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粤海关大楼

坐标23°6′35.96″N 113°14′45.10″E / 23.1099889°N 113.2458611°E / 23.1099889; 113.2458611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粤海关旧址
粵海關大樓
概要
類型文化遺產海關樓[*]海關博物館[*]
建築風格歐洲新古典主義風格
所屬國家/地區 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区廣州
地址沿江西路29號
坐标23°6′35.96″N 113°14′45.10″E / 23.1099889°N 113.2458611°E / 23.1099889; 113.2458611
现居租户粵海關博物館
起造1914年3月28日
竣工日1916年6月25日
托建方粵海關
所有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州海關
设计与建造
建筑师大卫·迪克(David C.Dick)
阿诺特·查尔斯·达德利(C.D.Arnott)
建筑商华昌工程公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粤海关旧址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近代
编号6-1015
认定时间2006年
网站
http://www.customsmuseum.cn/
地圖
地图
修復前的粤海关大門上方的“廣州海關”四字,文化大革命期間大樓多處字跡被破壞,兩邊的英文名稱和下方的奠基石被水泥封住。
2008年的照片,可以看到正门上修復的“粵海關”三字和两边的英文。
立于2006年的文保碑
原本被水泥封住的奠基石,上面刻着奠基时的情况以及建筑师、工程师的姓名。

粤海关大樓,俗称大钟楼,位于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州市荔湾区沿江西路,建成于1916年,是廣州長堤商貿區的地標建築,也是廣州近代西洋建築典範[1]。原正中拱券门上“粵海關”三字,1949年后曾改为“廣州海關”,经修复后现改回“粵海關”,英文名稱上依照拉丁文传统以V代U變成「CVSTOM HOVSE」字样,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编辑]

背景

[编辑]

自清政府在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將台灣納為版圖,解除海禁,允許與外國貿易往來,並分別在廣東、福建、浙江和江蘇四個對外口岸設粵海關、閩海關浙海關江海關四大海關。粵海關於1685年成立,官署設在省城(廣州)天字码头,在黃埔村(黃埔洲)設黃埔掛號口和稅。關部行台則設在澳門關前街和關後街之間的地段。

據《粵海關志》與《黃埔掛號口圖》記載,在黃埔口設有黃埔稅館、夷務所、買辦館和永靖營等機構。清政府當時規定:「凡載洋貨入口之外國商船,不得沿江停泊,必須下錨於黃埔。」故粵海關建立後,進廣州貿易的外國商船基本都是經黃埔古港進出。 [2]

粵海關澳門關部行台設立後,澳門通往廣州的對外貿易運輸從陸路改為水路。為鼓勵外國商船來華進行貿易,粵海關監督赴澳門巡視時,還會親自上船丈量船舶,按地方政府的優惠政策減收貨稅。1849年,澳門總督亞馬留實行擴張殖民政策,拆毀香山縣丞衙署,更率兵推倒懸掛在澳門關部行台前的中國旗桿、遣走海關官員,將關部行台封閉。澳門海關官員被迫遷離,經兩廣總督與行台官員基溥相討,關部行台改設於廣州黃埔辦公。

建築新樓

[编辑]

19世纪下半叶的两次鸦片战争后,广州被英法联军占领,粤海关开始逐渐由西人主導。时沙面岛属于租界,为方便外籍人士办理公务,就在六二三路附近兴建了一栋共两层楼的粤海关税务司公署。然而,大楼在经历数次重修后最终被大火烧掉,后来就决定在附近兴建办公地点,也就是如今的“大钟楼”。咸丰十年(1860年)粤海关税务司在现关址正式建立公署(外界称“洋关”)。民国三年(1914年)3月28日,時粵海關監督宋壽徵、廣東民政長李開侁、粵海關稅務司梅樂和等人為粵海關工程奠基,民国五年(1916年)6月25日落成[1]

1931年6月1日,粵海五十里外常關改轄於海關機構,稱分卡或分關,統歸粵海關稅務司署管理,至此原來由粵海關監督管理的常關退出歷史舞台。1949年10月14日解放軍佔領廣州。1950年1月31日,粵海關稅務司署改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州海關,直屬於中央人民政府海關總署

建筑

[编辑]

建筑由時任海關總稅務司署的英籍總工程師建筑师大衛·迪克(David C. Dick)規劃,英國皇家建築師阿諾特·查理斯·達德利(C. D Arnott)設計,仿欧洲古典建筑形式,华昌工程公司承建,1916年5月竣工。在全国现存的海关大楼中,粤海关大楼属于历史较长者,落成时间早于1927年落成的上海江海关大楼和1924年落成的武汉江汉关大楼

