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不要倉促編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Wikipedia:RECENTISM

不要倉促編輯,也称短視(recentism),指未以長遠、宏觀的角度編寫,因為近期的公眾關注而膨脹主題的重要性,並可能導致:

  • 條目過度承擔事件爭議記錄的包袱。
  • 創建價值薄弱、短暫的條目。
  • 在共識認清之前,和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事實混在一起或造成訛傳。

短視同時容易造成倉促編輯,疏於檢視消息來源、推敲描述方式、或發生編輯戰。

如何應對

[编辑]

為短視辯護應該促使編者考慮適當的比例、權衡輕重。材料可能需要被移動、刪除或添加。某些條目可能會被提交至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相反地,新條目可能為了平衡而創建。有時當前事件的深入消息更適合加入到維基新聞,可以從這裡訪問。

過度使用最新材料本身並不意味著內容應該被刪除,但眾多事件快速且同時推移實際上可能使任何主題難以判斷有足夠關注度成為永久的百科全書項目。正確的觀點有時需要等待事情成熟、裁定、與時間經過。

倉促編輯

[编辑]

對進行中或未正式登場事物的條目進行非常密集且內容零碎的編輯。我們稱之為「急躁的編輯」。下述對於倉促編輯所需要注意的事項、籲請編者自律、對應方式及理由。

維基百科為了創造百科全書,在「可供查證」、「中立的观点」和「不要原創研究」方針之外,設立「Wikipedia:维基百科不是什么」舉例不符合百科全書定義的內容。急躁的編輯有可能違反上述原則,此等建立條目的一般性原則,可能會有見解上的差異。

例如在動畫、漫畫相關條目,將某角色的台詞可能出自何種背景,從官方的世界觀設定與過去發表的角色設定情報來綜合判斷以編輯的情況不在少數。此外亦有不僅限於官方資料,甚至將個人網站、同人誌等當作情報來源以編輯。

將這類編輯視為对已发表材料的总结并提出立场,或尚未確定事項,而欲刪除的編者,和認為「在現時間點為可查證事項而非原創研究」的編者之間,可能因此發生編輯戰,結果造成條目受到保護。

在維基百科的系統上及版權的要求下,除了特定修訂版本刪除的例外之外,修訂歷史將全部留存。因此隨著重複零碎項目的追加、修改、整理,修訂歷史數量將暴增,不止增加伺服器的負擔,也對編者造成追溯的困難。

再者,逐次追加內容的行為,經常導致整篇條目成為冗長文章。因而需要考慮在綜覽整篇條目下編輯出適當的分散資料量。此時為了整理而刪除內容的編者,和希望恢復被刪除內容的編者,預期將會發生編輯戰。

此外在藝人等名人記事條目,電視、廣播節目上的言行可能逐一被以人物介紹記載至條目中,這種作法亦經常被爭論原創研究與否而導致編輯戰。

除了上述事項之外,為了爭先編輯而造成疏於推敲文章內容、使用應避免的措辭、不適當的標記語法、過於狹隘的描述、瑣碎記述列表等問題產生的原因。

為了避免以上風險,籲請編者對該等列舉事項加以自律。

速報內容要有來源

[编辑]

由於維基百科不是印刷品,我們亦歡迎您編輯進行中事物的條目。惟請留意這些條目內容很容易因為社會的「定論」尚未形成而陷入原創研究的泥沼。此外,也常有編者只以其直觀進行編輯而導致條目內容偏頗,欠缺中立觀點的情況。為了避免出現上述情況,維基百科規定條目內容必須可供查證,且條目內容所參照的資料必須是可靠來源

因此,當您編輯進行中事物的條目時,請務必註明您所參考的所有來源的出處。若有可靠來源支持,您的編輯並不會被視為倉促編輯,且是維基百科歡迎的貢獻。反之,如沒有來源支持,縱使內容是事實,您的編輯仍可能被當成倉促編輯而被回退。

如發現進行中事物條目中您不肯定的內容缺乏來源,請將該段內容標上{{subst:fact/auto}}以要求其他編者註明來源以支持該段內容。如其後該段被加上可靠來源,該段內容將會被保留。反之,在一定時間後,該段無參考來源支持的內容將會按可供查證方針的規定被移除。

範圍及對象

[编辑]
  1. 包括未播放、未發售、未上映的節目、書籍、電影;或每週、每個月定期播放、發行的動畫、戲劇、書籍、廣播節目、電視節目、連載漫畫、連載小說等所有媒體在內,未完結的作品。
  2. 包括未正式公佈、未正式投入營運的鐵路路線、車站、列車及車輛,並包括前述事物的修建、改建、改裝計畫。

對象行為

[编辑]

各項的理由參見理由一節。

  1. 事例a)對未播放/未發售的作品與產品,在發表製作階段或發售前建立、編輯條目。
  2. 事例b)將作品角色的資料依照當前發表的小情報進行持續更新的行為。
  3. 事例c)將官方消息每次正式發表或新事證出現時立即反映的行為。
    • 事例c-1)持續地只對每次播放、連載內容補充介紹的行為。
    • 事例c-2)洩漏透過提早於正式發售日所購買雜誌、書籍中的情報,或從試映會得到的消息。
    • 事例c-3)對藝人等曝光率高的在世人物之言行逐一記載。
  4. 事例d)對後續播放、設定解說後會明朗化的事項,以及正式發表前的情報等未確定內容,加以臆測、推定而闡述。

