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江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武林

江湖,是一个古老的汉语词汇,在《史記》中是指“江河”和“湖泊”的合称[1],而在中国文化中又有多重引申意义,用于指称“四方之地”[1],其中包含各种不同的场景或感情语境

江湖一词使用于指代场景,比喻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流来往的某个场合,指涉的對象並不固定,要看上下文決定,可以是指人们四处生活的民间社会[2]、商帮聚会的码头[3]、龙蛇混杂的市井[4]游侠结交与争斗的武林[5]、隐士远离朝堂而归去的隐居处所[6]、同行彼此竞争利益的职业圈子[7]、流氓份子结交义气的黑社会等的代名词[8];“江湖”一词上升成为政治斗争概念时,结党立派的官场也可以是一种江湖[7][9]

江湖一词使用于表达人生情感,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可以是恩怨纠缠的争锋宿敌、萍水相逢的点头之交、你来我往的利益交易、推杯换盏的一生知己、转身相忘于江湖的过客[7];或者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事情变幻莫测,世间浩荡,人心险恶,其中可以是初入社会的无畏闯荡、求生求存的拼搏、人际关系的拉扯羁绊、尔虞我诈的争权夺利、善念与恶念之间的挣扎、身不由己的无奈、无法突破重围的引退、再展拳脚的重出江湖。[10][11] 故此人生阅历甚多,练达世故人情的人,被称之为“老江湖”。[1][12]

佛教禅宗亦有“江湖”的禅林用语,典故来自禅宗丛林发祥地江西、湖南,昔日禅门心法弘传的时代,走访两地参禅悟道的学僧不胜枚数,这样的学习风气在禅林中被称为“走江湖”。[13]

词源

[编辑]

江湖,出处自《庄子》多篇,皆具有寓言启示的意义。

  • 〈内篇·逍遥游〉曰:“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而无所容?”
  • 〈内篇·大宗师〉〈外篇·天运〉曰:“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内篇·大宗师〉又曰:“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
  • 〈外篇·至乐〉〈外篇·达生〉曰:“夫以鸟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
  • 〈外篇·山木〉曰:“夫风狐云豹,栖于深林,伏于岩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饥渴隐约,犹旦胥疏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然且不免于罔罗机辟之患。”

用途

[编辑]

地理

[编辑]

江湖,本义是指“”和“”的合称,狭义是指“长江”和“洞庭湖”(或“太湖”),广义是指天下任何江河湖泊、溪流池沼。[14] 司马迁《史记》曰:“(范蠡)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司马光《资治通鉴》曰:“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又曰:“据险守要,泛舟江湖。”此处皆是指水名。

凡是有水汇聚的地方就可形成许多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江湖水系,尤如人与人团伙结党形成的群体组织,从这个层面又引申为“民间”、“社会”、“四方各地”的意思,形而上可称之为“世间”。[14] 班固《汉书》曰:“(吴芮)秦时番阳令也,甚得江湖间民心。”白居易《琵琶行》序曰:“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这些指的是人们在各处行走,浪迹天涯四海为家的零落漂泊,尤如鱼在江湖中游动。

市井行当

[编辑]

走江湖,指中国旧时走南闯北,四处漂泊,居无定所,靠五术杂耍行商贩卖乞讨等在街头集市讨生活的人。[14][15] 江湖市井之中有各行各业,形形色色无从计数,概称为三百六十行,归纳为“江湖八门”。[4]

江湖人经常以浮夸吹嘘的话术,吸引路人的注目,其中有底层社会买卖东西的行脚,被称为“江湖贩子”;宣传偏方蛇酒神油等类民间疗法的行医,被称为“江湖郎中”;操弄算命占卜相术巫觋等类术数的奇人异士,被称为“江湖术士”;[16] 演练武艺杂技唱曲说书等类谋生技能的群体,被称为“江湖艺人”;甚至包括一些招摇撞骗、行为不端的人,被称为“江湖骗子”;常年游走四方,经历世故之人,可称之为“老江湖”。

码头帮会

[编辑]

江湖文化,可指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联谊文化、结义文化、帮会文化、社团文化、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山头文化、角头文化、黑帮文化。[3][17][2] 江湖并不属于朝廷也不属于家族,处于“公”与“私”之间,包括那些为了社会的特定需要,为了集体利益而行动的互助团体。