建筑大楼的大理石是来自云南大理,结构为整体钢筋水泥,用大块麻石作基础,十分坚固,整座建筑可以承受500磅炸弹爆炸冲击。整个钟楼建成共花了30万银元。整个建筑仿照欧洲古典建筑形式设计,整体钢筋水泥结构大块麻石基础,正面外墙以花岗岩圆柱与条石镶砌,总建筑面积近三千三百平方米,楼高三十一点八五米,大楼建筑呈现出明显的欧陆风貌,罗马立柱、钟楼、每个房间的壁炉,都是非常显著的特征。

大樓在廣東建築物中有多項開創,包括最早採用鋼筋混凝土框架建構的建築之一,最早採用垂直升降梯的辦公大樓之一,最早室內裝飾上採用進口瓷片、馬賽克的建築物之一,最早設立走火梯及逃生通道的辦公建築物之一等[1]

大钟

[编辑]

屋顶機械大钟为1915年英国制造,是现时全国历史最長的英国制全机械传动式立鐘。近年,由于大钟运行时间太长及零部件磨损严重,导致大钟时间出现较大误差,所以政府为此曾对大钟进行过两次维修以恢复大钟走时的准确性。

在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钟楼仍然使用,保持每15分钟奏鸣。文化大革命期间,将报时音乐从《威斯敏斯特》改为《东方红》。至1980年代,由于周边居民认为钟声过吵而停止鸣钟。[3][4]

2010年亚洲运动会期间,钟楼曾恢复逢整点鸣钟。[5]在2015年,有广东省人大代表请求恢复鸣钟,最终确定于2016年元旦开始,每逢早上8点及晚上8点鸣钟,并征集意见是否需要恢复更多的鸣钟时间。[3][6]

海关博物馆

[编辑]

2006年9月12日,广州海关办公地点正式撤出已经使用了91年的粤海关大楼,迁往天河区珠江新城海关总署于2007年2月批复,原广州海关的“大钟楼”将建设為中国海关博物馆广州分馆。广州海关遂发出工程招标公告,向全国进行招标,对大钟楼进行保养维护,预计投资400万元恢复其旧貌。保养维护工程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大钟楼进行原状修复修缮,对“大钟楼”四层的主体建筑进行保养维护。

工程于2007年8月完成,海关博物馆则在同年12月28日布置完成,唯中庭老式电梯仍在维护一直未开放或撤除施工围蔽。博物馆每逢周一、三、五,接受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团体的预约参观。2009年9月20日和28日,曾对社会公众试行开放2天;从2010年1月13日起,改为每逢周三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开放时间为上午9:30至下午4:00,市民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可领票免费进场,参观负一层至三层的博物馆展室[7],屋顶及其上面的钟楼则不开放,每日参观人数限于800人;从2011年1月开始,博物馆再次缩减开放时间,只限在每个月第三周的周三向个人开放参观,维持凭证件登记后免费领票的安排,开放时间为上午9:30至下午4:00,社会团体凭单位公函仍可在每周一、三、五预约集体参观。2013年10月23日起,恢復為每週三開放。

2015年12月28日,廣東省文物局通過「粵海關博物館」備案登記。

重要展品有:

  1. 李鴻章親筆匾牌「津海新關」,為1888年津海關擴建辦公樓竣工時,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為慶賀新樓竣工時題寫;
  2. 「大龍郵票」,該郵票於1878年由中國海關印刷發行,亦是中國歷史上發行的第一套郵票;
  3. 「1894年初版慈壽舊票全套」,共9枚,旨為紀念慈禧太后60生辰,是中國第一套紀念郵票。

公共交通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组图】钟声依旧 粤海关旧址“大钟楼”落成一百周年[失效連結] 人民网-广东频道   2016-06-24
  2. ^ 歷經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盛衰——黃埔古港. 高球先生. 2009-02-25 [2016-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7). 
  3. ^ 3.0 3.1 成小珍. 沉默20年粤海关钟楼元旦重鸣. 《信息时报》. 2015-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中文). 
  4. ^ 大钟沉默20年能否天天再敲响?. 广州图书馆. 《广州日报》. 201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6) (中文). 
  5. ^ 百年钟楼鸣响 喜迎广州亚运_财经_凤凰网. [2015-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2). 
  6. ^ 马汉青. 粤海关百年钟声今早再度鸣响 今后每日8时将重新响起_金羊网新闻. 羊城晚报-金羊网. [2016-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7). 
  7. ^ 博物馆楼层指南标识为负一层开始计,但实际上负一层为地表以上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