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七宗罪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七大魔王

七宗罪拉丁語septem peccata mortalia;英語:seven deadly sins),天主教称七罪宗,或稱七大罪七原罪,屬於天主教教义中对人類惡行的分類。归入这一类别的,能够直接形成其他不道德的行为或习惯。现在七宗罪一般指傲慢嫉妒憤怒怠惰贪婪暴食色欲

最初,受過希臘神學及哲學的修士埃瓦格里烏斯·龐帝古斯定義出八種損害個人靈性的惡行,分別是暴食、色欲、貪婪、憂鬱、憤怒、怠惰、虛榮及傲慢。龐義伐觀察到當時的人們逐漸變得自我中心,尤以傲慢為甚。六世紀後期,教宗額我略一世將那八種罪行減至七項罪行,將虛榮併歸入傲慢;憂鬱併歸入怠惰,並加入嫉妒。他的排序準則在於對愛的違背程度。其順次序為:傲慢、嫉妒、憤怒、怠惰、貪婪、暴食及色欲。13世紀,道明會神父聖多瑪斯·阿奎納按照天主教教義中的「按聖若望·加西央英语John Cassian和聖大額我略的見解,分辨出教徒常遇到的重大惡行」[1],提出了现在的七宗罪。「重大」在這裏的意思在於這些惡行會引發其他罪行。

緣由

[编辑]

四世紀的僧侶埃瓦格里烏斯·龐帝古斯列出了原版的八個宗罪,聖若望·卡西安在他許多著作中引述了翻譯成拉丁文的這份列表,於是成為西方天主教傳統品德教導的一部分。

西元590年,教宗葛利果一世修改了這個清單,形成了今日比較通用的列表。 教宗合併了哀慟與怠惰、虛榮與傲慢,並新增了忌妒(拉丁語:invidia)。值得一提的是,猶太教經典米書拿第四卷中(Pirkei Avot 2:16, 3:14, 4:28),所描述的「從世上翦除一個人」的特徵與教宗葛利果的清單完全一致。多瑪斯·阿奎那在《神學大全》中支持葛利果,英國聖公宗、路德宗和衛理公會等新教徒派系也保留了這個列表的內容,如葛培理等當代宗教家也明述了這七大罪。

與神曲的關連

[编辑]
中文 拉丁文 英文
傲慢 superbia pride
嫉妒 invidia envy
憤怒 ira wrath
怠惰 acedia sloth
貪婪 avaritia greed
暴食 gula gluttony
色欲 luxuria lust

但丁在《神曲》裡根據惡行的嚴重性順序从轻到重排列七宗罪,其次序為:

  • 第七大罪:「色欲」——放縱自己的慾望,只重視肉體的滿足,忽略心靈的溝通交流。

色欲是指過於強烈的、不合乎道德的慾望。對性愛的渴望,對刺激的追求,均屬於色欲之罪。亂摸私處、強姦、雞姦等,都是色欲最極端的罪行。(但丁的標準是“過份愛慕對方”,而這樣便會貶低了神對人們的愛。)

  • 第六大罪:「暴食」——浪費食物,沉迷享乐。

狹義的觀點認為「暴食」等於浪費食物。從廣義來說,就是指「沉迷」於某事物,如酗酒、濫用藥物、屯積不必要的物品、沉溺於賭博玩樂而不思進取等。(但丁的觀點是“過份貪圖逸樂”。)

  • 第五大罪:「貪婪」——希望佔有比所需更多的事物。

尤其是指金錢或權力的過份追求。聖多瑪斯·阿奎納認為貪婪是「背向神的罪惡,正如所有朽壞的罪惡一樣,是人為了會腐敗的東西,放棄永恆的東西。」與貪婪有關的罪包括偷竊打劫貪腐、叛國等。(但丁的觀點是“過度熱衷於尋求金錢上或權力上的優越”。)

  • 第四大罪:「怠惰」——逃避现实、無責任心及浪費時間。

怠惰被宣告為有罪是因為:

  1. 其他人需更努力工作以填補缺失。
  2. 該做的事情還沒有做好,對自己是百害而無一利。

(從但丁的神學觀念上去看,怠惰是“未能全心愛上帝,未能全副精神愛上帝,未能盡全人之心靈愛上帝”,具體來說包括怠惰、怯懦、容易滿足及無責任感。)

  • 第三大罪:「憤怒」——憎恨他人。

產生無理的憤怒,對人復仇。在律法所賦與的權力以外,行使懲罰他人的意慾亦被歸作憤怒。歧視、過份的警戒心、對他人有傷害的意圖也算是暴怒。(但丁描述為“以正義作掩飾,把對公義的愛護歪曲為復仇和憎恨”。)

  • 第二大罪:「嫉妒」——因對方所擁有的資產比自己豐富而惱恨他人。

嫉妒跟貪婪一樣,是一種因為不能滿足的欲望而產生的罪惡。貪婪通常跟物質財產有關,而嫉妒則跟其他方面有關,例如愛情,或他人的成功。(但丁說:“对自己资产的喜爱变质成了忌恨其他更美好事物的拥有者的欲望”。)

