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伊丽莎白一世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伊麗莎白一世
伊丽莎白一世
Elizabeth I of England
伊丽莎白一世画像,约1585年绘制
英格兰女王爱尔兰女王
統治1558年11月17日—1603年3月24日 (44年127天)
加冕1559年1月15日(25岁)
前任玛丽一世腓力
繼任詹姆斯一世
出生1533年9月7日
 英格蘭王國格林尼治普拉森舍宫
逝世1603年3月24日(1603歲—03—24)(69歲)
 英格蘭王國薩里郡里士满宫
安葬1603年4月28日
王朝都铎王朝
父親亨利八世
母親安妮·博林
宗教信仰英格蘭教會
簽名伊丽莎白一世 Elizabeth I of England的签名

伊丽莎白一世(英語: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于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兰爱尔兰女王,是都铎王朝第五位與末代君主。因終生未婚,有“童贞女王”(The Virgin Queen)之稱,亦稱“荣光女王”(Gloriana)、“賢明女王”(Good Queen Bess;直譯“好女王貝絲”[註 1])。在她之前的都鐸王朝君主順序是亨利七世、父親亨利八世、弟弟爱德华六世和異母姊瑪麗一世。伊丽莎白的在位時期称为伊丽莎白时代,亦称为“黄金时代”,她繼位後推行宗教和解,不但成功保持英格兰统一,在近半个世纪统治后,英格兰文化也达到顶峰,1588年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成为英国历史上最重大的軍事胜利之一。

早年生涯

[编辑]
伊丽莎白是亨利八世安妮·博林所生的唯一的孩子,她的母亲未能生育一名男性继承人,在伊丽莎白出生不到三年后被处死。

伊莉莎白在1533年9月7日誕生於普拉森舍宫(此處得名於祖母约克的伊丽莎白和外祖母伊丽莎白·霍华德[1],除了是他父親的出生地與住處外,亦是她的同父異母姊姊瑪麗一世的出生地。)父親為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母親為國王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早先父親與原配阿拉贡的凯瑟琳僅有一位女兒玛丽,以無男性继承人之故而離婚,玛丽被判定為非婚子女,失去王位繼承權,因此伊丽莎白甫降生便成為英格兰王位的推定继承人[2][3]。伊丽莎白于9月10日受洗,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馬斯·克蘭麥埃克塞特侯爵诺福克公爵夫人多塞特侯爵太夫人分别以她的教父和教母的身份出席了受洗仪式。

阿拉贡的凯瑟琳在1536年1月死亡,5月,伊丽莎白的母亲在女儿只有两岁八个月大时被父親处决[4],伊丽莎白也遭宣布为非婚生女,被从王位继承序列中排除[5]。11天后,父親迎娶繼母简·西摩,弟弟爱德华親王於1537年诞生即成為王位確定继承人,伊丽莎白于其洗礼仪式上被安排在侍从的行列中捧着弟弟的洗礼服[6]

由一位不知名的画家所绘制的1546年左右的女勋爵伊丽莎白肖像。

伊丽莎白的首任女家庭教师玛格丽特·布赖恩讚美她是「那样温顺,文雅有礼,和她的身份相称,我一生未曾见过這樣的孩子[7]。」1537年夏,特洛伊夫人布兰奇·赫伯特受命照料伊丽莎白,担任她的女家庭教师直至1545年末或1546年初退休[8]凯瑟琳·钱珀瑙恩于1537年获任为伊丽莎白的女家庭教师,1565年去世前一直与伊丽莎白保持着友谊,其后布兰奇·帕里接任她为内宫首席仕女[9]。钱珀瑙恩教會伊丽莎白四种语言:法语、弗拉芒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10]。1544年威廉·格林德尔成为她的导师,伊丽莎白已经能够书写英语、拉丁语和意大利语。在格林德尔这位有才能又干练的导师的教导下,她的法语和希腊语水平又再提高[11]。格林德尔于1548年去世后,伊丽莎白师从罗杰·阿斯卡姆。阿斯卡姆是位富有同情心的教师,认为学习应该令人愉悦[12]

伊丽莎白在1550年结束其正规教育后,成为她那个时代的一位受过最好教育的女性[13]。继承了安妮·博林美貌的伊丽莎白,也继承了她的智慧,除了上文提及的几门语言以外,人们还认为她会说威尔士语康沃尔语苏格兰语爱尔兰语。威尼斯大使曾于1603年说她「驾驭[这些]语言是如此之好,以至于好像每种语言都是她的母语[14]。」历史学家马克·斯托尔表示,她的康沃尔语可能是日后成为财政大臣的枢密院室王室侍从官威廉·基利格鲁教给她的[15]

情竇初開

[编辑]
伊丽莎白从法语翻译的《罪恶灵魂的镜子》于1544年送给凯瑟琳·帕尔。代表“Katherine Parr”的字母组合KP的刺绣封面被认为是伊丽莎白的作品[16]

1547年,亨利八世去世,伊丽莎白的九岁的同父异母弟弟爱德华六世登基。時為亨利遗孀的凯瑟琳·帕尔旋即再嫁托马斯·西摩(后者是爱德华六世的舅父和护国主爱德华·西摩的弟弟)。这对夫妇将伊丽莎白带到他们位于切尔西的家中,托马斯年近四十但頗具魅力[17],吸引了14岁的伊丽莎白同他一起嬉笑玩闹,包括穿着睡衣进入她的卧室、挠她癢癢、拍拍她的屁股,帕尔非但未正视这些问题,反而两次和丈夫一同搔伊丽莎白的痒处,有一次抱住伊丽莎白,她的丈夫则把伊丽莎白身上穿的黑色的长袍「剪个粉碎[18]。」然而,帕尔发现两人拥抱后,结束了這些胡鬧[19],1548年5月,伊丽莎白被打发離開。一些历史学家认为這段時間的感情波折对伊丽莎白造成了影响[17]

