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新興傳染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新发传染病
安東尼·福奇(Anthony Fauci)擔任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主任時,他繪製了一張世界地圖,以在國會聽證會上介紹,該聽證會顯示出一個明顯的新興傳染病威脅:艾滋病毒。 從那時起,他不斷更新地圖,現在顯示出許多傳染病威脅的出現,以說明他就職期間的經驗,並重點介紹在HIV之前出現的某些感染[1]

新興傳染病(英語: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縮寫:EID)又称新发传染病,一般定義是近二十年以來,新出現在人類身上的傳染病,而該疾病的發生率除了有快速增加的趨勢,且在地理分布上有擴張的情況,甚至發展出新的抗藥性機制[2] ,都可以算是新興傳染病。

新興傳染病佔了所有人類病原體的百分之十二[3]。新興傳染病可能是由新發現的微生物引起的,包括新的病毒品種或病毒毒株[4](例如新型冠狀病毒埃博拉病毒HIV)。 一些新興傳染病是從已知的病原體演變而來,就像新的流感病毒株一樣。 新興傳染病也可能是由於將現有疾病傳播到不同地理區域的新人群而引起的,就像西尼羅河熱爆發那樣。

定義

[编辑]

廣義的新興及再浮現傳染病,其型態大致可以分成六種[4]

  1. 病原/新病症:例如愛滋病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中東呼吸綜合症2019冠狀病毒病
  2. 舊病原/新病症:例如漢他病毒
  3. 舊病原/新棲地:例如在澳洲爆發的日本腦炎
  4. 舊病原/新株種:例如霍亂弧菌 O1群/O139群
  5. 舊病原/新宿主:例如發生人類身上的禽流感[5]
  6. 舊病原/復發流行:例如在美洲爆發的登革熱

參看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Paules, Catharine I.; Eisinger, Robert W.; Marston, Hilary D.; Fauci, Anthony S. What Recent History Has Taught Us About Responding to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 Threats.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7-12-05, 167 (11): 805–811 [2020-07-26]. ISSN 0003-4819. PMID 29132162. doi:10.7326/M17-249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6) (英语). 
  2. ^ Witte, W. Increasing incidence and widespread dissemination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in hospitals in central Europe,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German hospitals..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 1997, 3 (4): 414–22. doi:10.1111/j.1469-0691.1997.tb00277.x. 
  3. ^ Taylor, L. et al. (2001). Risk factors for human disease emergenc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356(1411):983-9.
  4. ^ 4.0 4.1 Fauci AS. Emerging and 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the perpetual challenge. Academic Medicine. 2005, 80 (12): 1079–85. PMID 16306276. doi:10.1097/00001888-200512000-00002. 
  5. ^ 衞生署 衞生防護中心 - 禽流感. www.chp.gov.hk. [2020-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7) (中文(香港)).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