船帮漕运是古时商帮最重要的交通运输,船舟航行在江湖之上、停泊在码头之中,久而久之,“江湖”与“码头”两词就成为市井商人的重要行话。[18] 江湖码头中互不认识的人聚会在一起,彼此之间互相帮助,形成最早的“会”和“帮”。[18] 这种互助团体可以溯源至“团”、“”、“市”、“作”的古代工商组织。

游民社会

[编辑]

江湖,包括社会下层阶级一群不服王法、脱离统治、流离失所、非主流社会(不士、不农、不工、不商)、遭受打压的草根社群,称之为“游民”或“流民”。[19][20] 城里的游民经常是以流窜街头的无赖乞丐为业,中国旧社会的乞丐团伙首领称为“团头”,这种游民组织演变成为武侠小说中的丐帮[a]

游民随着历史的局势变迁,演变成影响社会格局的“流氓”或“流寇”。[21] 新朝末年,农民领袖王匡王凤占领绿林山,聚集流离乡民及逃犯作为农民起义的根据地,称之为绿林军;故此,后世又以“绿林”一词,指称聚集江湖山林之中,反抗统治阶级的盗贼团体。

武侠文学

[编辑]

江湖,武侠文学中指习武之侠客活跃的圈子,又称为“武林”。[b]江湖豪客传》之中讲述一百零八将集结梁山,落草为寇,起义造反,赋予“在(官方)控制之外”的含义。[8]

武侠文化中的江湖游侠,可以溯源至先秦时代墨者游士。游士行走于列国之间,说服诸侯,提倡“任侠日语任侠”精神,活跃于民间社会,对后来的武侠文化有推波助澜的功能。[20][5] 武侠作家创作的武侠小说,叙述各种江湖人物的矛盾、江湖儿女的恩仇,以及江湖门派的争斗,编织引人入胜的虚构江湖事迹;甚至晓以民族大义,刻画一个为国为民、有担当的江湖大侠。[22]

地下社会

[编辑]

江湖,在过去是不受政府管制、不在官署立案、不显现在表面社会、深入民间内里、游走在法外之地的秘密結社。江湖之中有自发的一套规则和戒律,维持内部的秩序,这种规则不一定与王法冲突,但肯定是不一样。[2] 江湖事江湖了,江湖中人一旦触犯江湖规则,也将由江湖门中的长辈做出处罚。[7]

因为影视剧集的流行文化影响,使得人们将打斗义气与江湖联系在一起,“江湖”一词,在现代也是“黑社会”的代称。[8][23] 江湖意味着复杂的人际关系,法理之外还有人情,维持江湖运作秩序的规则,无外乎情与义;[24] 除此之外,江湖虽然远离统治阶级,官府无法管制,但并非无法产生作用,黑与白之外,还有交织的灰色地带。[7]

圈子

[编辑]

江湖在现代中文用语,可以用来形容人性复杂的现实写照,彼此争夺名利和权力,攻于金钱、人脉和心计手段,并且产生明争暗斗与恩怨纠纷的地方,有些时候可以形容职场[11]、政坛[9]、体坛[25]、娱乐圈[26]、商业界[27]就是江湖。

例如,當有人提到拳擊手泰森「重出江湖」時,這裡的「江湖」是指職業拳壇的圈子。另外,当科研工作演变为争夺利益和资源的乱象,学术界也可以变成与恩怨挂钩的江湖;[28] 当“江湖”上升成为某种概念时,官场斗争也被视为是一种江湖。[7]

隐沦

[编辑]

江湖,与“山林”、“林泉”同义,指高士远离朝廷公家,隐身避世之居所。[14] 范仲淹《岳阳楼记》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严先生祠堂记》曰:“既而动星象,归江湖是也。”李商隐《安定城楼》曰:“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江湖与“庙堂”对立,源于儒家学子的忠君大一统思想,事君牧民、知书达礼的君子人格,视江湖人的行为粗野、不拘礼法、放浪形骸为草莽文化。[6] 中国古代文人在此,大致上有两条出路,一者选择出仕庙堂,二者选择归隐江湖。归隐江湖者,或有真心厌恶仕途,追求心灵高洁的隐士;或有蓄力等待时机,择良主而投身入世的谋者;或有在朝堂功成名就,自愿退职安度晚年的士人;或有被朝堂党派排挤,无奈被迫退出的下野官员;或有无缘投身于官场,以之为终南捷径的名利客。[29]

南宋后期,藏书家陈起与其子陈续芸结交山林隐士,数度为落魄江湖的诗人出资刻录《江湖集》丛刊,故此这些诗人被统称为“江湖诗派”。[30]

