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首都
菲律宾政府与政治 系列条目 |
政府网站 |
本条目是菲律宾现在和以前的国家首都城市列表,其中包括西班牙殖民时期、菲律宾第一共和国、菲律宾自由邦、日本扶持菲律宾第二共和国、菲律宾第三共和国、菲律宾第四共和国和现在的菲律宾第五共和国。[1]
目前的国家首都马尼拉在其大部分历史上,都是菲律宾的首都城市,其于1976年6月24日通过总统令指定“菲律宾首都”称号。
历史背景
[编辑]1521年4月7日,斐迪南·麦哲伦在宿务登陆菲律宾,受到拉者胡马邦(Rajah Humabon)接待,拉者携带妻子与大约800名当地人于1521年4月14日接受西班牙人的受洗,被认为是第一批菲律宾天主教徒。然而,麦哲伦并未成功宣布菲律宾成为西班牙属土,他在邻近的麦克坦岛被达图拉普拉普杀害。
1565年2月13日,西班牙征服者米格尔·洛佩斯·德莱加斯皮抵达宿务,随后下令远征队征服马尼拉,他的副手马丁·德戈伊蒂从宿务出发抵达马尼拉。穆斯林他加禄人欢迎他们,但戈伊蒂有其他计划,300名士兵组成的西班牙远征队穿过马尼拉,与全副武装的土著展开一场战斗,他们迅速击败并将当地村落夷为平地。次年,德莱加斯皮紧随其后,与三位酋长缔结和平条约,并组织一个由两名市长、12名议员和一名秘书组成的市议会。
西班牙殖民者在马尼拉位于帕西格河南岸的区域,建造一座名为“王城”的围墙城市。1574年6月10日,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授予“杰出和永远忠诚的城市”(Insigne y Siempre Leal Ciudad)称号。1595年,马尼拉被宣布为菲律宾群岛的首府,并成为三个多世纪以来跨太平洋白银贸易的中心。
七年战争期间英国攻占马尼拉时,临时将首都迁往邦板牙省巴科洛尔,1763年巴黎条约签订后迁回马尼拉。
1896年菲律宾革命爆发时,布拉干省马洛洛斯成为革命军的总部,而其他几个城镇则成为首都,以避免在美菲战争期间被美国人占领。1901年总统埃米利奥·阿奎纳多被捕后,国家首都再迁回到马尼拉。
伯纳姆计划
[编辑]美国殖民时期,王城被认为不再适用为首都,于是著名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丹尼尔·伯纳姆(城市美化运动的支持者之一)受邀来设计新的统治中心。他以华盛顿特区为榜样,将新都建设在位于旧城墙外的空地上,名为巴贡巴扬。伯纳姆计划建造一座大型国会大厦,周围环绕着政府办公室,尤如华盛顿的复制城市。国家广场是现今的黎刹公园,农业和金融大楼原先是市民大楼,国家图书馆也建于1920年代,之后改为立法大楼,代替预算削减而未落实建造的国会大厦。总督弗朗西斯·伯顿·哈里森使用伯纳姆计划的资金,在马拉坎南宫建造行政大楼。伯纳姆提出的建设包括海滨公园、公园大道、城市街道系统、建筑物群、水道和避暑胜地。
伯纳姆提议沿着马尼拉湾修建一条公园大道,从黎刹公园向南延伸到甲米地。这条250英尺宽的林荫大道有道路、电车轨道、马道、肥沃的种植园和宽阔的人行道,应该向所有阶层的人开放。伯纳姆进一步推荐沿着帕西格到麦金利堡(今称为博尼法乔堡)修建林荫大道,以及其他公园和公园道路系统的一部分。伯纳姆用以下的话结束他的报告:
“ | 拥有那不勒斯湾、蜿蜒的巴黎河和威尼斯的运河,马尼拉面临着近代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机遇,创造一个与西方世界最伟大的城市并肩媲美的统一城市的机遇及无价的热带环境…… | ” |
——丹尼尔·伯纳姆 |
1928年计划进行重大修订,由曼努埃尔·马诺萨(Manuel Mañosa, Sr.)和胡安·马科斯·阿雷拉诺领导的委员会,在最初的伯纳姆计划的基础上制定马尼拉分区规划,并且印刷及免费向公众分发传单,以征求反馈意见。最终图纸和文件于1933年被批准,并成为马尼拉第一个分区条例的基础。
伯纳姆原订的计划是准备建造最多人口为80万的城市,马尼拉市的人口于1918年只有285,000人,但以每年5.6%的速度增长,至1939年将超过600,000人。按照这个发展速度,马尼拉市应该已经人满为患。
