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奥古斯塔广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奥古斯都广场
君士坦丁堡行政中心地图

奥古斯塔广场希臘語Αὐγουσταῖον拉丁语Augustaeum,[a])是古代和中世纪 君士坦丁堡(现代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一个重要的典礼广场,大致相当于现代的圣索菲亚广场(土耳其语Aya Sofya Meydanı)。原为公众市集,6世纪改造成一个由柱廊环绕的封闭庭院,作为拜占庭帝国首都一些最重要的大厦之间的联系空间。广场一直幸存到拜占庭帝国后期,后来成为废墟,直到16世纪初仍可看见痕迹。

历史

[编辑]

奥古斯塔广场可追溯到君士坦丁大帝定都于此之前。当罗马皇帝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193–211)重建拜占庭城时,他建立一个由柱廊包围的大广场,因此命名为四柱廊广场(Tetrastoon)。在广场中心矗立着一根圆柱,是赫利俄斯神像[1]。在320年代,君士坦丁用许多新的纪念性建筑来装点他选择的新首都。其中一项建设工程是在四柱廊广场周围新建建筑,奥古斯塔广场系得名于广场上的一根斑岩纪念柱,柱顶是君士坦丁母亲海伦娜太后的的雕像,她的称号为奥古斯塔英语Augusta (honorific)奧古斯都的陰性型)[1][2]。459年,利奥一世皇帝重建奥古斯塔广场。在尼卡暴动中被毁后,又由皇帝查士丁尼大帝再次重建于530年代。这个广场原来向公众开放,用作该市的食品市场(agora),但在查士丁尼重建后,它成为一个封闭的庭院,出入受到限制。自从7世纪,拜占庭作家就明确地将它称作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前院[1][2]

查士丁尼的奥古斯塔广场在后来的数百年中变化不大。13世纪后期,从尼西亞帝国收复该市以后,广场及附近的建筑物似乎已经是圣索非亚大教堂的财产[1]。但是到15世纪初,意大利旅行家克里斯托福罗·布隆戴蒙提英语Cristoforo Buondelmonti称广场已变成了废墟,到1540年代皮埃尔·吉尔斯英语Pierre Gilles逗留期间,只剩下了七根圆柱的断片[1]

位置和描述

[编辑]

奥古斯塔广场位于君士坦丁堡的东部,在拜占庭帝国早期和中期,作为该市的行政,宗教和礼仪的中心。这个广场为长方形开放空间,周围环绕着柱廊[3],可能是在459年增建,后来由查士丁尼重建[1]。其精确的尺寸现在无法确定。鲁道夫·吉扬认为它是一个长方形,长85米,宽60-65米[1]

查士丁尼柱复原图

奥古斯塔广场四面封闭,可以从其西侧的Melete门和南侧的Pinsos门进入,从城市的主干道梅塞大道[1]。广场外面是帝国公路的零里程标志米立安英语Milion。奥古斯塔广场的北面到圣索非亚大教堂牧首宫( Patriarcheion ),东面是君士坦丁堡城内的两座元老院会堂的其中之一(另一座在君士坦丁广场),由君士坦丁或尤利安兴建,查士丁尼重建,前面的门廊有六根巨柱[4][1][2]。在元老院旁,广场的东南角是君士坦丁堡大皇宫的入口,宏伟的查爾克大門英语Chalke[3],而西南角是巨大的宙克西帕斯浴場君士坦丁堡赛马场的北端。在7世纪,可能由君士坦丁堡牧首托马斯一世在广场的东南侧,兴建了巨大的三走道的巴西利卡Thōmaitēs(Θωμαΐτης)。这是牧首宫的接见大厅,还包含了牧首图书馆,一直存在到16世纪[1][5]

如同考古挖掘所发现的,奥古斯塔广场本身用大理石铺砌,特点是有许多雕像,除了上面提到的海伦娜奥古斯塔雕像[1] 8世纪到9世纪的 Parastaseis syntomoi chronikai 记载,一根圆柱上是君士坦丁本人的雕像,两侧是他三个儿子的雕像:君斯坦丁二世君士坦斯一世君士坦提乌斯二世,后来又增加了李锡尼和尤利安的雕像[6]狄奥多西大帝在位期间(395-423年),取而代之的是狄奥多西的银质骑马雕像矗立在柱顶,两侧是他儿子阿卡迪奥斯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的雕像[6]厄特克西皇后位于柱顶的铜像也安放在广场上。雕像落成时的伴随的噪音和异教徒仪式,受到牧首金口若望的批评,引起了皇后的愤怒,随后牧首遭到废黜和流放。这尊雕像的基座在1848年发现,现在安放在圣索菲亚大教堂的花园[7][8]。在查士丁尼重建之后,广场的主要特征是高高的查士丁尼柱,自543年起矗立在广场的西端,纪念他的胜利。柱顶是查士丁尼本人的骑马雕像,三个蛮族的国王跪在前面,献上贡品。它一直幸存到16世纪,才被奥斯曼帝国拆除。[2][9]

注释

[编辑]
^  a:  Also found in the sources as: Αὐγουστέων or Αὐγουστεών, Augousteōn; Αὐγουστίον, Augoustion; Αὐγουστεῖον, Augousteion, and hence in the corrupted form Γουστεῖον, Gousteion. The name first appears in Latin in the Notitia Urbis Constantinopolitanae of ca. 425.[1]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Katsaveli (2007)
  2. ^ 2.0 2.1 2.2 2.3 Kazhdan (1991), p. 232
  3. ^ 3.0 3.1 Procopius, De Aedificiis, I.10.5
  4. ^ Procopius, De Aedificiis, I.10.6
  5. ^ Paspates (2004), p. 83
  6. ^ 6.0 6.1 Cameron & Herrin (1984), p. 149
  7. ^ Cameron & Herrin (1984), pp. 93, 206–207
  8. ^ Paspates (2004), pp. 101–103
  9. ^ Cameron & Herrin (1984), pp. 251, 262–263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