禅宗

[编辑]

江湖,在禅门借代指雲遊四海的雲遊僧众,其起源於六祖慧能门下的两大弟子:南岳怀让法嗣马祖道一开创洪州宗,居於江西青原行思法嗣石头希迁开创石头宗,居於湖南[31][32] 前往參學兩位大師之人極多,兩類人遂合稱「江湖僧」、「江湖眾」,簡稱「江湖」,或有說因為雲遊僧行腳三山五湖而得名。[33]

早期禪宗的弘法以河南河北安徽湖北等北地為主,五祖弘忍親授衣缽弟子慧能開始從嶺南弘道,傳承南嶽、青原兩系,再下傳承馬祖、石頭等眾門生,往後則一花開五葉,形成禪門五宗[34] 南嶽、青原展開弘法時,逐漸北移到江西、湖南,以後的地方行政形成兩廣兩湖的管理機制,湖北、湖南稱為「湖」,江西稱為「江」,三地合稱為「江湖」,禪門五宗幾乎都以「江湖」為根據地。[34] 禪門心法盛行時期,有志修禪的學僧,如果想要深參實證,必定前往江西、湖南拜訪禪師,稱為「雲遊江湖」。[34]

日本江戶時代禪師無著道忠日语無著道忠則認為江湖原指長江洞庭湖,散居江上湖邊而非名山大剎的禪士稱為「江湖人」,不擔任名山大剎住持者聚會在一起則稱為「江湖眾」。[31][35] 日本禪宗有透過江湖會教化民眾、發展教團的「江湖派」。[36] 日本曹洞宗亦每年舉辦江湖會,僧眾參加之次數稱為「法臘」,並以法臘決定僧眾之長幼次序、座位等。[35][37][38][39] 此外,禪林亦有其他幾個與「江湖」相關的詞彙,如禪僧舉行的結夏安居稱為「江湖僧會」、「江湖會」,師家稱為「江湖名勝禪師」,僧堂稱為「江湖道場」、「江湖寮」;祝賀住持晉山繼承寺務的疏文稱為「江湖疏」、「江湖友社疏」,該疏文若由東藏主(管理東方經藏者)宣讀稱為「東江湖疏」,由西藏主宣讀稱為「西江湖疏」。[33]

順帶一提,與江湖行腳僧人相關的詞彙「雲水」,其飄逸自在的意境同「江湖」一詞極為相似,則典故取其「心似白雲常自在,意如流水任東西」。[40]

另见

[编辑]