但到1930年代,就在联邦政府终于建成伯纳姆计划的海滨大道,并命名为杜威大道,并且完工邮局大楼、金融和农业大楼的时候,有关当局决定废除伯纳姆计划,并用一个新的大都市取而代之,给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拟建在现今黎刹公园附近的国会大厦,太容易成为敌国海军轰炸的目标。
伯纳姆离开之后,威廉·帕森斯(William Parsons)成为菲律宾委员会的顾问建筑师。帕森斯在马尼拉的代表成就包括菲律宾总医院、马尼拉酒店、马尼拉陆海军俱乐部和菲律宾师范大学。
弗罗斯特-阿雷利亚诺计划
[编辑]菲律宾自由邦时期,马尼拉仍然是国家的首都。在此期间,自由邦总统曼努埃尔·奎松梦想着一座可以取代马尼拉,成为该国未来首都的城市。1939年夏,奎松总统联系威廉·帕森斯选择新址,设计新的菲律宾首都。帕森斯于1939年6月抵达菲律宾,并最终选择蒂利曼作为新首都的所在地。帕森斯还设法为新的菲律宾大学制定总体规划。不幸的是,帕森斯于当年12月去世。帕森斯的前合伙人哈里·弗罗斯特接手,并与胡安·阿雷拉诺和A·D·威廉姆斯(A. D. Williams)一起加入规划委员会。随之而后,加入第四位成员景观设计师路易斯·P·克罗夫特(Louis P. Croft),他作为规划和公园设计顾问加入团队。他们受委托为奎松市制定总体规划,并于1941年获得批准。[2]
城市中心是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交通圆环公路,毗邻的大道形成一个大四角形,并经由奎松桥与马尼拉市中心相连。圆环是新立法大楼的所在地,宏伟的建筑内部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大厅,左侧为行政官邸或总统府(现为退伍军人纪念医疗中心),右侧为最高法院大楼(现为东大街医疗中心)。所有这些建筑群都坐落在风景优美的地点,周围环绕着公园和开放空间;因此,新的国家首都城市被定义为政府三个部门相互关联的综合体,构成蒂利曼四角形(Diliman Quadrangle)。另外,巴塔山丘的一部分被保留,作为菲律宾军官学校的校园。[3]
后来,椭圆形中央变成纪念奎松总统的奎松纪念圆环,400公顷的蒂利曼四角形若是根据后续的预设计划,会被重新规划为该市的中央公园。这个中央公园包含国家植物园、国家动物园、运动场、大型体育场和高尔夫球场,并将成为全市的综合公园,以及公园道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该系统包括北部另一个80公顷的公园地带,其中包含溪流沿岸的各种公园和绿化带、众多游乐场和运动场。并且提议将一个46公顷的区域(目前由SM City North EDSA占用)作为国家博览会的场地,该场地最初打算举办1946年世界博览会,毗邻拟议的科学政府中心。总体规划的其他部分包括迁移菲律宾大学主校区,以及各项住宅项目和工商业中心的规划。最后,沿着马里基纳和圣马特奥山谷将有一条主要的绿化带,以遏制城市蔓延、保留农田和维护城市的流域地区,然而预期的公园和公园道路系统都没有建成。[2][3]
大日本帝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扶持第二菲律宾共和国成立期间,于1941年建立大马尼拉市,由马尼拉和邻近城市组成,仍然是该国的首都。同时,流亡政府的临时首都位于碧瑶市,也是山下奉文陆军大将和大川内传七海军中将投降的地点。
奎松总统于二次大战期间,死于在美国组织菲律宾流亡政府。战争结束以后,奎松市作为菲律宾独立国家的首都,重新回到正确轨道。1945年,接任职务的塞尔吉奥·奥斯米纳总统发起组织奎松纪念委员会(Quezon Memorial Committee),为纪念奎松总统筹集资金。