  • 第一大罪:「傲慢」——最嚴重的罪惡,包括對上帝不敬、對他人凶殘。

《聖經》在路加福音4:5-8記載:路西法是這世界的統治者,路西法也曾以他所統治的世界榮耀試探耶穌,這顯示路西法擁有全世界的政治權柄。僅在舊約有提到:上帝明令人類不可食用智慧之樹的果實,路西法為了摧毀上帝的創造物,化為引誘人類犯罪,導致人類被逐出伊甸園,從此必須忍受寒冷與飢餓。後來其他人的小說寫作內容借用以作為撒旦代表:傲慢被認為是七宗罪中最原始,最嚴重的一項,因為路西法擁有統治世界的權力,而濫用權力正是一種傲慢。

四世紀當時的埃及修士庞帝古斯主教(Evagrius Ponticus)把这些罪行定为八种“致命的激情”(8 deadly passions),而在東正教方面,这些冲动仍然被描述为“致命的激情” 而不是深藏在他们体内的罪孽。而主动迎接这些“激情”或拒绝与这些“激情”对抗的人在正统基督徒道德神学(Orthodox Christian moral theology)方面是被定位成有罪的。

四種基本美德和神學三美德合稱為七德行

神學論述

[编辑]

各種罪行其實環環相扣,所以各种各样的动机也被假设成是与各种罪行相连。例如驕傲(過度迷戀自己)其實暗示了暴食(過份消耗或浪費食物),其餘各種罪行亦有相同的連繫。每種罪行其實在表現出自視比神更重要,因而未能全心全意全神地投入去愛神。学者神学家们也利用了属性(attribute)和原因(substance)设立图解(schema)来解释这些罪行。

Saligia

[编辑]

如上文所述,七宗罪在拉丁語中為:“superbia”(傲慢)、“invidia”(嫉妒)、“ira”(憤怒)、“accidia”(怠惰)、“avaritia”(貪婪)、“gula”(暴食)、“luxuria”(色慾)。在重新排列后,它們的第一個字母可以形成中世紀拉丁語“saligia”,衍生出其動詞“saligiare”(犯下七宗罪)。

天主教七美德

[编辑]

相對於七宗罪,天主教列出了七美德

罪行 美德
色慾(Lust) 貞潔(Chastity)
暴食(Gluttony) 節制(Temperance)
贪婪(Greed) 慷慨(Charity)
懒惰(Sloth) 勤勉(Diligence)
愤怒(Wrath) 耐心(Patience)
嫉妒(Envy) 寬容(Kindness)
傲慢(Pride) 謙虛(Humility)

與惡行相呼應的惡魔

[编辑]

1589年的惡魔學學者開始把每種罪行和惡魔聯繫在一起,代表各種罪行的惡魔會引誘擁有相同罪行的人。根據Binsfeld說法上進行的分類,其配對如下:[2][3][4]

大罪 對應惡魔 魔獸
傲慢 路西法(英語:Lucifer)⟨墮天使之首、伊甸園之蛇⟩ 獅鷲孔雀蝙蝠
嫉妒 利維坦(英語:Leviathan)⟨扭曲、漩渦的化身⟩ 人魚
憤怒 薩麥爾(英語:Samael)⟨憤怒、暴怒化身⟩ 獨角獸龍 (西方)
怠惰 貝爾芬格(英語:Belphegor)⟨原亞述的魔神,狂歡的狡辯者⟩ 不死鳥
貪婪 瑪門(英語:Mammon)⟨財寶和貪婪的錯誤之神⟩ 哥布林針鼴烏鴉
暴食 別西卜(英語:Beelzebub)⟨蒼蠅君主,聖經中的「鬼王」⟩ 塞爾伯洛斯
色欲 阿斯摩太(英語:Asmodeus)⟨激怒或色慾的魔神始祖⟩ 魅魔山羊

必须要说明的一点是,这种对应关系虽然成为了不少娱乐作品的创作来源,但天主教并未将其视为正统神学。據說,這七位魔王是與上帝相對的力量的邪惡、黑暗之源,同時也是大紅龍的化身和上帝的黑暗面,被視為七魔一體,並將罪惡與疫病散布至人間。直到世界末日時,便會統領著地獄數以萬計的強大魔鬼和背叛上帝的墮天使們,向全能上帝發起挑戰,曾經是上帝座前的熾天使,後來因為種種各自的原因,而墮落成統治著地獄魔鬼和對抗上帝的萬魔之主。

現代

[编辑]

2008年3月,聖座發表現代社會的新七宗罪,分別為基因改造人體實驗環境污染社會不公義、令人貧困貪財無度自甘墮落[5]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存档副本. [2020-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5). 
  2. ^ Encyclopedia of Demons and Demonology, by Rosemary Guiley, p. 28-29, Facts on File, 2009.
  3. ^ Dictionary of Demons, by Fred Gettings, Guild Publishing, 1998, p.55-56
  4. ^ The Encyclopedia of Witchcraft and Demonology, by Rossell Robbins, Crown Publishers, 1959, p.127
  5. ^ 教廷:切合全球化 警惕現代人罪惡感 新七宗罪 污染環境入地獄. 新浪. 2008-03-11 [2014-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0). 

参见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