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巾軍
此條目可参照捷克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
紅巾軍,又稱作紅軍、紅巾賊,是元朝末年反抗元朝的主要起事力量,因樹立紅旗,頭綁紅巾,故稱作「紅巾」或「紅軍」,又因焚香聚眾,又稱作香軍。
背景
[编辑]紅巾軍的背景,起於元顺帝在位期间朝纲敗壞、稅賦沉重,加上天災不斷。紅巾軍最初起於北方,以韓山童、劉福通等為首領,宣傳「彌勒佛降生,明王出世」等教義,預備造反。
过程
[编辑]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元顺帝命工部尚书賈魯治黃河,動用大量民夫,造成不滿。白莲教主韩山童与地主刘福通、离职官僚杜遵道等人決定在颍上(今属安徽)发动起义。事敗,韓山童被殺。劉福通、杜遵道帶韓山童之子韓林兒殺出重圍,韩林儿随母亲杨氏逃往武安,刘福通等佔領颍州(今安徽阜阳),許多人紛紛加入,在安徽、河南一帶流竄,而北方其他起事如徐州的芝麻李、彭大、濠州(今安徽凤阳)的郭子興等,均稱紅巾起義,或稱紅巾之亂。
繼北方紅軍之後,南方長江流域也紛紛打著紅軍的旗號起事。如彭瑩玉、徐壽輝等在湖北起事,徐壽輝稱帝,國號天完。此外,王權在南陽地區的「北瑣紅軍」、孟海马在荊州襄陽一帶的「南瑣紅軍」等。
元朝隨即鎮壓紅軍起事,由也先帖木兒率兵攻劉福通紅軍,節節勝利,宰相脫脫督戰攻徐州,殺芝麻李,並由賈魯攻濠州,答失八都魯攻滅南北瑣紅軍,南方元軍與徐壽輝軍隊則互有勝負。
至正十五年(1355年)戰局有所轉變,杜遵道、劉福通先立韓林兒為帝,号小明王,国号宋,都亳州,改元龙凤,杜遵道为丞相,后被刘福通所杀。其後數戰後,擊敗答失八都魯的軍隊,並展開反攻,甚至逼近元大都(今北京)。關鐸率領的部隊進入高麗並一度攻陷開城。南方紅軍則在湖廣獲得勝利,朱元璋則繼承了已病逝的郭子興在軍中的地位,渡過長江,佔領集慶(今江蘇南京)。
至正十七年(1357年)前後,在北方以察罕帖木兒(李察罕)、孛羅帖木兒、李思齊等為首的元軍將領,開始對北方紅軍展開反攻。但李思齊等人當時已不聽中央統一號令,常常各自為政。与此同时,紅軍內部也發生爭執並分裂,勢力漸弱。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北方紅軍在安豐之役中敗給新興並降元的張士誠,劉福通戰死,韓林兒投奔朱元璋,隨後溺斃於長江。南方紅軍將領陳友諒則於1360年,殺徐壽輝後取而代之。
此後群雄稱王,各路諸侯相戰,已漸失去原本紅巾軍的性質。
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来源
[编辑]- 书籍
- 楊國楨、陳支平. 《明史新編》. 台北: 雲龍出版社. 1995 (中文).
- 权衡. 《庚申外史》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