1946年,新当选的总统曼努埃尔·罗哈斯成立首都选址委员会(Capital Site Committee),以研究其他可能的首都选址。旧有的首都选址,被认为没有足够的防御能力来抵御军事攻击,也没有足够大的面积来容纳预计的数百万人口。委员会针对诺瓦利切斯的16个选址进行评估,其中包括:大雅台、宿务、达沃、圣巴勃罗、碧瑶、洛斯巴尼奥斯、蒙塔尔班、安蒂波洛和麦金利堡;甚至曾经考虑将首都迁至长滩岛,但最终选择海拔较高的诺瓦利切斯。原来的蒂利曼区域因此扩大到包括北部诺瓦利切斯分水岭,并向南部延伸直到瓦克瓦克(Wack Wack)。从本质上而言,弗罗斯特计划是在国家计划委员会(National Planning Commission)的领导下重新启动,该委员会首先由克罗夫特领导,后来由受过哈佛培训的安塞尔莫·阿尔昆托(Anselmo Alquinto)领导。该计划曾在1947年、1949年和1956年进行修订。
1949年,经过修改的市政中心从椭圆形交通圆环向东北迁移,建设在占地158公顷的宪法山庄(Constitution Hills)。政府的三个权力分立机构和辖下部门被正式布局,中央是20公顷的共和国广场。广场的右中部是拟建的菲律宾国会,左侧拟议建造的行政长官厅将取代马拉坎南宫,成为总统的新官邸;并有分配给最高法院和其他宪法机构的区域。整个建筑群将通过一条名为共和大道(Republic Avenue)的东西向公园大道,与马尼拉互相连接,那里计划建造一座战争英雄纪念碑。该项计划提交并由埃尔皮迪奥·基里诺总统批准,但需要将近三十年的时间,才能建成国会大厦,预计于1978年完工。
定都马尼拉
[编辑]费迪南德·马科斯总统领导的新社会(Bagong Lipunan)时期,奎松市作为行政中心的地位,被转移到马尼拉市和大马尼拉地区(即后来的马尼拉大都会)。1976年6月24日,根据第940号总统令指定为政府所在地,并且数度考虑国家首都的替代地点。塞萨尔·孔西奥(Cesar Concio)和费利佩·门多萨(Felipe Mendoza)建筑和规划办公室进行一项联合研究,比较原先的诺瓦利切斯选址,以及菲律宾文化中心以南新开垦的土地;但是,诺瓦利切斯仍被选为拟议的首都。
菲德尔·V·拉莫斯总统执政期间,曾经建议将国家首都迁至博尼法西奥堡,作为当时改建计划的一部分。然而,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总统则提议将首都迁往宿务市。
名义上来说,马尼拉市至今仍是菲律宾的首都,但国家政府的行政和政治中心,已经分布在马尼拉大都会的其他城市,马拉坎南宫(行政部门)和最高法院(司法部门)都在马尼拉市,立法部门则在两个不同地点:位于奎松市的众议院,以及位于帕赛市的参议院。参议院最终将在2020年之前迁至塔吉格市的博尼法西奥环球城,新建设的最高法院大楼同样座落在此处,预计将于2022年总统选举前完工。
其他首都城市
[编辑]碧瑶市曾于1903年至1976年期间,被指定为该国的“夏都”。麦逊宫作为总统行政官邸,位于碧瑶市区范围内,最高法院在碧瑶市的夏季开庭,于4月至5月之间审理案件。1976年颁布第940号总统令指定马尼拉为首都,并没有提及碧瑶市继续作为“避暑之都”,但该市仍以非官方身份享有这项殊荣。
年表
[编辑]地点 | 岛群 | 开始 | 终结 | 期间 | 简述 |
---|---|---|---|---|---|
宿务 | 米沙鄢群岛 | 1565年 | 1569年 | 4年 | 米格尔·洛佩斯·德莱加斯皮在菲律宾群岛建立第一个西班牙定居点。 |
伊洛伊洛(班乃岛) | 米沙鄢群岛 | 1569年 | 1571年 | 2年 | 第二个西班牙定居点,在征服马尼拉之前建立首都。 |
王城(马尼拉) | 吕宋 | 1571年 | 1762年 | 191年 | 西班牙殖民政府在菲律宾的行政所在地。 |
巴科洛尔(邦板牙) | 吕宋 | 1762年 | 1764年 | 2年 | 英国占领马尼拉期间,西班牙殖民政府的临时首都。 |
王城(马尼拉) | 吕宋 | 1764年 | 1896年 | 132年 | 西班牙殖民政府在菲律宾的行政所在地。 |
伊洛伊洛(班乃岛) | 米沙鄢群岛 | 1898年 | 1899年 | 1年 | 马尼拉沦陷后,总督迭戈·德洛斯里奥斯试图在伊洛伊洛复原殖民政府,直到西班牙军队向美国投降。 |
马拉翁的圣弗朗西斯(甲米地) | 吕宋 | 1897年3月 | 1897年11月 | 8个月 | 特杰罗斯会议的所在地。 |
