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山东大学第一公舍

坐标36°03′37.5″N 120°19′34.5″E / 36.060417°N 120.326250°E / 36.060417; 120.326250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冯沅君、陆侃如故居
日本商校宿舍旧址

鱼山路36号院门,2022年6月
市南区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鱼山路36号
时代1931年
编号第二批,序号7
认定时间2013年3月1日

36°03′37.5″N 120°19′34.5″E / 36.060417°N 120.326250°E / 36.060417; 120.326250

山东大学第一公舍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鱼山路36号(曾用门牌号大学路3号、鱼山路26号),建于1920年代,最初为东洋拓殖株式会社青岛出张所职员宿舍,1946年改为国立山东大学教职员宿舍,现为民居。该院落内现有冯沅君陆侃如故居童第周故居束星北故居丁西林故居共四处由青岛市人民政府认定的青岛名人故居,前三处现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院落整体为市南区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编辑]

鱼山路36号院建于1920年代,最初为东洋拓殖株式会社(简称“东拓”)青岛出张所的职员宿舍[1][2]朝鲜总督府青岛出张所也曾设于院内[3]。也有说法认为该院落原为日本人开办的青岛学院商业学校教工宿舍,可能有误[1]。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东洋拓殖株式会社于9月解散。同年10月,美国海军陆战队第六师英语6th Marine Division (United States)登陆青岛,该院落短暂被美军占用[1][4]。1946年,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在青岛复校,因其原在俾斯麦兵营旧址的校舍被美军占用,遂与美军斡旋收回校舍,美军在舆论压力下仅将原东拓社宅、原青岛日本中学校等原日本房产移交给山大。同年7月,山大接收原东拓社宅,改名为“山东大学第一公舍”,作为教职员宿舍使用[5]。1958年,山东大学迁往济南,留在青岛的海洋、地质、水产三系改为山东海洋学院(今中国海洋大学),此处改为山东海洋学院宿舍[6]。该建筑群现为民居,据称仍有中国海洋大学的退休教职员在此居住[1]。2000年,该建筑群以“日本商校宿舍旧址”之名列入第一批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7]。2013年3月1日,该建筑群列入第二批市南区文物保护单位[8]

院内名人故居

[编辑]

冯沅君、陆侃如故居

[编辑]
冯沅君、陆侃如故居
梁实秋故居
冯沅君、陆侃如故居、童第周故居、丁西林故居所在的鱼山路36号1号楼,2019年12月
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市南区鱼山路36号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1945年前
认定时间2005年2月5日

作家、文学史学者陆侃如冯沅君夫妇1947年至1958年任教于山东大学时的故居在今鱼山路36号1号楼自北向南的第三个单元内[9]

1947年夏,陆侃如、冯沅君夫妇到山东大学任中文系教授。冯沅君曾任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9],1955年任副校长。陆侃如历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图书馆馆长、《文史哲》杂志编委会主任,1951年春任副校长[10]

在山大,冯沅君讲授中国文学史专业基础课及历代散文选、中国戏曲研究、陆游研究等专题研究课[9],陆侃如主要教授中国文学史[11]。在青岛期间,夫妇二人修改并再版了此前合著的《中国诗史》与《中国文学史简编》,合著了《中国古典文学简史》。冯沅君完成了《古剧说汇》[10],著有《元杂剧考三则》、《唐传奇作者身份的估计》、《陆游的生活道路与创作道路》等论文,1956年参与了全国高校中文系《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的编写[9][11]。陆侃如在青岛期间研究《文心雕龙[11],并与高亨黄孝纾合著《楚辞选》。发表论著时,陆侃如常在文末注有“写于青岛鱼山别墅”[9]

在青岛期间,冯沅君兼任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山东省人大代表、山东省妇联副主席、山东省文联副主席、九三学社青岛分社第二届委员会委员[9]。陆侃如兼任青岛市文联首任主席、第一届山东省人大代表,青岛市第一、二届人民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常委、九三学社青岛分社委员会主委[11][12]

1958年秋,冯沅君、陆侃如随山东大学迁往济南[9]。2003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此处作为文化名人故居挂牌保护[13]。2005年2月5日,冯沅君、陆侃如故居列入第七批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14]

童第周故居

[编辑]
童第周故居
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市南区鱼山路36号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1945年前
认定时间2005年2月5日

生物学家童第周1946年至1956年在青岛工作时的故居在今鱼山路36号1号楼东北端[15]