然而,托马斯继续策划控制王室成员,试图担任国王的师保[20][21],1548年帕尔死於產後迸發症,托马斯再次向伊丽莎白献殷勤、打算和她结婚[22]。當以前他对伊丽莎白的不檢點行为被曝光后[23],1549年1月,托马斯因密谋迎娶伊丽莎白和推翻护国主被捕,住在哈特菲爾德莊園的伊丽莎白否認了這些誹聞,倔强的她也激怒了审问者罗伯特·蒂里特爵士,后者报告说,「我的确从她的面孔中看出内疚的神色[24]。」1549年3月20日托马斯被处决。

玛丽一世時期

[编辑]
玛丽一世安东尼斯·莫尔绘于1554年。

1553年7月6日,年仅15岁的爱德华六世去世,爱德华六世在遗嘱不顧《1543年王位繼承法令英语Third Succession Act》,将玛丽和伊丽莎白排除到继承顺序之外,並宣布姑姑玛丽的外孙女简·格雷为王位继承人,但简在位九日即遭废黜,1553年8月3日,伊莉莎白的玛丽骑马进入伦敦,伊丽莎白紧随其後[25],然因信仰不同,姐妹倆的团结并未维持多长时间。

玛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命令臣民皆須参加天主教弥撒,曾受新教教育的伊丽莎白不得不表面上皈依天主教。1554年,玛丽于宣布与卡尔五世之子、狂热的天主教徒西班牙王子费利佩结婚后,民怨迅速遍及全国[26],许多人把伊丽莎白视为反对玛丽宗教政策的焦点人物。

1554年1月和2月,懷亞特的叛亂英语Wyatt's rebellion爆发,但旋即被镇压[27]。3月18日,伊丽莎白因此被关入伦敦塔。伊丽莎白力言自己的无辜[28]。尽管她不太可能与叛军密谋,但其中一些人和她有过接洽。玛丽的密友、卡尔五世的大使西蒙·雷纳英语Simon Renard认为伊丽莎白的存在將威脅到她的王位;大法官斯蒂芬·加德纳努力让伊丽莎白受审[29],伊丽莎白在政府中的支持者包括佩吉特勋爵英语William Paget, 1st Baron Paget等,说服玛丽饒過妹伊莉莎白。5月22日,伊丽莎白被从塔转移到伍德斯托克,在爵士亨利·貝丁菲爾德英语Henry Bedingfeld看管下被软禁近一年,一路上人群欢呼[30][31]

传说伊丽莎白被关在门楼的上层,用钻石戒指在宫殿窗户上刻下铭文,用木炭写在百叶窗上。[32]包括诗句:

我非常怀疑,

没有什么可以证明的,

囚犯伊丽莎白说。[33]

1600年,旅行者保罗·亨茨纳和罗汉公爵亨利注意到了她的这些话。门房里的一个房间有一个拱形的橡木天花板,上面有雕刻,漆成蓝色,有镀金装饰,后来被称为伊丽莎白女王的房间。[34]据约翰·福克斯说,伊丽莎白可以听到伍德斯托克的挤奶女工们在花园里唱歌,她羡慕她们的自由。[35]

哈特菲爾德莊園旧宅侧厅遗址。伊丽莎白在此得知她的姐姐于1558年11月去世。

1555年4月17日,伊丽莎白被召回宫廷探望明显怀孕的玛丽。若玛丽生下健康的孩子,伊丽莎白繼位的机会将大幅降低,若玛丽和她的孩子死了,伊丽莎白将成为女王,但伊丽莎白很清楚玛丽未懷有身孕,再也没有人相信她可以有一个孩子了[36]。伊丽莎白即位似乎已经在握[37]

费利佩在隔年(1556年)继位為西班牙國王,迫於政治现实而向妻妹示好。相比在法国长大、與後來的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二世订婚的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伊丽莎白是更好的盟友[38]。在妻子于1558年病入膏肓之際,费利佩派遣費里亞伯爵英语Gómez Suárez de Figueroa y Córdoba, 1st Duke of Feria到哈特菲尔德府同伊丽莎白会晤[39],9月6日,玛丽承认伊丽莎白为继承人[40],10月,伊丽莎白为她的政府制定计划,11月17日,玛丽去世,伊丽莎白即位。

女王登基

[编辑]

25岁的伊丽莎白成为女王,向她的枢密大臣和其他前来哈特菲尔德宣誓效忠的贵族宣布了她的意向。她第一次有记载的演讲采用了中世纪政治神学中君主是「两个身体的结合」的理论:一个是自然身体,一个是政治身体[41]

身着由白鼬缝制的绘有都铎玫瑰图案的加冕礼礼服的伊丽莎白一世。

尊敬的阁下们,自然规律使我为姐姐的去世感到悲伤,责任的重担压在我的肩上,使我感到惊愕。但是,鉴于我乃上帝所造,命定要服从祂的派遣,我将服從祂的意旨。我衷心希望,在我履行赋予我的职责、担任上天意旨的执行人时,能得到上帝的帮助。(And as I am but one body naturally considered, though by His permission a body politic to govern, so shall I desire you all ... to be assistant to me, that I with my ruling and you with your service may make a good account to Almighty God and leave some comfort to our posterity on earth. I mean to direct all my actions by good advice and counsel.)[42]