圣米格尔(布拉干) | 吕宋 | 1897年11月 | 1898年4月 | 5个月 | 边那巴多共和国的首都。 |
老甲米地(甲米地) | 吕宋 | 1898年6月 | 1898年7月 | 30天 | 埃米利奥·阿奎纳多将军的故乡,菲律宾革命期间在这里宣布独立宣言。 |
巴科奥尔(甲米地) | 吕宋 | 1898年7月 | 1898年9月 | 3个月 | 革命政府的所在地。 |
马洛洛斯(布拉干) | 吕宋 | 1898年 | 1899年 | 6个月 | 美菲战争期间,共和国政府的官方首都。 |
圣伊西德罗(新怡诗夏) | 吕宋 | 1899年 | 1899年 | 9个月 | 1899年3月31日,美国攻陷马洛洛斯后,阿奎纳多在几个城镇转移总部,试图逃离美军并继续他的革命。 |
安赫勒斯(邦板牙) | |||||
甲万那端(新怡诗夏) | |||||
班班(丹辘) | |||||
丹辘市(丹辘) | |||||
巴云邦(新比斯开) | |||||
巴延邦(邦阿西楠) | |||||
卢布阿甘(卡林阿) | 吕宋 | 1900年3月6日 | 1900年5月18日 | 73天 | 阿奎纳多逃往帕拉南之前,在卢布阿甘建立总部。[4][5] |
帕拉南(伊莎贝拉) | 吕宋 | 1900年 | 1901年 | 9个月 | 阿奎纳多的最后一个藏身处,直到被弗雷德里克·芬斯顿部队俘虏,并被逼向美国投降。 |
马尼拉 | 吕宋 | 1898年 | 1941年 | 43年 | 美国军事占领、民政府和自由邦期间,直到加入二战之前,作为菲律宾政府的所在地。1901年,首都合并附近的市镇,包括艾米塔、汤都、圣克鲁斯、圣安娜德萨帕、圣尼古拉斯、圣米格尔、圣费尔南多迪劳、马尼拉港、潘达坎、三巴洛、奎阿坡、岷伦洛、马拉特、圣安德烈斯和圣梅萨,成为一个大型城市。 |
科雷希多岛 | 吕宋 | 1941年 | 1942年 | 1年 | 日军入侵马尼拉时,曼努埃尔·奎松总统领导自由邦流亡政府的临时总部。 |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 美国* | 1942年 | 1944年 | 2年 | |
独鲁万市 | 东米沙鄢 | 1944年 | 1945年 | 1年 |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元帅和盟军部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阶段的登陆地点。菲律宾光复以前,曾经作为塞尔吉奥·奥斯米纳总统领导政府的临时总部。 |
马尼拉 | 吕宋 | 1941年 | 1944年 | 3年 | 日本占领菲律宾和扶持何塞·P·劳雷尔总统期间,成为第二共和国政府所在地。 |
碧瑶市 | 吕宋 | 1944年 | 1945年 | 1年 | 马尼拉战役之后,第二共和国的总部迁往碧瑶,直到劳雷尔在东京宣布解散。 |
奈良/东京* | 日本* | 1944年 | 1945年 | 1年 | |
菲律宾共和国
| |||||
马尼拉 | 吕宋 | 1945年 | 1948年 | 3年 | 新独立的第三共和国的首都。 |
奎松市 | 吕宋 | 1948年 | 1975年 | 27年 | 1948年7月17日,埃尔皮迪奥·基里诺总统颁布第333号共和国法案,成为菲律宾的首都,并根据该项法案设立首都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定总体发展计划。 |
国家首都区(政府所在地) 马尼拉(国家首都) |
吕宋 | 1976年 | 现在 | 48年 | 1976年6月24日,费迪南德·马科斯总统通过第940号总统令,重组首都和政府所在地,将马尼拉市、奎松市、帕赛市、加洛坎市、黎刹省的几个市镇和布拉干省的一个市镇合并,组成一个大都市区。 |
其他前主权首都
[编辑]地点 | 国家 | 位置 | 开始 | 终结 | 简述 |
---|---|---|---|---|---|
描戈律 | 内格罗斯共和国 | 内格罗斯岛 | 1898年 | 1901年 | 内格罗斯革命后,被宣布为首都。 |
