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保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故意四壞球

保送(英語:base on balls)縮寫為BB,是棒球術語。是屬於保送讓擊球員打者)上壘的通稱。包括四壞球(保送一壘)、觸身球(保送一壘)和妨礙打擊(保送一壘)。

擊球員獲得四壞球、故意四壞球(敬遠球或保送戰術),或是投手所投出的球擊中擊球員形成觸身球Hit by Pitch),擊球員可以直接上到一壘的情形。其中「捕手妨礙打擊」(Catcher Interference, CI),當投手在投球過程中,打者被對方捕手或者其他野手以任何形式干擾打擊,此時形成比賽停止球,打者直接上一壘。最常見的捕手干擾打擊,就是打者在揮棒過程中,碰觸到捕手手套的前緣。

四壞球Base on Balls,通常記錄為BB),又稱作四壞保送,英文也以Walk為同義詞,是棒球運動中的術語,指投手對擊球員在被有效擊出(包括擊入界內界外接殺)或投出三個好球之前,投出四個壞球,此時打者會被保送上一壘,投手投出四壞保送,會平白給對手在沒有安打的情形下製造得分的機會,投出許多保送的投手常代表其控球能力不佳;反過來說,一個選球能力好的打者,能夠獲得較多四壞球上壘的機會,替球隊爭取更多得分的機會。

保送的種類

[编辑]

四壞球

[编辑]

術語:Base on Balls
縮寫代碼:BB
記錄代碼:BB
擊球員於打擊中獲得四個壞球數,准進一壘之判決。

  • (A)投出四個壞球於好球帶外,裁判員判給擊球員上一壘時,記錄為四壞球;如第四個壞球觸及擊球員時,應記為觸身球。如一次四壞球關係到2名以上的投手,又如一次四壞球關係到2名以上之擊球員時,應給予最後之擊球員四壞球之記錄。
  • (B)所謂故意四壞球,係指投手有意投第四個壞球給在投球前已站立而起的捕手時,被記錄為故意四壞球。
【註】獲四壞球的擊球員,因不進一壘、妨礙守備或漏踩壘包被宣告出局者,取消四壞球,記其打數

四壞球在規則上屬活球(比賽進行中),所以當打者獲得四壞球的同時發生暴投、捕逸或投手犯規時,無論跑者是否處於被迫進壘狀態,均可持續進壘。

故意四壞球

[编辑]

術語:intentional bases on balls
縮寫代碼:IBB
記錄代碼:IBB
故意四壞球在日本稱為敬遠
在棒球比賽中,投手與捕手因為戰術運用考量,故意投出誇張不可能揮擊到的球保送打擊能力較強的擊球員上壘,製造讓下一棒的擊球員打出雙殺打的可能性,進而形成雙殺

投手準備投故意四壞球時,捕手不能先站在捕手區外等球,必須站立於捕手區內,等投手把球投出手之後,捕手才能夠移動到捕手區之外接球,否則就算是「投手犯規」。

雖然基於戰術運用考量,策略性故意保送擊球員,但投手如果沒有在第四個壞球給在投球前已站立準備接球的捕手,在記錄上仍然不視為故意四壞球,而僅記錄為一般的「四壞球保送」。(在1992年甲子園大會中引起日本社會強烈討論的「松井秀喜連續五回保送事件」中,因捕手仍在捕手區內接球,故公式紀錄上該等保送只被標為「四壞球保送」(雖然在當時社會的反應,該等保送與故意四壞無異)

近年為縮短比賽時間以及部分國際賽投手投球數限制,故意四壞改採宣告制。在擊球員進入打擊區後,無論投手是否已開始投球,守方總教練可隨時以手勢(伸出4指)向主審示意執行,此時擊球員直接保送上壘,投手無需再投4個壞球,紀錄上仍視為故意四壞球。但由於四壞球在棒球規則裡屬活球(比賽進行中),當故意四壞改採宣告制之後,少了活球而造成的不確定性(如打者揮空、投手犯規或暴投、捕手捕逸、跑者盜壘等),所以也有人不認同宣告制的作法。

在計算上壘率時,故意四壞球不計算在上壘率的四壞球種類之中,因為不是靠打者實力而是防守方的戰術而上壘。

觸身球

[编辑]

統計用語:hit by pitch
縮寫代碼:HBP
記錄代碼:HP
說明
投手的投球在擊球員未揮棒狀態下,且身體未在好球帶中,擊中擊球員時,稱為觸身球,被擊中的擊球員則可以獲得保送上至一壘,屬於比賽停止球狀態。

所謂的擊中是只要擊中打者身體或任何穿戴的裝備就算,所以球即使只稍微削到球衣或是打擊頭盔,仍為觸身球。

如果球先落地在未先打中捕手、主審及任何障礙物的情況下反彈擊中站在打擊區的打者,仍為觸身球。

如果主審主觀認為打者沒有閃躲的動作,則可只宣告為一壞球而不宣告為觸身球。

如果打者身體被擊中但球棒有打中球彈至界外,則比照一般界外球宣告為界外球

如果打者身體被擊中但是被裁判判定為出棒,則宣告為一好球而不是觸身球,如果打者前面已經2好球,則打者遭三振出局,且因為是比賽停止球,壘上跑者不得進壘。

妨礙打擊

[编辑]

統計用語:Catcher Interference 縮寫代碼:CI 記錄代碼:CI

其中「捕手妨礙打擊」,當投手在投球過程中,打者被對方捕手或者其他野手以任何形式干擾打擊,此時形成比賽停止球,打者直接上一壘。最常見的捕手干擾打擊,就是打者在揮棒過程中,碰觸到捕手手套的前緣。捕手妨礙打擊時如果壘上有人,則處於被迫進壘狀態的跑者往前進一個壘位,非處被迫進壘狀態的跑者則須留在原壘位,其進壘規定與觸身球相同。

以壘上各種態樣來看:

  • 壘上無人:打者上一壘。
  • 僅一壘有人:打者上一壘,一壘跑者上二壘。
  • 僅二壘有人:打者上一壘,二壘跑者留在二壘。
  • 僅三壘有人:打者上一壘,三壘跑者留在三壘。
  • 恰一二壘有人:打者上一壘,一壘跑者上二壘,二壘跑者上三壘。
  • 恰一三壘有人:打者上一壘,一壘跑者上二壘,三壘跑者留在三壘。
  • 恰二三壘有人:打者上一壘,二壘跑者與三壘跑者留在原壘位。
  • 滿壘:打者上一壘,所有跑者前進一個壘位,三壘跑者回本壘得分。

當妨礙打擊發生時,打者如果因安打、四死球、失誤或其他原因上壘,且其他跑者至少往前推進一個壘位時,則不宣告妨礙打擊,比賽進行中,其規定類似投手犯規。

攻擊方總教練得於妨礙打擊發生後的Play結束後,選擇接受Play的結果而拒絕妨礙打擊的罰則,但應於Play結束後立即提出。

四死球

[编辑]

這是在日本比較常用的棒球術語,四死球是指四壞球與觸身球的合稱。例如形容一個投手在一比場賽中沒有投出四死球,即是指沒有四壞球與觸身球。

參考資料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