加冕典礼前夕,盛大庆祝游行经过全城,他受到市民真心诚意的欢迎,并受到新教色彩浓厚的演说和盛大游行的迎接。伊丽莎白坦率而亲切的回应得到了观众的喜爱,后者「欣喜若狂」[43]。次日,1559年1月15日,伊丽莎白于西敏寺由天主教卡莱尔主教欧文·奥格尔索普加冕并涂抹圣油。她出现在民众面前、接见他们,欢呼声、管风琴、横笛、小号、鼓和响铃的演奏声喧嚣[44]。尽管伊丽莎白在英格兰受到对女王的欢迎,但这个国家仍然对国内外的天主教威胁以及伊丽莎白应当嫁给何人感到焦虑[45]

政治

[编辑]

伊丽莎白一世思想敏锐、才华杰出、精明開朗、堅強圆滑,以其开明的政治而著称,她继承了父亲的倔强和虛榮,却不那么专横暴戾;她继承了母亲的美貌和多情,却不那么轻率傲慢。她谨慎灵活地处理与议会的关系,在尊重议会传统权力的同时,也保持国王对议会所拥有的权力,让双方的关系得以交融。同时,她也以灵活的手段处理议会与王权間发生的矛盾和冲突,甚至妥协以取得兩者继续合作,保持了英国政治的平稳发展。

1558年,甫繼位的她非常信任以威廉·塞西尔為首的顾问官團,宣稱要在優秀顧問的帮助下治理國家[46]。她特地为塞西尔创立伯利勋爵的爵位。1598年塞西尔死后,其子罗伯特·塞西尔成为伊丽莎白最亲密的顾问,但罗伯特远远不能达到其父亲的能力。她的管理机构中另一个重要人物是弗兰西斯·华兴汉爵士,他在欧洲建立了一个间谍网,使所有对女王的阴谋都無所遁形。国家管理方面,伊丽莎白比父亲和姐姐更加温和[47],她的宗教政策相对宽容,避免大规模处決民众。在教宗頒布《逐出令》否定伊莉莎白統治的合法性並煽動臣民造反後,雖发生过數次威胁她生命的阴谋,但每次都被她所掌管的秘密网络击败。在她近半世紀年的统治为英国提供宝贵的稳定,并形成国家認同[47],英格兰也成为欧洲列強之列。一些历史学家把伊丽莎白描述为脾气不佳、优柔寡断、靠运气成功的统治者[48],在其统治后期因出现严重经济和军事问题,致使其民望下滑。

在宗教上,父親亨利八世1530年代与天主教决裂並建立圣公会爱德华六世统治期间圣公会日益完善,此後,篤信天主教的玛丽一世復興羅马天主教,使圣公会失去領導地位,造成英国宗教分歧斗争强烈。伊丽莎白为了巩固统治、缓和国内外压力,采取对天主教和新教兼容的政策,稳定政治基础,成功保持英格兰统一,在统治的最初两年,伊莉莎白發布《最高權威法令》和《1558年教會統一法令》,规定国王同时是英格蘭教會最高领袖,並實施宗教和解英语Elizabethan Religious Settlement,伊丽莎白之後立法再次否定罗马天主教,恢复圣公会的国教地位。

伊丽莎白在外交上小心周旋于法国西班牙等強國之间。对于沒有把握或投資報酬率低的戰爭通常不會全力投入,如對荷兰法国爱尔兰等戰爭。1580年代中期發生英西之戰。伊丽莎白座右铭是「明察无言」(拉丁語video et taceo[49],慎於頒發榮譽和授予顯職,統治期間在英格蘭僅授予一個伯爵、七個男爵;在愛爾蘭只授予一個男爵,她也將枢密院成員由三十九人降至最終的十四人。

继承人问题

[编辑]

伊丽莎白所受非议之一在于她無直系继承人。人們一直以为她將结婚生子,且追求者眾,包括她的前姊夫,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及她的宠臣莱斯特伯爵,许多人认为後者是她的爱人。伊丽莎白很明智地迴避他们。几年后,当她的统治巩固,人们越来越清楚,她不会结婚生子了。

遭到質疑时,她提到自己在她姊姊统治时期的处境。当时她不但是玛丽最忌讳的人,而且造反者如托马斯·怀特爵士还利用她的名义。因此她明智地认识到,假如她指定继承人,她的地位会被削弱,而且此举將為她的敌人提供誘因,因为他们可以利用继承人来反对她。但若没有了继承人,英格兰就不会在她去世前陷入内战,這一點在1562年她患天花几乎丧生时变得非常明显。在一段时间裏,伊丽莎白曾严肃地考虑过结婚生子。但天主教的丈夫是不可能,而新教的丈夫如莱斯特伯爵,会立刻加剧宫廷内的宗派斗争。无论她选中谁,都不会有好结果。不论她个人的倾向如何,她当时的处境使任何传宗接代的考虑不能得以实现。

她当时有一些可能的继承人選,但伊丽莎白都不予考虑。她的表侄女苏格兰女王瑪麗·斯圖亞特是天主教徒,在她从苏格兰出逃前甚至此后,她一直可能獲選為继承人。玛丽被逐后,伊丽莎白虽然接纳了她,但她将玛丽囚禁起来以確保將不威胁她的地位。玛丽的儿子詹姆士当时还小,在他通過考验前,还不会被納入考量,其他人选也不太可能。伊丽莎白的女伴之一,琴·格蕾的妹妹凯瑟琳·格蕾夫人,因为违背伊丽莎白意愿而结婚触怒了伊丽莎白;凯瑟琳·格蕾的妹妹玛丽·格蕾則是一个驮背矮子。伊丽莎白当时一直希望苏格兰的玛丽一世会皈依新教,找一个伊丽莎白认为可靠的丈夫,因此她在玛丽在英格兰被囚期间,将她的继承人的问题一推再推。