三宝颜 | 三宝颜共和国 | 三宝颜半岛 | 1898年 | 1901年 | 包括整个三宝颜半岛,并宣称整个棉兰老岛为其领土。 |
伊洛伊洛 | 米沙鄢联邦 | 西米沙鄢、中米沙鄢、朗布隆省 | 1898年 | 1899年 | 米沙鄢联邦成立于1898年12月2日,由宿务岛、薄荷岛与内格罗斯岛的州政府,成立米沙鄢群岛的临时政府,对班乃岛和朗布隆岛行使权力,目的是促进菲律宾的联邦制。临时政府总统罗克·洛佩兹(Roque Lopez)成为联邦总统,伊洛伊洛市被指定为首府。 |
武端 | 武端拉贾国 | 东北棉兰老岛 | 1001年 | 1756年 | 公元1001年,拉贾其陵(Kiling)向宋朝皇帝进贡时,武端(宋史作蒲端)首次被记录在史书。 |
辛哈帕拉(今宿务市) | 宿务拉贾国 | 中米沙鄢 | 800年 | 1565年 | 泰米尔后裔拉贾室里鲁马伊(Sri Lumay)建立的王国,拉贾图帕斯是末代统治者,直到被西班牙征服。 |
Sinugbohan(今圣华金) Malandog(今Hamtic, Antique) 巴坦(今卡利博) 伊龙伊龙(今伊洛伊洛市) |
马达亚斯王国 | 班乃岛 | 1200年 | 1570年 | 西班牙在奥顿建立定居点,并征服班乃致使马达亚斯王国覆灭。 |
塔比拉兰 | 达必丹王国 | 保和省 | 1100年代 | 1563年 | 达必丹王国约于1100年代就存在于薄荷岛,直到被巴布亚的特尔纳特苏丹国苏丹国摧毁,然后达必丹王国遗民在棉兰老岛北部重建家园。 |
马拉维 | 拉瑙苏丹国 | 南拉瑙省 | 1640年 | 1889年 | 1640年,巴林东沙(Balindong Bsar)建立拉瑙苏丹国,直到1899年被美国吞并。 |
库塔瓦托(今哥打巴托市) | 马京达瑙苏丹国 | 马京达瑙省 | 1500年 | 1888年 | 马京达瑙苏丹国包括现在的索科斯克萨尔根大区,以及马京达瑙省。 |
白宫(Astana Putih, 今霍洛岛) | 苏禄苏丹国 | 苏禄省 | 1405年 | 1915年 | 苏禄苏丹国维持独立到1915年。 |
汤都 | 汤都王朝 | 马尼拉大都会 | 约900年 | 1500年 | 根据拉古纳铜版铭文记载,汤都王国在巴石河口处建立设防城市,公元900年前成为首都。1500年,文莱帝国入侵吕宋岛,汤都败战,致使梅尼拉取代汤都的重要性。 |
梅尼拉 | 梅尼拉王国 | 马尼拉大都会 | 1500年 | 1570年 | 16世纪菲律宾占主导的王国,直到瑟鲁容堡(Fort Seludong)的破灭和王城建立,结束穆斯林统治者的统治,迎来西班牙时代。 |
拟议首都
[编辑]当前首都马尼拉面临许多问题,包括人口过剩、交通拥堵和极易遭受自然灾害[6],多位立法议员曾经建议迁都。2012年5月,奎松市议员弗朗西斯科·卡拉莱(Francisco Calalay, Jr.)敦促国会将首都迁至奎松市。[7] 2016年2月,澳大利亚商人彼得·华莱士(Peter Wallace)提议“苏比克-克拉克”成为菲律宾首都。[8] 2017年2月,众议院成立专项小组,研究菲律宾迁都的可能性。[6] 2017年3月,众议院议长潘塔莱昂·阿尔瓦雷斯表示,希望菲律宾成为联邦共和国,首都应该“在内格罗斯岛的某个地方”。[9][10] 2018年1月,两位国会议员罗恩·萨洛(Ron Salo)和西里亚科·卡拉朗提交一项草案,提议将国家首都迁至当任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的家乡达沃市;然而,他们提议马尼拉的马拉坎南宫仍然作为总统官邸。[11] 2019年8月,参议员张侨伟提交议案,提议在2030年之前将政府所在地迁移到卡帕斯的新克拉克市。[12]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Capital and Seat of government of the Philippines. [2023-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1).