注解

[编辑]
  1. ^ “团头”是唐宋商业领袖的称谓,源自“团”的行业组织。
  2. ^ “武林”一词源自宋元话本小说,原意指的是商业繁华的临安府(今浙江杭州)。
  3. ^ “散人”可以指闲散、不担任公职的人。唐宋以后,隐退的文人经常自号为散人。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江湖. 中華民國: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2023-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1) (中文(繁體)). 
  2. ^ 2.0 2.1 2.2 蔡永飞. 江湖,中国社会的真相. 中国观察. 中国报道周刊. 2003-07-30 [2019-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1). 
  3. ^ 3.0 3.1 赵志. 揭秘近代中国三百年之“江湖”. 凤凰网文化. 2011-04-25 [2019-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5). 
  4. ^ 4.0 4.1 云游客《江湖丛谈》:“在早年,江湖人到了他们有地盘之处,都有一种组织,他们江湖人的团体叫做长春会。……会中按着金、皮、彩、挂、平、团、调、柳八门生意,一门有一门的领袖。”
  5. ^ 5.0 5.1 墨家对武侠文化的推波助澜. 中国孔子基金会. 2007-05-19 [2019-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7). 
  6. ^ 6.0 6.1 “江湖与庙堂”的历史意蕴. 中国华文教育网. 2010-08-23 [2022-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2). 
  7. ^ 7.0 7.1 7.2 7.3 7.4 7.5 金庸小說的「江湖」: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 關鍵評論. 2019-03-24. 
  8. ^ 8.0 8.1 8.2 「江湖」與俠客及黑幫有何關係?. 巴士的報. 2016-01-13 [2019-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30). 
  9. ^ 9.0 9.1 李的洺. 政坛与江湖,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 马来西亚: 东方日报. 2021-10-14 [2022-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0). 
  10. ^ 卢桂霞. 从“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说起. 新加坡: 联合早报. 2022-01-07 [2022-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2). 
  11. ^ 11.0 11.1 职场江湖飘,菜鸟到高手有几步之遥?. 北京青年报. 2019-09-23 [2022-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0) –通过CCTV. 
  12. ^ 老江湖. 中華民國: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2023-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4) (中文(繁體)). 
  13. ^ 释星云. 走江湖. 佛法真义 (佛光山資訊中心). [2023-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1) (中文(臺灣)). 
  14. ^ 14.0 14.1 14.2 14.3 维基词典中的词条「江湖
  15. ^ 走江湖. 中華民國: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2023-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1) (中文(繁體)). 
  16. ^ 高文涛. 明代江湖术士初探. 中国古代史 (青海师范大学). 2009 (中文(简体)). 
  17. ^ 反“码头文化” 就是反“帮派会党文化”残余. 新华网. 2018-02-10 [2022-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18. ^ 18.0 18.1 木萱子. 解密历史上真实的晋商:成功的“黑社会”组织?. 晋商之死.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 [2019-07-30]. ISBN 9787501793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30). 经商需要历经的地方,自然条件自然不会好的,长途贩运,山高水长,成群结队是最理想的形式,既可保证安全,又可互相帮助。……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许多人将江湖与帮会结合在一起……以致“江湖”一词基本上是中国古代帮会的代名词,“码头”一词也是中国古代帮会最重要的行话之一。 
  19. ^ 王学泰. 江湖旧梦.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 133—134. ISBN 9787511325310. 
  20. ^ 20.0 20.1 野夫. 江湖:中國民間社會的傳承(上). Iconada.tv. 2011-11-14 [2019-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1). 
  21. ^ 陈宝良. 无籍之徒:中国流氓的变迁.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22. ISBN 9787203125013. 
  22. ^ 陈墨. 金庸笔下的江湖恩怨. 中国文化研究院. 2018-10-05 [2019-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4). 
  23. ^ 唐曉東. 越共革新開放的法外之地:江湖黑幫文化席捲社會. 香港01. 2019-07-07 [2019-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7). 
  24. ^ 郭富民. 江湖中的情与法——观电影《江湖儿女》有感. 人民法院报. 2018-11-23 [2023-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5). 
  25. ^ 江湖从此无袍哥. 体坛周报. 2006-02-06 [2022-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0) –通过搜狐体育. 
  26. ^ 揭开娱乐圈生存法则“江湖”内幕. 凤凰娱乐. [2022-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1). 
  27. ^ 微商江湖隐秘史:一夜暴富背后是人性与阶层的博弈. 创事记. 2017-11-06 [2022-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0) –通过新浪科技. 
  28. ^ 斥帮派怪象:学界不是江湖. 科技日报. 2018-06-21. 
  29. ^ 邹泽江. 江湖之远有隐沦——中国“隐士”解密. 2022-10-07 [2023-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3). 
  30. ^ 熊海英. 江湖诗派.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 [2023-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2). 
  31. ^ 31.0 31.1 丁福保. 链接至维基文库 江湖. 《佛學大辭典》. 维基文库. 1922 (中文). 
  32. ^ 慈怡法師主編. 〈六祖壇經〉. 《佛光大辭典》 (高雄縣大樹鄉: 佛光). 1988. ISBN 9789575433307 (中文(臺灣)). 
  33. ^ 33.0 33.1 慈怡法師 (编). 江湖. 佛光大辭典. [2019-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5). 
  34. ^ 34.0 34.1 34.2 江湖. 禅林杂志. 2008-01-18 [2023-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1) –通过凤凰网. 
  35. ^ 35.0 35.1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編輯;藍吉富主編. 江湖會.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臺南縣永康市: 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 1994. ISBN 9579982104 (中文(臺灣)). 
  36. ^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編輯;藍吉富主編. 江湖派.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臺南縣永康市: 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 1994. ISBN 9579982104 (中文(臺灣)). 
  37. ^ 丁福保. 链接至维基文库 法臘. 《佛學大辭典》. 维基文库. 1922 (中文). 
  38. ^ 慈怡法師 (编). 法臘. 佛光大辭典. [2019-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5). 
  39. ^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編輯;藍吉富主編. 〈法臘〉.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臺南縣永康市: 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 1994. ISBN 9579982104 (中文(臺灣)). 
  40. ^ 雲水. 佛光大辭典. [2023-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1) –通过佛弟子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