1934年,童第周从欧洲留学归国,到青岛任山东大学生物系教授,当时住在栖霞路。1937年,山东大学因抗战爆发内迁而后解散,童第周转入中央大学。1946年,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童第周应校长赵太侔邀请回到山大任生物系教授、系主任,住在山东大学第一公舍。1948年,童第周赴美国讲学考察,1949年3月回到青岛[2][16]。1951年3月山东大学与华东大学合并后,新任校长华岗主张“文理搭配”,遂安排童第周、陆侃如出任副校长[17]

童第周在山东大学讲授普通动物学、细胞学、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实验胚胎学等课程[2]。童第周从事实验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18],曾于1935年在青岛海滨发现文昌鱼[17],并以青岛文昌鱼、海鞘等鱼类为材料进行实验胚胎学研究[19]。1948年,童第周当选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50年兼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并与张玺曾呈奎等创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兼任研究室主任[16]。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7年,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改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童第周任所长。1959年该所扩建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童第周仍任所长,直至1978年出任中科院副院长[18]

教学研究之余,童第周积极参加社会活动。1935年一二九运动和1947年“反饥饿、反内战”运动中,童第周积极支持并保护学生[1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童第周曾兼任第一届山东省人大代表、第一全国人大代表、民盟青岛支部第一届委员会主委,民盟青岛市第二届委员会主委等职[19]

在青岛期间,因家中人口增多、物价不稳定,童第周一家的生活曾一度不甚宽裕。据童第周之子童时中回忆,“当时每一家都是楼下楼上,下面一个客厅一个房间,楼上两个房间,我们弟兄三个睡一间,房间不大,三张床一摆,勉强能走得动路。”童第周每周日带领一家人大扫除,然后用煤和泥做成煤球烧炉子;每年春天在楼下的土地上种冬瓜茄子番茄向日葵,培养子女爱好劳动的习惯[15]

1956年8月,童第周调往北京中科院任生物地学部副主任,不再在山东大学任职[20]。但因其长期兼任中科院海洋所所长,每年6月至10月仍到青岛做实验[21]。2003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童第周故居作为文化名人故居挂牌保护[13]。2005年2月5日,童第周故居列入第七批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14]

束星北故居

[编辑]
束星北故居
梁实秋故居
束星北故居所在的鱼山路36号2号楼,2019年12月
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市南区鱼山路36号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1945年前
认定时间2005年2月5日

物理学家束星北在青岛时1952年至1955年间的故居在今鱼山路36号2号楼[22]

1952年,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束星北由浙江大学到青岛转入山东大学物理系任教授,住在山东大学第一公舍。后来转入海洋系,于1953年至1954年间任气象研究室主任,期间完成气象学相关论著十余篇。1955年肃反运动期间被停职审查,被迫与家人搬离第一公舍,次年审查结论为清白。1957年反右运动又被划为“右派分子”,下放到月子口水库工地劳动。1960年调到青岛医学院管制劳动,负责修理仪器,兼任教员,1965年取消管制劳动。同年,束星北完成专著《狭义相对论》。1978年夏转入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工作,期间曾参与东风-5型洲际弹道导弹公海试射的数据计算工作。后来曾任山东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海洋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1983年在青岛逝世。[2][15][22][23]

2003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束星北故居作为文化名人故居挂牌保护[13]。2005年2月5日,束星北故居列入第七批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14]

丁西林故居

[编辑]

物理学家、剧作家丁西林1947年至1949年在青岛工作时的故居在今鱼山路36号1号楼西南[15][24]

有说法称丁西林1935年至抗战爆发在山东大学任物理系教授,住在鱼山路原梁实秋寓所附近,并曾编写发表《物理学》、《物理实验讲义》[2][24](其他资料称丁西林1927年起一直在上海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工作[25])。1947年,丁西林到青岛任国立山东大学物理系名誉教授,后兼任理学院附设元仪器修造厂厂长。1948年6月,丁西林应邀赴台北国立台湾大学理学院物理学系教授兼教务长,后代理校长。同年8月离开台北,回到青岛任山东大学理学院院长。期间曾出版《西林独幕剧集》和《西林戏剧集》[2]。1949年9月校长赵太侔离职后,丁西林任校务委员会主任代理校长职责。不久后赴北京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25]。同年11月(一说1950年华岗接任校长后[2][24])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副部长[25]

2014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丁西林故居作为第二批青岛名人故居挂牌保护[13]

建筑特色

[编辑]

