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伽可汗碑
外观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3年10月9日) |
毗伽可汗碑为东突厥国时期的一块石碑,由唐朝协助建立。1889年,俄罗斯考古学家雅德林采夫在外蒙古鄂尔浑河旧河道发现阙特勤碑和毗伽可汗碑等鄂尔浑碑铭。
概要
[编辑]毗伽或Bilga为该碑文主人的汗号,在突厥语里具有聰明、智慧的意思。毗伽可汗碑指的是公元八世纪初期所立的后突厥汗国毗伽可汗的石碑,用突厥文和汉文两种文字刻写,撰写阙特勤碑、毗伽可汗碑突厥文的为毗伽可汗、阙特勤侄子夜落纥特勤。毗伽可汗与其弟阙特勤死后不到10年,突厥内部瓦解,阿史那家族复兴的突厥国彻底灭亡。而毗伽可汗碑碑文很少在中国的历史资料中被提及。
石碑上的突厥文已由各界突厥史学家译为不同语言版本,石碑汉文译本与突厥文的版本内容并不一致。汉文译本是唐朝史官李融撰文,而非唐玄宗本人亲书,如阙特勤碑汉文译本为唐玄宗亲书;突厥文以毗伽可汗的口吻叙说了东突厥立国的征战和对唐朝和周边民族的关系,成为对突厥民众的教训,认为接近漢族人会使得突厥人走向灭亡。该碑文的传记前半部,与同时期毗伽可汗为其弟阙特勤死后而立的祭文石碑阙特勤碑有部分重复的地方。在碑文中突厥称唐朝为Tabgach(桃花石),即中国之意。[1]
在突厥历史中,毗伽可汗碑与暾欲谷碑、阙特勤碑一起被称为突厥三大碑。
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 吴志根. 关于“桃花石”. 江汉论坛. 197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