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人民革命大学
西南人民革命大学(简称:西南革大,革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曾经存在的一所大学,成立于1950年。在1952年、1953年的全国院系调整中,先后被合并、组建并发展成为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学校。
校史
[编辑]1950年4月,西南军政委员会创办西南人民革命大学,刘伯承任校长。
1950年6月,全国召开第一次高等教育工作会议,西南革大副教育长作为西南地区高校代表组组长出席此次会议。
1952年4月,中共中央西南局决定改西南革大为西南人民大学,并着手筹划和招生。同时决定将“财政部、贸易部、银行、合作等所办的四个专科学校合并为革大四个部,停止短期训练招生”。
1952年6月下旬,革大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俄文大队(前身为西南军政大学俄文训练团)合并之后,西南贸易专科学校(8月初)、重庆大学法学院和部分商学院、四川大学的政法学院、川东教育学院(11月上旬)、重庆财经学院(12月中旬)等随后亦并入西南革大 [1],统一划归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新组成的四部管理 [2]。
同年8月,学校选派干部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学习。9月22日至25日,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召开西南地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工作会议,决定将西南地区几所大学的政治、法律院合并,由西南人民革命大学负责筹建西南政法学院(考虑到当时条件所限,决定先在西南革大成立政法系) [3]。
10月底,学校决定撤销原有的校部和一、二、三、四部,成立四个处、两个室 [1]:一处主管教务,二处主管政治课教研,三处主管业务课教研(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三处实际也管理革大的财经科系),四处主管后勤;两室为校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为了转变成为正规的人民大学,革大将原划归四部领导的几个并来的院校调整为财政、贸易、经济计划、工厂管理四个系和专修科;将并入西南革大的重庆大学法学院(含政治系、法律系)和四川大学政法学院(含政治系、法律系)合组为政法系;原西南革大三部的工人政治教员班、学习指导员班、政治辅导员班合组为政治教育系;原俄文专修部(俄文大队)改为俄文系[2] [4] ;12月中旬,重庆财经学院法律系并入西南革大政法系。
西南革大改西南人民大学的计划上报政务院后未获批准,于是便采取了“打散西南革大,充实各大专院校和党校”的方法。1953年3月,贵州大学法律系和政治经济学系并入并入西南革大政法系;4月,西南司法部干训班并入西南革大;5月21日,西南俄文专科学校(现为四川外国语大学)正式成立;8月20日[註 1],以西南革大政法系为基础,正式成立了西南政法学院(现为西南政法大学),直属西南政法委员会领导[3];9月,西南革大学三处和财经系科参与合并组建四川财经学院(现为西南财经大学),其余部分并入中共中央西南局党校(现为四川省委党校);10月,革大正式宣布结束。
西南革大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公开招生,培训革命干部阶段(1950年4月至9月)、轮训在职干部,培训工人骨干阶段(1950年9月至1952年4月)、转变为西南人民大学阶段(1952年4月至1953年10月),截止1953年10月,革大共培养了近10万各类人才。
西南人民革命大学在重庆市红岩村郊农村和庞家岩设有总校,在四川成都、云南昆明、贵州贵阳、川南、川北、西康设有分校(川东分校未单独成立),各分校概况如下。
分校名称 | 校长 | 校址 | 起止时间 | 刊物 | 备注 |
---|---|---|---|---|---|
成都分校 | 李井泉 | 四川成都 | 1950年2月 - 1952年10月 | 《革大生活》 | 发展为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
云南分校 | 周保中 | 云南昆明 | 1950年4月 - 1953年3月 | 《云南革大》、《学习生活》 | 后改建为云南省人民政府行政干部学校 |
贵阳分校 | 陈曾固 | 贵州贵阳 | 1950年8月 - 1954年1月 | - | - |
川南分校 | 刘披云 | 四川泸县 | 1950年4月 - 1952年8月 | 《学习生活》(后更名为《人民勤务员》) | - |
川北分校 | 胡耀邦 | 四川南充 | 1950年1月 - 1952年8月 | - | 改为四川省第二行政干部学校(1955年夏秋期间结束) |
西康分校 | 廖志高 | 西康雅安 | 1950年1月 - 1952年12月 | 《西康革大》 | - |
校风
[编辑]团结 紧张 活泼 严肃
校训
[编辑]实事求是,民主作风,虚心冷静,艰苦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