄六世任命于斌总主教为第二位华人枢机,5月19日在梵蒂冈举行擢升典礼,于斌在新祝圣的枢机中名列首位,代表所有新枢机致答词。
1971年1月27日(春节),于斌枢机在台北市师大附中礼堂,首次提倡举行祭天敬祖大典。清朝时期天主教能否在教堂祭祖曾引起争议,是“教难”时期。但自于枢机重新提倡的这春节教堂内祭天敬祖的传统沿续至今至全球有华人的天主教会中,确为一大突破及成就,符合中华传统,增加天主教与中华文化的融合,有利于传福音。每年3月,天主教辅仁大学仍有举办,并成为该校特色。
1978年8月,教宗保禄六世逝世,全世界的枢机都前往梵蒂冈参加丧礼并选出新教宗。教宗保禄六世逝世十天后的8月16日,于斌因劳累过度及心脏病于梵蒂冈圣母圣心修女院猝发去世,享年77岁,未能参加选举新任教宗的正式投票,全球各大电视台均发布其逝世消息,全球共94位枢机及全球所有驻圣座大使参加了他的丧礼。于斌的遗体安葬于台北辅仁大学校内,与傅斯年、梅贻琦、石超庸、张其昀成为台湾少数葬于校园的校长。
纪念
[编辑]- 辅仁大学之行政大楼与康宁专校之礼堂各命名为“于斌楼”与“野声馆”,以兹纪念。辅仁大学的于斌楼在2023年前称为“野声楼”,亦得名自于斌。
- 高雄市私立道明中学之行政大楼亦命名为“于斌楼”。
- 1976年辅大校友成立“野声合唱团”。
-
辅大于斌铭文
-
辅大于斌楼内壁画
-
辅大内十字架
-
辅大于斌楼识文(罗光落款)
参考
[编辑]-
中国天主教文化协进会于斌理事长致周长耀先生函
外部链接
[编辑]天主教会职衔 | ||
---|---|---|
前任: 惠济良 |
南京宗座代牧区宗座代牧 1936年-1946年 |
继任: (无) 圣统制建立而升格 |
前任: (无) 南京宗座代牧区升格 |
南京总教区总主教 1946年-1978年 |
继任: (教座出缺) 上海教区主教龚品梅署理 正任:罗光 |
教育职务 | ||
前任: 陈垣 北京辅仁大学校长 |
天主教辅仁大学校长 1960年-1978年 |
继任: 罗光 |
前任: 张继 |
天主教辅仁大学董事长 1934年—1951年 |
继任: 田耕莘 台北辅仁大学董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