与此同时,她仍有可能结婚。她曾考虑过在众多法国王子中找个丈夫。第一个建议是比她小20岁的奥尔良公爵亨利(后来的法王亨利三世),当时法王查理九世的弟弟。当这項建议被拒绝后,她还考虑过法王更年轻的弟弟阿朗松公爵法蘭索瓦,但法蘭索瓦的早夭使这个计划也破滅了。

1568年,最后一个有资格成为她的继承人的英格兰人-凯瑟琳·格蕾夫人去世,伊丽莎白被迫再次考虑苏格兰女王玛丽。伊丽莎白建议玛丽与莱斯特伯爵结婚,但玛丽拒绝这个建议。不过这时玛丽的儿子詹姆士已经受了新教教育。1570年法王说服伊丽莎白让玛丽重返苏格兰,但伊丽莎白提出了许多苛刻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让詹姆士留在英格兰。虽然如此,她的谋士塞西尔仍继续设法帮助玛丽回苏格兰,但苏格兰人拒绝接受这位女王,因此未遂。

伊丽莎白的婚姻和个人生活历来是人们的话题。被称为「童贞女王」的她不意味终生没有性生活,她不仅继承了母親的美貌,母親的风流也一点没落下,她在世时就有很多傳聞中的情夫,一般認為,莱斯特伯爵罗伯特·达德利、埃塞克斯伯爵罗伯特·德弗罗等是她的情夫。另一方面,有传闻说她终身未婚是因为不能生育,甚至有可能因为她有某种性功能上的缺陷。这一传言源于她执政时期政敌的污蔑,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也抱持这一观点。

结束宗教宽容

[编辑]
系列条目
普世聖公宗

坎特伯雷座堂
组织

坎特伯雷大主教
贾斯汀·韦尔比
普世聖公宗主教長會議
蘭柏會議
普世圣公宗咨议会
主教教區
主教制

背景及历史

基督教 · 基督教教會
耶稣 · 基督 · 圣保罗
聖公宗历史
聖公宗高派
牛津运动
使徒繼承
聖職 · 大公会议
坎特伯里的圣奥思定 · 比德
中世纪座堂建築
亨利八世 · 英格兰宗教改革
托马斯·克兰麦
廢除修道院
英国国教会
爱德华六世 · 伊丽莎白一世
馬修·赫頓 · 理查·胡克
詹姆斯一世 ·钦定版圣经
查理一世 · 威廉·勞德
非效忠者分裂
女性神职人员
同性恋  · 溫莎報告

神学

三位一體聖父聖子聖靈
基督教神學
教义 ·三十九教条
卡洛林神學家
芝加哥兰柏四纲领
聖禮 · 玛利亚 · 圣公会圣人

礼仪和崇拜

公祷书
早/晚禱崇拜
圣餐礼 · 教会年历
正典
说教书
聖公會派別
高派教会 · 低派教会
广派教会

圣公宗主题

合一運動 · 修道
祈祷 · 音乐 · 艺术

聖公宗主題頁

1569年11月,英格兰北部爆发了天主教徒反对伊丽莎白的北方起义,使伊莉莎白的宗教寬容政策戛然而止,新教宗庇護五世1570年2月25日發表敕命在至高处统治》,將伊丽莎白逐出教會,此事件令蘇格蘭女王瑪麗捲入天主教擁護者的阴谋,並威脅到伊莉莎白的王位合法性,1587年,伊丽莎白不得已处死玛丽(据说伊丽莎白并不情愿下这条命令)。

与西班牙的战争

[编辑]

伊丽莎白向法国的新教徒亨利四世提供了军队和钱财来让他获得法国王位。在八年战争中,他向荷兰的新教徒奥伦治亲王威廉一世(沉默者)提供军队来让他反抗西班牙的统治。不但如此,1568年弗兰克·德雷克爵士和约翰·霍金斯爵士领导的一支贩奴舰队被西班牙皇家海军重伤后,西班牙的运财舰队不断受到英格兰海盗的劫掠。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决定以玛丽之死为藉口入侵英格兰,来击退英格兰对西班牙在欧洲大陆和在其海外殖民地的挑战。

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向英格兰进发。伊丽莎白不顾各方对于她个人安全的忧虑,在埃塞克斯郡提伯利不带卫兵不着盔甲检阅海军,并发表了历史上最著名的演说英语Speech to the Troops at Tilbury之一。此后借助地利及天气条件等,英格兰海军击溃了来犯的无敌舰队,伊丽莎白闻讯后只带了六个随从就离开要塞到镇上与她的臣民共同庆祝胜利。

虽然如此,西班牙1589年击败了一个更大的英格兰反击舰队。这场战争一直延续到1604年,双方打了个平手,不论在海上还是在陆上英格兰并未能占上风。从1594年起在爱尔兰还爆发了一场游击战。

伊丽莎白最后几年的宠臣是羅伯特·德弗羅,他是莱斯特伯爵的养子。她甚至原谅了他的一些轻罪,但罗伯特1601年参加了一场暴乱,伊丽莎白不得不将他处死。

与中國的關係

[编辑]

1596年,伊莉莎白一世寫了一封親筆信,派使者約翰·紐伯萊帶給明神宗萬曆帝,信中表達了英中兩國更好開展貿易往來的願望。可惜的是,約翰·紐伯萊在途中遭遇不幸,雖然信件沒有丟失,但卻成了伊莉莎白一世的終身遺憾。此後,信件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伊丽莎白一世写给明朝萬曆帝的亲笔信内容如下:

呈上此信之吾国忠实臣民约翰·纽伯莱,得吾人之允许而前往贵国各地旅行。彼之能作此难事,在于完全相信陛下之宽宏与仁慈,认为在经历若干危险后,必能获得陛下之宽大接待,何况此行于贵国无任何损害,且有利于贵国人民。彼既于此无任何怀疑,乃更乐于准备此一于吾人有益之旅行。吾人认为:我西方诸国君王从相互贸易中所获得之利益,陛下及所有臣属陛下之人均可获得。此利益在于输出吾人富有之物及输入吾人所需之物。吾人以为:我等天生为相互需要者,吾人必需互相帮助,吾人希望陛下能同意此点,而我臣民亦不能不作此类之尝试。如陛下能促成此事,且给予安全通行之权,并给予吾人在于贵国臣民贸易中所极需之其他特权,则陛下实行至尊贵仁慈国君之能事,而吾人将永不能忘陛下之功业。吾人极愿吾人之请求为陛下之洪恩所允许,而当陛下之仁慈及于吾人及吾邻居时,吾人将力图报答陛下也。愿上帝保佑中國皇帝陛下。耶稣诞生后1583年,我王在位第25年,授于格林威治宫

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李先念邀請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訪華,伊莉莎白二世決定將那封時隔390年的信作為贈禮送給中國國家主席李先念,伊莉莎白二世女王表示:

“390年前那封信未能到達你們這個偉大而美麗的國度,今天終於由我本人平安地送到了,我為此感到由衷地自豪。”[50]

逝世

[编辑]

伊丽莎白从未结婚,她的死结束了都铎王朝。在她的晚年,当她不得不确定她的继承人时,她越来越倾向她的表侄外孙,被她处死的苏格兰玛丽女王的儿子詹姆士。但她从未正式命名他为继承人。1603年3月24日她死于薩里郡的列治文宫。她被安葬在倫敦西敏寺。她的继承人是詹姆士一世,这位詹姆士当时已经成为苏格兰的詹姆士六世了。此時,英格兰和苏格兰共戴一君,开始了不列顛統一进程的第一步——王室联合,但英格兰和苏格兰兩个国家依然保持自己独立运作的政府。她去世50年之後,英国内战爆发了,奧立佛·克倫威爾殺了國王,自命為護國公,英国成为短命的英吉利共和国

有現代觀點認為,伊莉莎白的死因是長期使用以碳酸鉛為主要原料的鉛粉美白肌膚導致鉛中毒[51],該款名為「威尼斯錫茹斯」(Venetian ceruse)的鉛白化妝品確實於伊莉莎白在位的16世紀已經得到普及[52],但也有歷史學家反駁指伊莉莎白鉛中毒致死說的證據不充分[53][54]

影响和评价

[编辑]

伊丽莎白是英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君主。2002年,在由BBC主持的民众公选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中,伊丽莎白名列第七,超过了英国各地各代所有其他君王。2005年,在历史频道(History Channel)的纪录片《英国最伟大的君主》中,历史学家和评论家们分析了十二位英国君主,并为他们评分(根据六项指数,如军事力量和影响力等,满分为60分),伊丽莎白赢得了最高的48分[55]

她在位期间是英格兰在近代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政治、军事、经济、金融、文化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她即位后,可以说,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而且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大国之一。在她的领导下英国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开辟了美洲殖民地,改良货币,成立西班牙公司利凡特公司威尼斯公司英属东印度公司等伦敦市法團以及伦敦市行业商会所下属的特许公司。她还实施矿山、煤炭、玻璃、盐、铁的垄断,并颁布工匠法、救济法、流浪乞丐处罚法以促进就业。她在位时莎士比亚斯宾塞弗朗西斯·培根等名人辈出,被称做英格兰文艺复兴

伊丽莎白一世得到民众的普遍怀念与崇拜。她经常在话剧或小说中出现。1971年格兰达·杰克逊拍摄的《伊丽莎白女王》和《苏格兰玛丽女王》深受欢迎。1998年凱特·布蘭琪在《伊丽莎白》中扮演女王年轻的时候,茱蒂·丹契在《莎翁情史》中扮演年老的女王。米兰达·理查森在电视连续劇《黑爵士》中表演了一个超现实主义的女王。同性恋先驱昆汀·克利斯普在《奥兰多》中扮演她。本杰明·布里顿在他为伊丽莎白二世的加冕作的歌剧《赞美》中描绘了她与罗伯特·德弗罗的关系。2007年末,电影《伊莉莎白》的续集《伊莉莎白:輝煌年代》上映,仍由凱特·布蘭琪饰演女王,描述女王登基后的一系列文治武功。

对后来不列颠的统治者来说,伊丽莎白的统治期和当时的许多人物有特别的意义。沃尔特·雷利爵士、德瑞克爵士和马丁·弗罗比舍爵士成为后来的探险家的原型,威廉·莎士比亚克里斯托弗·马洛爵士和弗兰西斯·培根爵士成为后代作家的模范。