鱼山路36号院位于鱼山路大学路路口,临鱼山路和大学路各有一院门(现大学路院门已弃用),占地面积6696平方米,建筑面积2285.2平方米。院落由5座二层住宅楼和一座平房组成,所有建筑均为近代日本仿西式风格,砖石木结构,花岗岩墙基,墙面大量使用仿木构装饰,山墙以石材镶嵌,屋顶高低起伏[26]。西侧的1号、2号楼为矩形平面布局,沿大学路展开,分为楼上楼下一体的独立单元。东侧的4号、5号楼设计相似。东南角3号楼略有不同,平面不规则,转角处设尖塔[4][27]。各住宅内设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壁橱等[28]

图集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张文艳. 鱼山路36号小院变迁:平静院落中的往事. 半岛都市报. 2015-09-09 [2023-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2).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鲁海. 《名人故居》.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04. ISBN 7-5436-3174-1. 
  3. ^ 鲁海. 《青岛老楼故事》.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52-1806-7. 
  4. ^ 4.0 4.1 马靖. 鱼山路36号原山大第一公舍. 青岛早报. 2003-10-05 [2023-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9). 
  5. ^ 刘增人、王焕良等 (编). 《青岛高等教育史(现代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8. ISBN 978-7-01-007206-7. 
  6. ^ 陈志伟. 独家:青岛老街之十六 策杖而行的大师背影. 青岛新闻网. 2014-10-13 [2023-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0). 
  7. ^ 青岛市规划局 青岛市文化局. 关于公布青岛市第二批历史优秀建筑的通知(青规字〔2006〕72号). 青岛政务网. 2006-05-20 [2024-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6). 
  8. ^ 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政府. 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南区第二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青南政发〔2013〕5号). 青岛市市南区政务网. 2013-03-01 [2024-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2). 
  9. ^ 9.0 9.1 9.2 9.3 9.4 9.5 9.6 郭同文. 陆侃如与冯沅君故居. 青岛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编). 《青岛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06. ISBN 7-5436-0506-6. 
  10. ^ 10.0 10.1 陈敬刚. 陆侃如与冯沅君 老山大的夫妻档. 半岛都市报. 2012-04-23 [2023-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0). 
  11. ^ 11.0 11.1 11.2 11.3 鲁海. 《作家与青岛》.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52-1798-5. 
  12. ^ 张俊杰. 青岛九三先贤故居. 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2018-01-04 [2023-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30). 
  13. ^ 13.0 13.1 13.2 13.3 王法艳. 青岛名人故居新拓展30处 包括蔡元培故居等. 半岛都市报. 2014-07-16 [202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3). 
  14. ^ 14.0 14.1 14.2 青岛市人民政府. 关于公布青岛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青岛政务网. 2005-02-05 [2019-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3). 
  15. ^ 15.0 15.1 15.2 15.3 张文艳. 鱼山路36号名家身影:童第周种菜 方未艾念情. 半岛都市报. 2015-09-09 [2023-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3). 
  16. ^ 16.0 16.1 16.2 长安 河川. 童第周故居. 青岛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编). 《青岛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06. ISBN 7-5436-0506-6. 
  17. ^ 17.0 17.1 童鱼之父童第周. 山大视点. 2013-01-10 [2023-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6). 
  18. ^ 18.0 18.1 童第周.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23-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1). 
  19. ^ 19.0 19.1 沈竹君. 克隆先驱童第周. 中国民主同盟山东省委员会. [2023-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0). 
  20. ^ 周静书. 《童第周传》. 宁波: 宁波出版社. 2003. ISBN 7-80602-521-9. 
  21. ^ 俞为洁. 《克隆先驱 童第周传》.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5. ISBN 7-213-03089-2. 
  22. ^ 22.0 22.1 王世锋. 束星北故居. 青岛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编). 《青岛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06. ISBN 7-5436-0506-6. 
  23. ^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 (编). 第一篇 人物传记,束星北. 《青岛市志·人物志》. 北京: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2. ISBN 7-5085-0124-1. 
  24. ^ 24.0 24.1 24.2 王淑芳. 丁西林:物理与戏剧的“两栖”大家. 中国海洋大学新闻网. 2022-04-13 [2023-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0). 
  25. ^ 25.0 25.1 25.2 孙庆升 (编). 《丁西林研究资料》. 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 1986. 
  26. ^ 徐飞鹏. 《青岛历史建筑(1891-1949)》.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06. ISBN 7-5436-3519-4. 
  27. ^ 宋连威. 《青岛城市老建筑》.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05. ISBN 7-5436-3265-9. 
  28. ^ 国家文物局主编. 《中国文物地图集·山东分册(下)》. 北京: 中国地图出版社. 2006. ISBN 978-7-5031-4196-6. 

Template:青岛日本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