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神社
外观
(重定向自北港神社社務所暨齋館)
北港神社 | |
---|---|
ほっこうじんじゃ Hokkō Jinja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臺灣臺南州北港郡北港街[1][2] |
宗教 | 神道 |
主祭神 | 天照皇大神 大國魂命 大己貴命 少彥名命 能久親王[1][2] |
例祭 | 10月27日[1] |
社格 | 縣社[3] |
建立时间 | 1934年 |
北港神社社務所暨齋館及附屬 | |
---|---|
位置 | 雲林縣北港鎮文化路242號 |
坐标 | 23°34′29″N 120°18′17″E / 23.574833°N 120.304670°E |
建成时间 | 1938年 |
官方名称 | 北港神社社務所暨齋館及附屬 |
類型 | 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宅第 |
评定时间 | 2010年4月2日 |
詳細登錄資料 | |
北港神社為昔日臺灣臺南州北港郡北港街(今雲林縣北港鎮)的神社,為全臺灣最晚列格為縣社的神社[4],亦為現今雲林縣境內社格最高的一座神社。
目前殘留的遺跡包括在一座鳥居(文化路上)、社務所與齋館以及手水舍[2]。
沿革
[编辑]臺灣日治時期昭和八年(1933年),北港街北邊針對北港溪興建堤防,並將附近開闢成北港公園[2]。該年10月,北港郡郡守阿部熊男召集地方有力人士36人到郡役所商議,最後決定耗資2萬日圓來興建北港神社[2]。工程預算中的5千日圓由北港郡內各街庄來負擔,其他部分則向境內官民、製糖公司等人募款[2]。
昭和九年(1934年)11月26日落成舉行鎮座祭[註 1],當時的社格為無格社[2]。最終神社興建費用為3萬7千日圓[2]。之後北港神社在昭和十三年(1938年)7月11日列為鄉社[1],在此同時相關人士打算投入7萬日圓以「皇紀2600年紀念事業」的名義來擴建北港神社[2]。計畫的內容包括遷移拜殿、社務所及宿舍,新建中門祓殿,改建祭器庫、手水舍,擴張神橋、更新神轎等等[2]。
昭和十八年(1943年),耗資15萬日圓改建本殿,該年4月13日舉行「暫殿遷座式」,11月26日舉行本殿鎮座紀念日[2]。在之後於昭和二十年(1945年)8月15日,北港神社改列為縣社[3]。
二次大戰後,北港神社的本殿和拜殿在民國53年(1964年)燒毀[5]。而其社務所與齋館在民國78年(1989年)遭局部拆除,至今仍為閒置的狀態[6]。手水舍則改為北港運動公園的涼亭「鴻禧亭」[5]。
北港神社社務所及齋館在民國99年(2010年)4月被登錄為雲林縣歷史建築[6]。
相關條目
[编辑]註釋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 ^ 1.0 1.1 1.2 1.3 《臺灣に於ける神社及宗教》. 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 1943: 12.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金子展也;陳嫺若 譯. 《遠渡來台的日本諸神》. 野人文化. 2020-07-08: 67、68. ISBN 978-986-384-437-2.
- ^ 3.0 3.1 臺灣總督府. 〈告示第三百四十八號〉. 《臺灣總督府官報》. 1945-08-15.
- ^ 北港神社. 神社殘跡. 2008-09-13.
- ^ 5.0 5.1 黃淑莉. 北港鴻禧亭 傳是手水舍遺跡. 自由時報. 2017-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3).
- ^ 6.0 6.1 北港神社社務所暨齋館及附屬. 國家文化資產網.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19-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