- ^ 2.0 2.1 Ignacio, Jamaico. Quezon City: the rise of a capital city of the Philippines, 1939-1976 (学位论文). 2016 [2023-01-04]. OCLC 106018007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7) (英语).
- ^ 3.0 3.1 Bueza, Michael. What Quezon City could have looked like. Rappler. October 12, 2014 [2020-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2) (英语).
- ^ History. Municipality of Lubuagan. [March 14,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August 31, 2018).
- ^ Municipality of Lubuagan. Department of Interior and Local Government-Cordillera Administrative Region. [March 14,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March 22, 2016).
- ^ 6.0 6.1 Philippines: Panel formed to study possibility of relocating capital. gulfnews.com. [2023-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4).
- ^ Magturo, Daphne J. Quezon City moves to replace Manila as country's capital. newsinfo.inquirer.net. May 24, 2012 [2023-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5).
- ^ Navales, Reynaldo G. Clark-Subic eyed as new Philippine capital. Sunstar. February 24, 2016 [2023-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0).
- ^ Arguillas, Carolyn O. Alvarez' federal Philippines: 14 states, Negros as seat of central gov't. March 28, 2017 [2023-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8).
- ^ Alvarez wants separate state for indigenous peoples. February 7, 2018 [2023-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4).
- ^ Cupin, Bea. Kabayan reps want Philippine capital moved to Davao City. Rappler. January 17, 2018 [2023-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7).
- ^ Placido, Dharel. Decongest Manila: Gatchalian proposes transfer of seat of gov't to New Clark City. ABS-CBN News. August 8, 2019 [September 23,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