理由

[编辑]

亦參見例外情形

  1. 事例a、事例c-2、事例c-3、事例d容易成為宣傳而符合Wikipedia:快速刪除的標準。即使並非宣傳也很可能不滿足可供查證,成為原創研究。但滿足可供查證、並非屬於宣傳的情況則不在此例。
  2. 事例d的編輯不被維基百科認可(參見Wikipedia:列明来源Wikipedia:可供查證Wikipedia:非原创研究等)。
  3. 事例a、事例b、事例c、事例d經常引發作品、角色名稱在未明朗階段,傳遞錯誤信息(違反可供查證、原創研究)。尤其是對外國事物的中文翻譯。
  4. 事例b、事例c為冗長文章的要因。而一定程度彙整後發表會更有效率、方便追溯歷史。
  5. 事例b、事例c-1時而將成為不遵守中立观点的修訂。
  6. 事例c-1、事例c-2,性急的編輯容易引發多餘的剧情透露内容瑣碎項目,此外也很難說是根據可靠来源的修訂。
  7. 事例c-3尤其是在綜藝節目等,難以判斷藝人的言行是否配合節目效果番組(說笑或正經),通常難以滿足可供查證原則。

實例

[编辑]

新聞動態例子

適用期間

[编辑]

適用期間和編輯建議如下(要檢討)。

  • 自預定將會製作、連載、播放時起,至完成為止。
  • 對於長期連載、播放的作品,間隔1~3個月或以上,在故事情節相對明朗之後彙整。
  • 公布將作品分成不同篇章、或複數媒體形式發表者,依其時節進行編輯。

對象行為的對應方式

[编辑]

遇到對象行為時可以用下列方法對應(要檢討)。

  • 基本
    1. 在條目討論頁或該編者對話頁發出關於新聞動態的通知(在編者對話頁可利用提示範文。文明的維基人不會人身攻擊)。
    2. 在條目加入模板喚起注意。
      • {{未完結}} - 用於未完結的作品條目
    3. 發生編輯戰的情況,用「編輯戰」或更恰當的理由提出请求保护页面(勿以保護為目的引起編輯戰)。
  • 關於未發表作品
    1. 令內容不致淪為宣傳,編輯成符合百科全書的條目。倘若修改後成為小小作品、或只剩下宣傳敘述,也有可能被快速刪除。
    2. 參考Wikipedia:争论的解决,試著和該編者溝通。
    3. 留意避免造成編輯戰,不要沒有依據地刪除內容。對於在世人物的「負面批評或隱私資料」,若沒有來源或只是「在電視上看到」、「從廣播聽來的」等的孱弱出處,則不在此限(回退無來源的負面記載不受3RR限制)。
  • 新建條目、或將重定向改寫的新條目,出現規範對象之行為
    1. 檢討是否重定向至合適的條目(作品條目等)。
  • 其他,各事例的對應方式
    1. 事例a事例d是維基百科不認可的內容,請回退至較早的版本或依據方針指引刪除不恰當的內容(注意避免違反3RR絕對不要過度回退)。
    2. 對於其他事例,在該編者的對話頁請當事人自律。
    3. 如遇例外情形,則不在上述限制之內(原則上為籲請自律,故事例a事例d以外並非強制,請確實詳讀理解方針指引後做判斷)。

提示範文及模板

[编辑]

在用戶對話頁通知的範文。

== 關於進行中作品的編輯 ==
你好,我是~~~。通过查看贡献记录,我发现阁下在尚未连载完成作品的条目中,进行频繁的逐次编辑,或加入推测得出的尚未确定的内容。现在,不仅仅是动画条目,整个维基百科都认为这样的编辑活动是不适当的,应该尽量避免。

对于未连载完成的作品,希望阁下能够在一章或一篇连载结束之后一次性加入一组更新内容,而不是分多次在每一话结束之后进行更新。另外,对尚未确定的事项,基于[[Wikipedia:可供查證]]的方针请暂时不要加入维基百科。维基百科不是进行[[Wikipedia:维基百科不是什么|这些活动]]的地方。详细信息请阅览[[Wikipedia:不要倉促編輯]]。感谢阁下的理解和对维基百科的贡献。--~~~~

可以使用WP:Twinkle工具方便標記模板。

模板標記 顯示結果(以及使用注意事項)
{{未完結}}
鏈入 討論 編輯
{{In-progress TV show}}
鏈入 討論 編輯
{{Current}}
鏈入 討論 編輯
{{Future}}
鏈入 討論 編輯
{{气象事件}}
鏈入 討論 編輯

更多參見Category:新聞動態模板

例外情形

[编辑]
  • 非定期或半年以上長期間隔的作品。需要時請在討論頁商討。
  • 各條目討論頁、或各維基專題,若有對新聞情報得出共識,視為例外情形。一般而言建議編者自律(自律而非直接禁止)。

參見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