伊丽莎白以宽容开明的政治而著称。她谨慎灵活地处理与议会的关系,在议会与王权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进行妥善处置。如1601年,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曾要求议会通过她所开列的某些商品为王家专卖商品,遭到议会的激烈反对和抨击。此时伊丽莎白一世表扬了议会的行为并进行了下詔罪己,避免了王室与议会的冲突进一步升级。可以说,在处理国事上,女王灵活而审慎的政治手腕,保持了英国政治的平稳发展。 在宗教问题上,伊丽莎白虽然以铁腕统治,但同时相对于她在歐陸上的对手来说,她给予她的指挥官和顾问们更大的自由。伊丽莎白时期政治的相对开明,也是导致在宣扬“君权神授”的斯图亚特王朝从苏格兰入主后,英格兰各阶层由于强烈反差而开始追求民主自由等价值,并最终引发英国内战和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民主政权的重要原因之一。

伊丽莎白使英国经济得到了复苏和蓬勃发展。她在位时英格兰对荷兰和北德意志汉莎联盟的羊毛交易不断增长,这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伊丽莎白统治初期接受了玛丽留下的三百万英镑的巨债,伊丽莎白、西塞尔和她的其他官员不得不采取极端手段来限制国家的支出,这些手段有时带来了其他的困难,比如许多士兵(包括抵抗无敌舰队的士兵)很久得不到薪金,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这个情况得到好转。当与西班牙的战争开始时,英格兰的经济盛况是从亨利七世以来从未有过的。

另一方面,不少历史学家也提出了对伊丽莎白时代的批评。一些现代欧洲历史学家和传记作者开始质疑历来对都铎时代的正面评价(例如:Somerset, Guy, Haigh, Ridley, Elton)。从军事上来看,伊丽莎白的英格兰并不很成功。虽然西班牙无敌舰队被击败,但这只不过是一场从1585年至1604年持续近20年的战争的开始。1595年一支西班牙袭击队在康沃尔登陆,并将该郡的大部分地区投入战火,这是历史上少數次外国军队在英国登陆的事件之一。伊丽莎白的犹疑不決,对军事行动尤其不利。在1589年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远征中,英军没有携带围攻炮和火炮。但她的小心谨慎是有原因的,也许它们出于长远的考虑:假如没有一个坚实的战略,她不愿英格兰卷入昂贵的、不一定成功的冒险,因此她不愿在对付强大的军队或舰队作战时浪费珍贵的资源。另外,与西班牙的战争给英格兰的经济重新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尽管伊丽莎白使英国摆脱了玛丽一世留下的巨债,但从1590年代开始英格兰再次负债。尤其爱尔兰的游击战给英格兰的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它被称为“英格兰国库的漏斗”。伊丽莎白不得不出售国有地面以及官职。1603年英格兰的债务再次达到三百万英镑,与伊丽莎白统治开始时相差不多。不过詹姆士一世后来在和平时期欠债的速度远超过伊丽莎白,而伊丽莎白留下的债务并不是无法控制的。

最近对伊丽莎白统治的批评集中在英格兰的非洲贩奴活动和她在爱尔兰的失策,这个失策严重地影响了英国和爱尔兰的发展。英格兰是在1562年加入跨大西洋的贩卖黑奴的活动,当时约翰·霍金斯爵士开始了高利润的偷卖奴隶,他从几内亚或其他非洲港口获得他的人类商品,然后将他的俘虏运到西印度的西班牙奴隶市场上出卖。一开始伊丽莎白女王责备霍金斯参加这样不道德的贸易,但当霍金斯向她显示他的事业的利润后,她很快就改变了她的见解,不仅包庇霍金斯的贸易,而且直接从中得利,甚至为他提供船只和人员。1570年,伊丽莎白被羅馬教廷處以破門律後,对天主教徒的迫害更加剧,使英格兰和爱尔兰民族的关系更加恶化。1594年开始九年战争终于爆发,爱尔兰反抗者使用游击战的手段来消磨和挫败来镇压他们的、装备良好和有训练的英格兰士兵。对英格兰来说,这场战争尤其昂贵,英军受到多次巨大损失,最后英军不得不采用焦土政策;假如有爱尔兰人被怀疑参加反抗,他就全家被杀,英军烧毁田野,破坏农庄,制造了一场空前的人为大饥荒。

1604年,詹姆士一世在他的第一个命令中向爱尔兰道歉,才结束了这场战争。但这场战争的残酷性使爱尔兰人对英国人的仇恨、敌对和不信任一直遗传至今。

不过,英格兰参加奴隶买卖和对爱尔兰的政策也得按当时的情况来分析看待。虽然伊丽莎白对霍金斯的贸易在道义上予以指责,但她当时面临着三百万英镑的巨债,霍金斯为她提供的经济来源是她所不能拒绝的。不论如何,英国在伊丽莎白时期的奴隶贸易远小于西班牙和葡萄牙,也小于后来荷兰在17世纪的奴隶贸易。

总体而言,伊丽莎白执政时期的功绩与贡献远抵过负面评价。她使英国在经济、文化、政治方面均得到了极大发展,毫无疑问是英国有史以来最为伟大的君主之一。伊丽莎白一世开创的英国第一个“黄金时代”的影子至今仍留在民众的心中,并使她得到持续的怀念与爱戴。

在其統治時期,出现許多著名人物,包括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克里斯托弗·马洛本·瓊森桂冠诗人愛德蒙·史賓賽将史詩《仙后》献给她;海上探险家法蘭西斯·德瑞克爵士成為第一個環航地球的英國人弗兰西斯·培根爵士發表對哲學政治的觀點;沃爾特·羅利爵士汉弗莱·吉尔伯特爵士北美建立英國殖民地維吉尼亞州(原來的英國殖民地,現為美國的一個)是以她“貞潔女王”的稱號來命名。

祖先

[编辑]
先祖
 
 
 
 
 
 
 
 
 
 
 
 
 
 
 
 
 
 
高祖父:欧文·都铎
 
 
 
 
 
 
 
曾祖父:里士满伯爵英语Earl of Richmond埃德蒙·都铎
 
 
 
 
 
 
 
 
 
 
 
高祖母:英格兰王后凯瑟琳
 
 
 
 
 
 
 
祖父:英格兰国王亨利七世
 
 
 
 
 
 
 
 
 
 
 
 
 
 
外高祖父:萨默塞特公爵约翰·博福特
 
 
 
 
 
 
 
曾祖母:伯爵夫人玛格丽特·博福特
 
 
 
 
 
 
 
 
 
 
 
外高祖母:公爵夫人玛格丽特·比彻姆英语Margaret Beauchamp of Bletso
 
 
 
 
 
 
 
父: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
 
 
 
 
 
 
 
 
 
 
 
 
 
 
 
 
 
外高祖父:第三代约克公爵理查·金雀花
 
 
 
 
 
 
 
外曾祖父:英格兰国王爱德华四世
 
 
 
 
 
 
 
 
 
 
 
外高祖母:公爵夫人塞西莉·内维尔英语Cecily Neville, Duchess of York
 
 
 
 
 
 
 
祖母:英格兰王后伊丽莎白
 
 
 
 
 
 
 
 
 
 
 
 
 
 
外高祖父:里弗斯伯爵英语Earl Rivers理查德·伍德维尔英语Richard Woodville, 1st Earl Rivers
 
 
 
 
 
 
 
外曾祖母:英格兰王后伊丽莎白·伍德维尔
 
 
 
 
 
 
 
 
 
 
 
外高祖母:伯爵夫人杰奎塔
 
 
 
 
 
 
 
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外高祖父:杰弗里·博林英语Geoffrey Boleyn爵士
 
 
 
 
 
 
 
外曾祖父:威廉·博林英语William Boleyn爵士
 
 
 
 
 
 
 
 
 
 
 
外高祖母:爵士夫人安妮·豪
 
 
 
 
 
 
 
外祖父:第一代威尔特英语Earl of Wiltshire奥蒙德伯爵英语Earl of Ormond (Ireland)托马斯·博林
 
 
 
 
 
 
 
 
 
 
 
 
 
 
外高祖父:第七代奥蒙德伯爵托马斯·巴特勒英语Thomas Butler, 7th Earl of Ormond
 
 
 
 
 
 
 
外曾祖母:爵士夫人玛格丽特·巴特勒英语Lady Margaret Butler
 
 
 
 
 
 
 
 
 
 
 
外高祖母:伯爵夫人安妮·汉克福特英语Anne Hankford
 
 
 
 
 
 
 
母:英格兰王后安妮·博林
 
 
 
 
 
 
 
 
 
 
 
 
 
 
 
 
 
外高祖父:第一代诺福克公爵约翰·霍华德
 
 
 
 
 
 
 
外曾祖父:第二代诺福克公爵托马斯·霍华德英语Thomas Howard, 2nd Duke of Norfolk
 
 
 
 
 
 
 
 
 
 
 
外高祖母:凯瑟琳·莫林斯女爵士
 
 
 
 
 
 
 
外祖母:伯爵夫人伊丽莎白·霍华德英语Elizabeth Boleyn, Countess of Wiltshire
 
 
 
 
 
 
 
 
 
 
 
 
 
 
外高祖父:腓特烈·蒂尔尼英语Frederick Tilney爵士
 
 
 
 
 
 
 
外曾祖母:萨里伯爵英语Earl of Surrey夫人伊丽莎白·蒂尔尼英语Elizabeth Tilney, Countess of Surrey
 
 
 
 
 
 
 
 
 
 
 
外高祖母:爵士夫人伊丽莎白·切尼英语Elizabeth Cheney, Lady Say
 
 
 
 
 
 

大众文化

[编辑]

在电影电视中,伊丽莎白女王的形象时常出现。包括:

电影

[编辑]

电视

[编辑]

音乐剧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貝絲」(Bess),是「伊丽莎白」(Elizabeth)的愛稱。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Somerset, 4.
  2. ^ Loades, 3–5
  3. ^ Somerset, 4–5.
  4. ^ Loades, 6–7.
  5. ^ An Act of July 1536 stated that Elizabeth was "illegitimate ... and utterly foreclosed, excluded and banned to claim, challenge, or demand any inheritance as lawful heir ... to [the King] by lineal descent". Somerset, 10.
  6. ^ Loades, 7–8.
  7. ^ Somerset, 11. Jenkins (1957), 13
  8. ^ Richardson, 39–46.
  9. ^ Richardson, 56, 75–82, 136
  10. ^ Weir, Children of Henry VIII, 7.
  11. ^ 我们对伊丽莎白的教育与早熟的了解绝大部分来自罗杰·阿斯卡姆的回忆录,阿斯卡姆亦为亲王爱德华的导师。 Loades, 8–10.
  12. ^ Somerset, 25.
  13. ^ Loades, 21.
  14. ^ "Venice: April 160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alendar of State Papers Relating to English Affairs in the Archives of Venice, Volume 9: 1592–1603 (1897), 562–570. Retrieved 22 March 2012.
  15. ^ Stoyle, Mark. West Britons, Cornish Identities and the Early Modern British State, University of Exeter Press, 2002, p220.
  16. ^ Davenport, 32.
  17. ^ 17.0 17.1 Loades, 11.
  18. ^ Starkey Elizabeth: Apprenticeship, p. 69
  19. ^ Loades, 14.
  20. ^ Haigh, 8.
  21. ^ Neale, 32.
  22. ^ Williams Elizabeth, 24.
  23. ^ Loades, 14, 16.
  24. ^ Neale, 33.
  25. ^ Elizabeth had assembled 2,000 horsemen, "a remarkable tribute to the size of her affinity". Loades 24–25.
  26. ^ Loades, 27.
  27. ^ Neale, 45.
  28. ^ Loades, 28.
  29. ^ Somerset, 51.
  30. ^ Loades, 29.
  31. ^ “威科姆的村妇不断送来糕点和薄脆饼,直到她所乘的轿舆快装不下了,她只好请求她们别再送过来。”Neale, 49.
  32. ^ John Nichols, Progresses of Queen Elizabeth, 1 (London, 1823), pp. 8–11
  33. ^ A. F. Pollard, Tudor Tracts (Archibald Constable, 1903). p. 359.
  34. ^ Edward Marshall, The Early History of Woodstock Manor and Its Environs (Oxford, 1873), pp. 155-7, 164-5.
  35. ^ A. F. Pollard, Tudor Tracts (Archibald Constable, 1903). p. 360.
  36. ^ Loades, 32.
  37. ^ Somerset, 66.
  38. ^ Neale, 53.
  39. ^ Loades, 33.
  40. ^ Neale, 59.
  41. ^ Kantorowicz, ix
  42. ^ Full document reproduced by Loades, 36–37.
  43. ^ Somerset, 89–90. The "Festival Book" account, from the British Librar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4. ^ Neale, 70.
  45. ^ Loades, xv.
  46. ^ "I mean to direct all my actions by good advice and counsel." Elizabeth's first speech as queen, Hatfield House, 20 November 1558. Loades, 35.
  47. ^ 47.0 47.1 Starkey Elizabeth: Woman, 5.
  48. ^ Somerset, 729.
  49. ^ Neale, 386.
  50. ^ 存档副本. [2021-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4). 
  51. ^ Thomas, L.M. Beneath the Surface: A Transnational History of Skin Lighteners. Theory in Forms.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20: pt26 [2020-07-17]. ISBN 978-1-4780-0705-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1). 
  52. ^ Queen Elizabeth I Makeup Tutorial, 英格蘭遺產委員會, 2018-10-12 [2021-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7) 
  53. ^ Anna Riehl. The Face of Queenship: Early Modern Representations of Elizabeth I. 2010. ISBN 9780230106741. 
  54. ^ Why is Elizabeth I always depicted as a grotesque?. Kate Maltby. 2015-05-25 [2019-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3). Even Venetian Ceruse, the notorious pale make-up used by Elizabethan actors and never found in the inventories of the queen herself, has been shown in reconstructions to blend lightly into the skin like a modern concealer... 
  55. ^ 《英国最伟大的君主》, 历史频道. [2013-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8). 

来源

[编辑]

传记

[编辑]

非小说性传记

[编辑]
  • Elizabeth I(1988年第一版,2000年第二版),Christopher Haigh ISBN 0-582-47278-4
  • Queen Elizabeth I: A Biography, J.E. Neale(1934)ISBN 0-89733-362-4
  • Elizabeth I: The Shrewdness of Virtue, Jasper Godwin Ridley(1989年5月)ISBN 0-88064-110-X
  • Elizabeth I, Anne Somerset(1991)ISBN 0-385-72157-9.
  • Elizabeth: The Struggle for the Throne, David Starkey(2000)ISBN 0-06-095951-7
  •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the Elizabethan World: Britain, Ireland, Europe, and America, John A. Wagner(1999年7月)ISBN 1-57356-200-9
  • The Life of Elizabeth I, Alison Weir(1998年8月)ISBN 0-345-40533-1
  • Elizabeth I—A Tudor Queen(集中于都鐸王朝的生活方面),Liz Goglery(2006年3月)ISBN 0-7496-6449-5
  • Elizabeth I CEO: Strategic Lessons from the Leader Who Built an Empire, Alan Axelrod(2002年4月)ISBN 0-7352-0357-1
  • Behind the Mask: The Life of Queen Elizabeth I, Jane Resh Thomas(1998年10月)ISBN 0-395-69120-6
  • Elizabeth I: Queen Of Tudor England, Myra Weatherly(2005年8月)
  • The Virgin Queen: Elizabeth I, Genius of the Golden Age, Christopher Hibbert(1992年5月)ISBN 0-201-60817-0
  • All the Queen's Men: The World of Elizabeth I, Peter Brimacombe(2000年7月)ISBN 0-312-23251-9
  • Elizabeth Tudor: Portrait of a Queen, Lacey Baldwin Smith(1977年2月)ISBN 0-316-80153-4
  • Elizabeth and Leicester, Elizabeth Jenkins(2002年10月)ISBN 1-84212-560-5
  • Elizabeth Tudor and Mary Stuart: Two Queens in One Isle, Alison Plowden(1984年10月)ISBN 0-389-20518-4
  • Elizabeth and Mary: Cousins, Rivals, Queens, Jane Dunn(2005年1月)ISBN 0-375-70820-0
  • England's Elizabeth: An Afterlife in Fame and Fantasy, Nicola J. Watson and Michael Dobson(2002年11月)ISBN 0-19-818377-1
  • Gloriana, Michael Moorcock(2004年8月)ISBN 0-446-69140-2
  • Gloriana: The Years of Elizabeth I, Mary Irwin(1996年7月)ISBN 0-8317-5612-8

历史小说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伊丽莎白一世
出生于:1533年9月7日逝世於:1603年3月24日
統治者頭銜
前任:
瑪麗一世腓力一世
英格蘭女王
愛爾蘭女王
自稱法國女王
1558年-1603年
繼任:
詹姆士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